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808569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第01-07章(总论)(本科)(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中医学 中药中药与与方剂部分方剂部分 授课班级:06临床医学1-2班 授课教师:苏佩清教授 总学时数:32学时 授予学分:2学分 授课学期:1011第二学期绪 论 一、何谓中药: 广义:传统药物的总称。 狭义: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 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 工品。“中药”过去称“官药”或“官料药” ,自清末西医药传入我国以来,为了区别 ,人们则将我国传统的医药称之为中医、 中药。(凡依据中医传统理论发现、制备 和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 “草药”:实际也是中药的一部分,习惯上是指广泛 流传在民间,而在正规医院中应用不普遍理论 欠完备、加工欠规范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加工品 。“

2、草药”一词始见于宋代到清代才普遍应用 。 岳凤仙说:“草药是指那些在民间确能防治一 些疾病,但又不具备一定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 内容的药物”。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 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 ,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 的药物。中成药是中药复方或单方使用的成 品药剂,自然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中草药”:是指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民族药”:也是中药的一部分, 为我国某些地区兄弟民族 所习用的药物,因此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它是在吸收中医药 及国外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

3、验的基础上,又在实 践中逐步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学特色和较强 地域性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 药、彝药等,广而言之,民族药与中药同样都是 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然药”:是泛指一切具有药用价值或药用有效成分的 植物、动物及矿物类药物。天然药按中医、中药 理论进行加工和运用的就称为中药,否则就只称 为天然药。 二、何谓“中药学” 广义:关于中药的一切学问。 狭义:是专门研究中药来源、产地、采集 、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 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 中药学/中药性能学)中药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最普遍, 所以古代便把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4、何谓“本草学”“诸药中草类最众也”, 由于人类对植物 接触最多认识最早,在开始寻找药物时只是 在植物中进行,所以最初的药物只有植物药 。说文解字云:“药,治病草也,从草 ”,也反映了造字之初只有植物药的状况。 虽然以后又发现了动物药、矿物药,但草为 药之本的概念,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 后世把药物称为本草的由来。“本草学”即现代的“中药学”。何谓“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 一门科学。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 效性和合理性,因而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中药学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合理为前提,着眼于科学阐述中药药性理 论,探

5、讨中药临床有效与安全的应用原则, 追踪中药疗效,评价中药多成分作用,为解 决临床常见、多发、疑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什么要学习中药学?如何学习中药学?1. 课程性质和特点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 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 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 目的在于掌握中药基本理论、 常用中药的性能和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 并为学 习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及中医药各专业课程奠 定基础。2. 临床应用:3. 理论探讨:4. 新药开发:5. 学习方法:记忆、联想、对比四、中药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中药是中医用以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 , 是中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中医 中药是一家,

6、中药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发展, 中药的发展丰富祖国医学宝库的内容,也促 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中药离开防病治病就 失去了服务对象和使用价值,中医离开了中 药,也就失去了治病的武器,就没有了物质 基础。因此中医、中药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 体,中药学是祖国医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劳动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总 论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 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 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目前有中药12807种。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淮南子修物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

7、1世纪公元前221年) 尚书说命篇:“药不暝眩,厥疾弗瘳”。 周礼天官冢宰下:“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 事” 诗经:(西周时文学作品)记载药名100多种 山海经:记载药物126多种 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对中药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十二病方:(1972长沙马王堆)载药240余种,载方280余个。 两千年女尸辛追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 约50岁的西汉长沙国丞相 利仓夫人辛追遗体, 于197 2年从汉墓墓葬中出土, 发 掘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 完整, 指、趾纹路清晰, 肌 肉有弹性,这是世界上首 次发现历史最悠久的湿尸, 出土后震惊世界。“复活”的辛

8、追, 高1.58米 年龄约37岁,瓜子脸、柳叶 眉、杏核眼、小尖鼻、薄唇 嘴,皮肤白里透红 7岁 18岁 30岁 50岁 汉墓两千年女尸辛追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约50岁的西汉长沙国丞相 利仓夫人辛追遗体,于1972年从墓葬中出土,发掘时全 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指、趾纹路清晰,肌肉有弹性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历史悠久的湿尸, 出土后震惊世 界。现在,辛追夫人遗尸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在模仿当 年出土时原状修建的大型棺椁里。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女尸皮肤 、肌肉组织、肝组织大部分结构与30年前的检查结果基 本一致。尤其是女尸的骨结构基本正常,30年前注入血 管的造影剂依然清晰可见,

9、古尸体的外形、肤色无明显 变化,皮肤仍具有弹性。单独保存的器官无细菌生长, 也没有分离出霉菌。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载365味,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中药的基本理论。 四、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年) 南朝刘宋时代(公元420479年)雷xiao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全书七卷,载药730种。首创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 方法。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新修本草(唐本草)第一部药典收药844种, 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陈藏器之本草拾遗 是对新修本

10、草进行增补和辨误,并提出十种分类方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提出了著名的“十剂”。 神农氏,即炎帝,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 ”,是中国古代农耕和中药的发现者。中国人常说的“我 们是炎黄的子孙”,这个“炎”就是指炎帝神农氏。在中 国人的记忆中,神农在中医药方面的贡献更加让人难忘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更 是一段美丽的传说。神农为了解除民众的病痛,自己亲 自尝遍百草,想找到能治病的药物。有一天,他在尝了 一种草叶后,感觉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有些中毒的反 应,于是他找了个地方休息,结果正好躺在了一颗茶树 下。一会儿,一阵风吹过,从树上掉下一些茶树叶,一

11、 股清鲜香气飘来,他好奇地捡了一片放在口中慢慢咀嚼 ,感觉这树叶的味道是苦涩中有些清香回甘。使他想不 到的是,很快不舒服的中毒现象都消失了。从此,他就 随身携带着茶叶,每当尝草遇毒时,便吃茶叶解毒。这 就是中药最早的传奇式发现过程。 古代医药家托神农之名编著的神农本草经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也是一部 流传了上千年的中医药经典。 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中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我国历史上的中药研究专著,如本草 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 草纲目等,其基本的研究方式都来源于该书。 至今神农本草经中的论述仍然具有很高的权 威性和指导性。 六、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唐慎微经史证类

12、备急本草(简称 证类本草)全书33卷,载药1558种,新增 476种,附方3000余首。金元四大家(主要在医学理论方面的学 术争鸣)元忽思慧1330年著钦膳正要,是 饮食疗法的专著。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 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 他为“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攻邪 著称,并提出以汗、吐、下为祛除病邪的三种治法 ,后世称他为“攻下派”,著有儒门事亲。 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治疗 以补益脾胃为主,后世称为“补土派”,著有脾 胃论。 朱丹溪: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治病以滋阴降火为

13、主,后世称他为“养阴派”, 著有格致余论。) 七、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本草纲目(李时珍)载药1892种,附图 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自 然属性分类,共分16部62类。八、清代(公元16441911年) 纲目拾遗(赵学敏) 九、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 (一)形势发展 (二)药学著作 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 (1935年) (三)中医药院校与教材 (四)中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以后) (一)中药学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 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中华本草等。 (二)中药的现

14、代研究 1. 中药化学 2.中药药理学 3.中药炮制学 4.中药药剂学 (三)中药教育与人才培养 1956年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南京等地相继 建立了中医学院,使中医教育纳入了现代正规高等教育 行列。 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首先创办了中药专业之后,成都、 北京、南京、湖南、云南等中医学院也相继增设了中药 专业。 1978年恢复培养研究生制度后,全国不少高等院校及药 学科研机构开始招收中药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我国的中药教育形成了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 、博土研究生多层次培养的完整体系。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要求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关系,以及在保证 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

15、药材生产的适应临床用 药的需要。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关系以及不同 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季节。 内容 本章分产地、采集两节。第一节 产 地 道地药材:道:是历史地理上的区域划分;地:是指该区域的资源所出。 道地药材的含义:指原产地药材,是货真价实 ,质优可靠的标榜。“浙八味”:杭白芍、杭菊花、延胡索、玄 参、於(白)术、笕麦冬、浙(象)贝母、温郁 金。“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 我国中药材分布情况: 一、川汉类: 四川盛产药材(500多种)占全国第一位。如: 川芎、川连、川贝、川木香、川郁金、川牛膝、川当归 、使君子、巴豆、附子、乌头。 二、山浙类: (400多种)占第二位。如有名的“浙八味 ” -即杭白药、浙(象)贝母、玄参、杭菊花、 延胡 索、於(白)术、笕麦冬、温郁金。 三、西怀类:(300多种)药材占全国第三位。河南省的“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