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80149 上传时间:2017-08-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3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 2013 年高中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卷 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18 分,每小题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眼眶() 霰() 弹 聒( )噪 天崩地坼( )磐()石 偏颇() 窗棂() 沐猴而冠()船舷() 着()眼 发酵() 压轴()大戏胝()掌 桃脯() 摒()除 出言不逊()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顷刻 延袭 平添 桀骜不驯 良霄 针砭 坐落 眼急手快萎靡 赃款 竞标 残羹冷炙 决别 端 详 打蜡 额手称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购岛”闹剧是日本右翼势力 挑起的,日本政府对右翼势力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不仅不

2、加制止,而且推波助澜。最近出版的未解之谜告诉人们,今天的科学 虽然解释 不了一些奇异的现象,但以后的科学 会解释得一清二楚的。年的春天,网络直播,博客记录,微博发布在键盘与鼠标的交响中,“指尖上的” 。刻意 终究 触目皆是 蓄意 终究 触手可及蓄意 终于 触手可及 刻意 终于 触目皆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据估计,重创 美国东部地区的飓风“桑迪”造成的损失高达亿美元,比 历史上袭击美国的任何风暴都要强烈。十二所香港高校开始接受内地学生年入学申请,许多学校的优秀学生纷纷打听港校招生细则,以便正确取舍。为结束九江城东港区有水无港,江西煤炭储备中心将在九江城东港区建设个吨 级的泊位, 预计明年

3、月完成。在安倍访问美国前夕,美国众议院议员通过一份联名声明,要求安倍就日军强征“妇”事实道歉并承担责任。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与哈姆莱特相比,窦娥是一个殉道者, 。2这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使得中国悲剧主人公只能在低层次上反对邪恶留给 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烈女”“孝妇”形象她没有哈姆莱特那样鲜活的个性并不能从高层次上对现存的总体秩序进行本体的否定将相当多的人物定格于忠、孝、义等某种伦理观念的框架内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的这种单调的类型化冲淡了丰富的个性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大观园中,“有凤来仪”等匾上题字都是贾宝玉所拟。 贾政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元春知

4、道其爱弟宝玉没有辜负她的期望。(红 楼梦)觉民逃婚之后,觉新向高老太爷求情。但高老太爷把他一顿痛骂,并且说, 冯家这门亲事绝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登报不承 认他是高家子弟。( 家)刘备招募士兵,孔明教他们演习阵法。不久魏将夏侯 引兵杀向新野。关羽、张飞等按诸葛亮的计策在博望坡利用火攻大败魏军,孔明立下初出茅 庐第一功。( 三国演 义)由于钱物被抢,大卫在去姨婆家的路上,先后卖掉了背心和外套,而且还遭到戏弄,但他克服困难,在密考伯的帮助下到达了目的地。(大卫科波菲尔)二、(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明代文学思潮发展中的抒情命题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潮发展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是抒

5、情命题。明代文学思想的 发展过程中,除极少数重理而轻情之外,绝大多数都讲抒情,只是此抒情与彼抒情实存差 别。这差别,主要是“性其情”与“情其性”。明王朝初建立时,朱元璋对思想 领域实行严厉管制,文学 创 作倾向的主流是服从于政教的需要,代表人物是宋濂和方孝孺。朱棣大力弘扬程朱理学,此一种文学思想主流, 发展至永乐朝达到高峰。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中形成的台阁文学思潮,是传 圣贤之道、 鸣国家之盛,提倡和平温厚的文风。王弼说:“不性其情,焉能久行其正?”他是指以性制情。他是承 认人而有情的,但要约束情,使之不流荡,以达到情之中和。他 说,性其情,就能达到情之正。他说的“ 性”,是人之本然的性,本然之性

6、中有情。王弼的自然之性在程颐这里就成了天生本有的道德之性。性其情,就是以五性约 束七情,要求表现情之正。永乐年间台阁文学作者们的抒情观,就是遵循程朱理学基本观念,以理 约束情的很好的例子。杨士奇说:“诗以理性情而 约诸正。”金幼孜说:“大抵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他说诗应该得于性情之正,而不是流 连光景,风花雪月而已。魏骥更从性情之正 进一步明确提出:“ 唯在发乎性情而归于义理。”3同是表现性情之正,活动于宣德、正统间的薛蠧,追求的则是表现平静的道心。他也笃信程朱,认为本然之性就具有仁义礼智信。“ 正”,是表 现无欲之心情。以仁 义礼智信五性约束七情,使情归于正;以无欲的本然之性约束情,表现情之

7、真,都是以理制情,对抒情有所节制,有所限定。虽然他们用以制约感情的“理”有所不同,但都属于性其情的范围。另一种之抒情观,是情其性。情其性,是情摆脱理的束缚,任其自由发抒。嘉靖末年,徐渭的诗书画,都有这种特点。他任由情之所至,随意挥洒,不受任何束缚。隆庆、万 历初的一批文人,如王稚登、 冯梦祯、屠隆,都属于情非理所能束缚的人,他 们反复古,提倡言情,言真, 张扬个性,表 现欲望与性灵,开始了明代文学思潮的大转变。冯梦祯论文,以真为宗:“盖超然一本之性情,而自得于规矩之外者也。”屠隆求真,返归本然之性灵。自创作倾向说,情其性的最重要的作者,当然是汤显祖,“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他于万历二

8、十六年作牡丹亭记,因情成梦,因情而死,因情而死可再生:把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便是公安三袁和他们的追随者。晚明放 纵情欲的社会风尚, 则为 “情其性”抒情观之存在环境。明初的性其情与晚明的情其性,有着明显的区别。此两种抒情观,与社会思潮、个人立身 处世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两种抒情观,与文学的发展趋向也关系至大。在两种抒情观之间,有一个不小的灰色地带。如同不同思想的相互渗透一样,这两种抒情 观,也相互渗透。人人皆言抒情,种种之抒情,情为何物,缘起与评价,自亦不同。细数起来,似更为复杂,有待于深入研究。(摘自文学遗产年第期)下列关于“性其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性其情”的文

9、学思潮出 现 于明初,恰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和思想倡导相适应。主张 “性其情”的文人们大多重理而轻情,与后来出 现的 “情其性” 思潮大异其趣。“性其情 ”论者皆以传圣贤之道, 鸣国家之盛为己任,因而提倡和平温厚的文风。“性其情”论者都笃信程朱理学,甚至 认为人的本然之性就是仁 义礼智信。下列对“情其性”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情其性,就是摆脱理的束缚 ,任由情之所至,随意挥洒,徐渭的诗书画,就具有 这一特点。情其性,就是言情求真,张扬个性,表 现欲望与性灵,因而必须抛弃关于文学创作的规矩。汤显祖是“情其性 ”的最重要的作者,他的 牡丹亭记中的人物,既可因情而死,又可因情死而复生。晚明放纵情欲的社

10、会风尚,为“情其性”抒情观提供了现实 存在的土壤,直至公安三袁等人,追随者仍不在少数。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许多台阁文学作者都 认为诗歌可以从情感出发,但最后需“得于性情之正”,即归于礼义,其抒情观是以性制情的极好例子。“性”“情”“理”是“性其情” 的重要概念,他们对“性”和“ 情”的解说彼此一致,对“理”的理解却有所不同。4“情其性 ”和“性其情” 的抒情观,都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思潮和个人立身处世态度的影响,反 过来又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趋向。“情其性”和“性其情” 的抒情观之间存在颇为广阔的灰色地带,二者相互渗透;对情的缘起和评价也有诸多不同。三、(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1、完成 10 12 题。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为部人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 行褒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冤,恐累公。 ”大敏曰:“岂顾身枉人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 赐死于家。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 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 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 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讫如

12、休请。以母丧解,服除, 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 “尉小官,犯非大 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澋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德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

13、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 萧嵩每启事,必 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 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 计耳。 ”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 赠扬州大都督, 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诏大敏鞫治 诏:诏书遣御史覆按 按:查究室宅舆马僭法度 僭:超越大率坚正类此 大率:大致,大都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李行褒为部人告 变 阉竖 恐终为其患,遂共谗

14、之无列其冤 余嘉其能行古道5幸知民之敝而不救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以母丧解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受命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体现韩休忠直品格的一组是无列其冤,恐累公 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虽得罪,所甘心焉 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尉小官,犯非大恶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第卷(共 114 分)四、(28 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分) ()稍过差,必视左右曰:“ 韩休知否?” 已而疏辄至。(分) ()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分)眼儿媚柳尹焕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 桥系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词中是怎样描绘柳的美好情 态的?请你加以说明。(分)()词的最末一句,提出了问题却没有作答。试按照你的理解,给出诗中问题的答案。(分) 古诗文填空。(题限选 题)(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画图省识春风面, 。千 载琵琶作胡语,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最难将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