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87285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设计 有关规定的解读有关规定的解读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建筑外保温防火设计的重要性目前常用的外保温材料,大部分为有机材料,均 具可燃性,如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 XPS)、发泡聚氨酯(PU),不加阻燃剂处理,均 为易燃材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不佳,成为火灾隐 患。施工现场,由于涉及各种原因,往往采用未加阻 燃处理的有机保温材料,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人员对保温材料材性不明, 甚至未经岗位培训,施工操作顺序不当,或用火不 慎,极易发生火灾危险。 未加阻燃处理的保温材料,遇火易燃,且有熔滴的 特点,因此

2、火灾蔓延快,尤其是高层建筑。而消防 扑救难度大。全国每年外墙保温层火灾,多达上万起。央视 新楼大火,因燃放爆竹引起,由于材料的可燃性, 且为金属覆面,增加了扑救难度,造成重大损失。 上海2010年11月15日大火,则是因施工不当,加上 材料可燃,引起大火。由于施工建筑为既有建筑改 造,室内人员多且杂,伤亡惨重,损失巨大,震惊 全国。其后有些地方还发生了多起类似的火灾。合肥在前几年也曾发生过高楼外保温层失火的 事故。由于是幕墙结构,扑救困难,只能由几百个 工人用脸盆端水从板缝中浇水。好在建筑为新楼无 人居住,损失不大。因而正确选择保温材料,做好外墙外保温防火 设计,从源头上消除火险隐患就显得极为

3、重要。2、 正确执行公通字【2009】46号文件是予防外墙 外保温系统火灾的重要途径2009年9月25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 发布了公通字【2009】46号文件,即民用建筑外 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该文件规定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材料选用,对设 计、施工的要求;并详细规定了不同建筑类型,包 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采用外幕墙装饰的建筑所 应采用的防火构造措施和要求。该文件是新的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正式颁布前的暂行规定,但在目前是 所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均应严格遵守的法律性文 件,必须坚决的执行。正确执行文件的规定,是予防或杜绝外墙外保 温系统火灾的重要途径。3、保温材料的选择必须注意

4、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文件规定,民用 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当达不到或 不选用A级时,不应低于B2级。按照国家标准建 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1997规定,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如下表:当易燃的有机类保温材料,添加了阻燃剂经阻 燃处理后,可达到 B2级可燃性。此时材料遇火 仍可燃烧,但离火就能自熄不再继续燃烧,起到阻 燃作用。可达B2级的常用保温材料: 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XPS)、发泡 聚氨酯(PU)。B1级常用保温材料: 胶粉聚苯颗粒、酚醛泡沫板(PF),玻璃棉板。A级常用保温材料: 岩棉板、无机保温砂浆(珍珠岩、闭孔珍珠岩、果 壳型珍珠岩、玻化微珠、

5、改性珍珠岩等)、经特珠 处理后的酚醛板、发泡水泥板、发泡玻璃板、自调 温相变材料保温砂浆等。材料燃烧性能的认定:以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为准。经特 殊处理的A级酚醛板应当以国家公安部认可的检测 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准。4、46号文件对设计的要求4.1、在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节能设计专栏中 应当明确保温系统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包括 屋顶、外墙)以及保温系统的分层做法。4.2、当外墙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外保温层应设 置防火隔离带。 设计应注意事项:对外保温层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做抗裂防护 面层,首层防护厚不小于6,其它层不小于3。幕墙式建筑保温层外应采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防 护

6、层厚度不应小于3mm。建筑墙体材料及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裙墙 的耐火极限及防火构造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规定 。 幕墙(金属、石材、玻璃)与基层墙体间的空腔 (空隙),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防火隔离带做法: 高度300mm 的A级不燃材 料,且当采用板材时,应沿楼板位置统长全面积黏 贴。 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应注意相邻两种不同材料 的胀缩性能,在交界处加设耐碱玻纤网布增强层防 裂,或采用保温层在基层处断开留缝,按外保温系 统变形缝做法处理缝隙。 另外,在节能计算中,外墙热桥部位中应单列 一个用A级不燃材料的计算表,计算平均传热系数 时,应有防火隔离带的K值及面积参与墙体传热

7、系 数的加权平均。 建筑外墙的外装饰,除涂料外,应使用不燃材 料。 当外墙使用可燃保温材料时,不宜使用外墙面 砖饰面,因外保温层着火后饰面砖容易脱落。4.3 屋顶保温层设置当屋顶基层为耐火极限不小于1.0h的不燃烧体 时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其他情况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如金属屋顶 的保温层,就应采用B1级的玻璃棉板或A级保温材 料的岩棉板。当使用B2级保温材料的平屋顶或B1级保温材料 的金属夹芯板屋顶,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 部位(如天井、内院等)四周的保温层,应使用A 级不燃材料的防火隔离带,其宽度不少于500mm。保温层厚度同主要保温材料厚度,节能计算时

8、应 计算防火隔离带的传热系数和使用面积,对屋顶传 热系数应该进行加权平均。4.4 对原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由于一般原有建 筑内均有居民或工作人员在室内生活、工作,因此 设计更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 并采用比文件规定高一级的材料做保温,尽量采用 不燃材料做保温层,尤其是高层建筑。4.5 当外保温系统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其设计内容 有哪些? 1、在建筑专业施工图的节能专栏中,应明确防火隔 离带的保温材料品种、厚度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等级; 2、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标明(说明)防火隔离带的 位置(或标高)和高度;3.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有防火隔离带的构造详图( 或详图索引号)。在构造

9、详图中,应当标明防火隔 离带和外保温系统不同材料交接处的防水、抗裂和 安全性等加强措施; 4.当采用A级或B1级外保温材料时,高度小于100m 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小于24m的其它民用建筑,可以 不设防火隔离带。 5.采用钢筋砼出挑线脚时,其外挑尺寸应满足现行 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5.46号文件对施工的要求 46号文件中对施工提出了9条要求。5.1可燃保温材料进场后,堆放处应远离火源。露天 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全部覆盖住; 5.2设计有防火隔离带时,防火隔离带施工应当与大 面积保温材料施工同步进行;5.3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 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同时应在保温层粘结剂 固

10、化牢固以后,及时做抗裂防护面层。未涂刷抗裂 防护面层的外保温层高度不应超过3层。5.4外装饰为幕墙(石材、玻璃、金属板)的建筑, 其幕墙的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空调机支撑构件)的 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当采用电焊连接时,务必在 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个别部件确需在保温层铺设 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 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电焊火花不溅到保温层上;5.5屋顶采用可燃材料保温时,保温层上应有水泥砂 浆、细石砼等隔离层,并不得用热熔、热粘法施工 防水层;5.6施工用照明等设备,不应靠近可燃保温材料,否 则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5.7现场发泡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应避开高温环境作 业,施工工

11、艺、工具及服装应采取防静电措施;5.8施工现场应有临时消火栓系统,并且满足施工现 场火灾补救的消防供水要求。现场施工作业工位, 并应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5.9、防火隔离带对施工有什么要求? 1、防火隔离带施工应由外保温系统施工的同一施工 单位进行,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防火隔离带保温材料采用岩(矿)棉板或泡沫玻 璃、发泡陶瓷板、发泡水泥板等板材,板材应与基 层墙体全面积粘贴;岩(矿)棉板应另加辅助锚栓 锚牢加强,保温板的粘结强度及锚栓应做现场拉拔 试验;3、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防火隔离带所用保温材料进场时,应见证取样复 检; 5、保温材料应在室内堆放,受条件限制在

12、室外堆放 时,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覆盖。5.10外保温系统及隔离带材料需修改怎么办?不论是因业主、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采购问题, 确需进行设计修改时,合肥市的工程项目首先应到 市建委节能办公室办理节能设计重大修改申请表, 经同意后委托原设计单位进行重新设计、计算,出 具设计变更文件;其它兄弟市可根据当地建委的有关规定办理, 或由建设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计算,并 出具设计变更文件,设计修改变更文件及节能设计 计算书,应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复审,合格后重新 备案,才可施工。5.11原设计文件与施工图均在2009年9月25日前完 成,但外墙外保温尚未施工,是否应执行公通字【 2009】46号文件的规定?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可燃有机材料 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尚未施工的项目,均应按公通字 暂行规定执行。当材料热工性能相差较大时, 必须重新进行热工性能计算。最后,公通字【2009】46号文件对外墙采用可 燃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建成后使用,也提出了4条具体 要求,可进一步降低保温系统的火灾危险性。以上为个人对公通字【2009】46号文件的理解 ,是否正确,请同志们加以指正。2011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