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0796906 上传时间:2018-08-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提 纲系统方法原则生态化原则跨文化研究一、系统方法(一)系统方法的特点v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 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整体的大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的子系统 ,子系统内部还可以有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大系 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整体的大 系统具备子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v系统方法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 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来 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 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 一种方法。v系统方法的特点1.整体性:将研究对象看成是各要素 相互联系而

2、组成的有机整体。2.结构性: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是 有规律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动态性:系统是开放的,与周围的 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不断运动 、变化发展。(二)系统方法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 示v把心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人的心理的大系统可以分为若干层次的 小系统,每一个层次的小系统还可以分为更小 的孙子系统。各层次的小系统通过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而构成高一层次的大系统。v把心理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加以考 察人的心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 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为 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和自组织功能的系统。总体而言,心理系统和外部的环境系统 (自然和社会)、行为系统

3、以及生理系统( 主要是脑)发生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v心理学研究中坚持系统方法原则,有助 于确立生态化的研究思路人是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 来的,人的心理系统与人所处的生态系统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要考察人的心理系统及其发展变 化,必须将其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进行分 析,探寻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制约关系。二、生态化原则(一)生态化原则的含义强调研究的生态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所谓生态化运动(the ecological movement), 是指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倾向。强调研究的生态化并不排

4、斥实验研究,研究者 通过在现场运用严格的实验控制,从而将内部效度 个外部效度有机地统一起来,保证研究的生态效度 (ecological validity)。(二)生态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心理学研究中生态化趋势的出现,直 接起源于实验室研究固有局限的日益暴露。 实验室研究对心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促进 研究的规范化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 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需求的增多,实验室研 究的缺陷人为性日益暴露出来,研究的 外部效度削弱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遍 性受到怀疑。 由于人是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成 长起来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会受到其所处 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构

5、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人 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规律都是生 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将其 放在现实的生态环境中加以考察,从人与自 然、社会环境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去加 以分析,从而揭示出人的心理发展的本质与 规律,并获得大量可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 的研究结果。心理发展的生态观参阅Bronfenbrenner,U 的相关著述:1.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2.Environments in

6、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 models. In Friedman, S.L. Wachs,T.D.(Eds.) Measuring environ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9.(三)生态化原则的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v生态化原则的基本观点1.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各个方面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之 中。2.心理活动既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 外部因素的影响

7、。3.心理学研究,一方面应从个体自身的 心理系统的变化来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将 这一心理系统置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 间的关系中加以探讨。4.心理学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 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 然条件下的心理活动规律。5.心理学研究应注重个体在与其所处环 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个体对环 境的积极适应。v生态化原则的研究方法生态化原则既强调研究的真实性,又 重视严密性,同时强调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 部效度。在其指导下,心理学研究发展出以 下一些先进的研究设计和技术手段: 1.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 design)。 由Campbell,D.T.

8、 Stanley,J.(1966)提出; Campbell, Cook,T.D.于1979年发表的, Quasi- experiment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issues for field settings这一专著中,为准实验设计提供了 充实的理论基础,并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准实 验设计的原则和统计分析方法,使准实验设计 的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2.观察手段的改进。观察法是现场研究中 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生态化原则要求观察法 具有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在这种要求下,观察 法出现了以下几个特征:观察的计划和程序越 来越复杂和详细;重视观察的信度和效度;观 察的仪器日益现

9、代化。 3.重视多因素设计和分析。在自然情境 中,影响人的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每 一个大的因素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的因素。因 此,传统的单因素设计和统计方法就存在着 严重的缺陷,难于揭示多种因素、变量之间 的相互关系。生态化原则在研究中大量采用 多因素设计和分析技术,综合考察多种因素 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用于进 行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多元方差分析、结 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的软件如SPSS, AMOS,LISREL等可很容易地运用于心理学 研究的结果分析之中。三、跨文化研究(一)跨文化研究的含义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study),是 以不同文化

10、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为对象,分 析比较其心理或行为的相似与相同之处及其 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跨文化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可操作 的研究方法,而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 策略。它可以为研究设计提供指导思想,有 助于心理学家对研究结论进行谨慎和恰当的 推论。跨文化研究,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比 较研究,即试图探讨文化差异与人的心理、 行为差异的关系。(二)跨文化研究的价值1.它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类似实验的方 法。它可以把用作比较的民族和文化的相同 部分的文化当作控制变量,而进行相异部分 的分析,从而求得文化变量的不同影响。2.它可以扩大自变量及其变化的范围。将 不同文化中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因素作为

11、 自变量,如断乳时间,避免单一文化中某些 因素狭窄范围的限制。3.它可以提高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对心 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比较验证,从而可 以验证研究结论的效度,提高研究质量, 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三)跨文化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v 跨文化研究的两种取向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论问题, 就是研究的重点放在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 的跨文化的普遍性上,还是放在其文化的 特殊性上。 如果研究的重点放在普遍性上,就是文 化普遍性策略(etic strategy)。这种取向关 注整个人类对世界的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 的共同规则,并把它作为跨文化比较的基础 ,运用一

12、种文化的指标和概念来分析另一种 文化背景的心理问题。 例如,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跨文 化研究发现,虽然不同民族在各个认知发展 阶段出现的年龄阶段上有差异,但各个发展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却存在着跨文化的一致 性。 如果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化的特殊性上, 就是文化特殊性策略(emic strategy)。它 关注某一特定文化中的人对世界的共同理解 及其心理、行为的共同规则,并以本地文化 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为依据,采用本地惯用的 方法、工具和研究材料,探讨某些心理现象 在本地文化中的具体特征和表现。例如,我国台湾学者杨国枢提倡建立中 国化心理学或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提出心 理学要研究中国人的国

13、家民族行为模式,如 脸面问题、中国人的人情问题等。一些研究者认为,为了使跨文化研 究有意义,第一步是在文化内部进行文化 特殊性研究,然后再补充不同文化间的比 较研究。v跨文化研究的等值性在跨文化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可比性问题,而具有可比性的前提就是要有 文化的等值性。即从不同文化中收集到的数 据资料及其处理方法应具有文化的等值性。Malpass & Poortinga (1986)曾区分出三种 文化等值性:1.概念等值性(conception equivalence) 。即将某种语言表达的概念用另一种语言准 确恰当地表达出来的程度。提高概念等值性可采用往返翻译的策略 ,即先由一个双语

14、者将测量从原本语言翻译 为译本语言,然后再由另一个双语者将译本 语言翻译为原本语言。此外,也可以采用双语双答的方式。即 要求一组双语被试对两种语言版本的问卷进 行回答,然后检验被试在两个版本上反应的 一致性。 2.测量的等值性(measurement equivalence)。指 用量表测得的数据在心理测量学指标上呈现出可比较 的模式,即翻译过来的量表与原量表在信度和效度上 的一致程度。测量的等值性首先要求样本是等值的,即被试应 具有近似的背景。否则两类群体的差异很难归结为文 化的差异还是抽样的差异。要考察两个量表的效度的等值性,可以采用因素 分析的方法。首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两个问卷 是

15、否具有相同的因素数目,在此基础上考察各个项目 是否对应于相同的因素。随后根据原量表中的标准, 把因素载荷低于标准的项目删除。这时所保留下来的 项目与原量表具有相同的测量学特征。3.心理机能的等值性(function equivalence) 。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测验、问卷、任务中 反映出的行为所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心理机能的 程度。这里应注意,相似的行为可能表现出不同 的心理机能,而不相似的行为表现出相同的心 理机能。v文化公平性 文化公平性(cultural fair)是指研究的 问题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成员都是适当和理 解一致的,所有题目的难易程度对不同文化 的成员都是公平的。文化公平性是跨文

16、化研究追求的理想, 在实际研究中,实现绝对的文化公平是不可 能的。因为个体的一切心理行为表现都渗透 着文化的影响。排除了文化,测验就缺乏了 具体的内容,因此,在实践中编制出文化公 平的测验是十分困难的。 v跨文化研究的抽样在跨文化研究中,保证不同文化间的样 本的可比性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研究中,抽 样往往受到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所 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难度较大。为保证被试样本的可比性,在跨文化研 究中,通常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v跨文化研究结果的解释1.跨文化研究结果解释的目的直接目的:发现不同文化或文化的某些 方面对心理现象的影响作用。最终目的:通过探明文化因素如何影响 人的心理、行为,以考察单一文化中的心理 学概念和理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文化,检验单 一文化中的心理学概念或理论在多大程度上 具有文化普遍性或局限性。2.跨文化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联系性原则:由于文化因素的含义非常 广泛,因此,在解释跨文化研究结果时,应 对某一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及其与有关变量 的关系作出综合考虑与分析,用联系的观点 把握跨文化研究结果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可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