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770130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宁夏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夏灵武一中宁夏灵武一中 2013-20142013-2014 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2.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 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陈独秀发表文学

2、革命论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BCD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属于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4.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3、5.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 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2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D艺术形式的多

4、样化7.“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 “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这是作者对哪本(篇)著作的自我评价?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C鲁迅狂人日记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8.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 “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的世俗性重农抑商观念A B C D9.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

5、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11.1964 年 10 月 2 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 。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共由城市

6、到农村革命中心的转换过程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3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12.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 “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13.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

7、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崇尚西方思想文化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全盘否定本国文化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5.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 20 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

8、 ,如“劳动” 、 “方针” 、 “政策” 、 “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16.1804 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17.有学者曾提出中国近代史上存在“转石效应”某场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4发动,便如危崖转石,

9、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与此“转石效应”相契合的改革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8.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 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标准19001909 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 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西方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 BCD19.“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

10、、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学术上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理学传统D主和西为中用20.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 ,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清的“纤巧”等。这里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 六朝“消瘦” 、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 “百家争鸣” 、 玄学盛行、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 “罢黜百家” 、 佛教修行、理学盛行C礼乐制、 “百家争鸣” 、 玄学盛行、 “

11、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 “百家争鸣” 、 佛教修行、理学盛行21.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 1972 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 ,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5C 辛丑条约D 二十一条22.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黄宗羲“工商皆本” 陆九渊“心即理也”顾炎武“

12、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BC D23.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中共“一大” ,制订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从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A1 处B2 处C3 处D4 处24.“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25.“(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

13、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A商周B春秋战国C唐末宋初D元末明初26.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相对论与量子论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27.1911 年 4 月 21 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 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什么国旗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28.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

14、现了下列原始材料,最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1921 年 10 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 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 年 7 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 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6稿29.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 ) ,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 。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30.翻阅西方思想史,我们会发现“人文精神”在不同

15、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D “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二、主观题(题型注释)二、主观题(题型注释)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摘自何亚平科学社会教程材料二: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材料三:19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