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872400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友人书翻译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1)孤陋:片面、浅陋。(2)觉:自觉。(3)域:地方。(4)资:盘缠。(5)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6)稽:探究,考察。(7

2、)庶几:差不多。(8)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9)邑:地方,(10)丘:孔丘,即孔子。(11)以:动词,和“如” “若”相同。(12)勉:勤勉,努力。(13)为学;做学问(14 )方:地方(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16)犹当:还应当(17)济:有利(18)丘:孔子。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

3、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顾炎武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耿介绝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于世。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 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

4、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 。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

5、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片面、浅陋。盘缠。详细。探究、考察。差不多。孔子的弟子。地方,孔子。勤勉,努力。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卒之为众人 卒: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终无济于天下 济:8.将文中画线的

6、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9.甲文谈“成才” ,乙文谈“做学问” ,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 分)甲文:乙文:7.终于 达到 地方(答“疆界” “区域”也算对) 帮助8.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