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50815765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系统知识归纳课件:《分析综合》(新人教版)2(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分析综合(对应学生用书P169) (2012年湖北,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3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 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 ,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 ,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 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 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 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 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 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 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 的。可以这么说:

2、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 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

3、家的言论 、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 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 ,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 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 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 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上面提到的孟子、 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 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 ,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 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 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 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

4、学家的言 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 无穷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 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 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 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 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 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 。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 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 。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 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 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 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

5、条和颜色也是如此。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 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 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 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 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 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 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 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 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它不只是一 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

6、交谈和书信之中。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 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 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 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 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 ,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是说“上下 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而不是说“上下章在 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 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 如名言隽语和比喻论证,

7、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 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 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 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 意。D中国艺术的理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 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 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推论结果“才能读出更多新意”错 。作者并不是说“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 意”,而强调的是“富于暗示”的语言。 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8、)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 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 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 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认为 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 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 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 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 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文中是说“言透露道,是靠言的 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选项 中“无法靠”违返原意。另外,文中并

9、没有说 中国哲学家对语言作用的排斥。 答案:D“信息”,是当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 从学习性阅读来说,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 的知识、消息、情报。从应试性阅读来说,信 息就是试题涉及到的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包括 图表等)所表达的内容,即作者以文字或其他 符号为载体传达出的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筛选信息,是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 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 、重组或归纳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核心能力,需要考 生按特定要求从文中筛选出有关信息,或是将 一些相关信息作归纳整理。一般来说,经过信 息整合,人们的思维和

10、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一般论述类文章十分注重信息整合能力的考 查,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息源一般不是单一 的。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往往是命题者根据从文本中筛选并整 合的信息,设置四个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符 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或命题人对文中所传达的 信息重新进行或正或误的整合,要求考生从中 选择出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 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 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 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 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 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11、而 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 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 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 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 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 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 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 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 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 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 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 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 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 的真正需求,

12、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 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 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 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 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 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 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 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 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 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 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 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 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 不好造成的。随着历

13、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 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 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 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 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 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 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 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 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 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14、 项是 ( )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 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 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 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 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 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 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 国艺”的殿堂。【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项,根据文中信息“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 ”,可知“发源于上古时期”的说法过于绝对 ;C项,西汉时广泛流行的是博累棋,“东汉 时已深受”应为“东汉中期

15、后更加受到”;D 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应为 “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 【答案】 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遵循以下答题 步骤: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 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 和整合的基础。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 ,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 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明确 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 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

16、叙述的方式来设 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这里需要了解命题者命制试题干 扰项时常用的方法:删减原文中的某些修饰 、限制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 ;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 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 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等;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 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 机”;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常 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 扰。 第四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 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 “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 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 ”。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 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 聚讼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 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 暮归诗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