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76995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北京市顺义区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顺义区北京市顺义区 20142014 届高三届高三 4 4 月第二次统练(二模)月第二次统练(二模)12.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文中处缺失的官员 身份应是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13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14. 以下对这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的分析,正确的是A. 都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B. 都是工业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C. 都主张革命推翻君主制 D. 都促成本国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1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

2、6.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虎门销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 B C D 1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 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 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18.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在 1922 年和 1923 年选择单独

3、作战而不 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 得更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1922 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 “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史 实结 论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和“克己复 礼”的主张孔子的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 地位B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举贤良 对策等书籍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完备的 理论体系C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得到 了弘扬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成为反对天 主教会的思想运动219下表是我国 1

4、960 年至 1962 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国民经济比例(%)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630.336.1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20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合适的大小是所有公民能集中到一个中心广场并且能听到演讲者 在说什么。依据材料推断雅典城邦不能太大的原因是 A便于实行直接民主制 B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C有利于抵抗外敌入侵 D城市建筑规模局限 21某位历史学家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 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 队所打

5、的一切胜仗。 ”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A. 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 B. 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C. 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22.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 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 此,美国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援助西欧走向经济复苏A B C D 23图 7 漫画反映了 2003 年 3 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 漫画反映图 7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6、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共同建立反伊拉克同盟37.(36 分)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单位:)图 153(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中国古代人口变 化的相关因素。 (8 分)材料二 18201911 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时期乡民迁出总人 数迁至他乡种田 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 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 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2)根据材料二说明百

7、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4 分)结合所 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6 分)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肯定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个巨系 统之间的交汇,而其中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蕃薯、 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 人,因为马铃薯的单位亩产通常超过任何其它作物,其结果使它成为了穷人的保命食 物。从爱尔兰、东欧、俄国,直到中国,这些美洲食物都使人口增长有了基础性保障。 正是由于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从明末清初起,福建、广东、汉江流域等原本不适合 种植粮食的山区都被开垦出来(因为蕃薯和玉

8、米不挑剔田地),为人口大增奠定了基础。 当然,它也带来一个消极后果,即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在南部非洲,木薯和玉米革 命性地改变了食物生产形势,立刻引起人口增加,并进而在许多地方导致国家级政治 制度的兴起,因为人们已有足够多剩余食物来供养统治阶级。 哥伦布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 击 (3)根据材料用“地理大发现” 、 “美洲” 、 “欧亚大陆” 、 “人口”几个关键词写一篇主题 为“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的短文。 (12 分) (要求:正确提取信息,史实准确,逻辑关系严谨,180 字以内。 ) 材料四 公元 1500 年,伦敦的人口不过 5 万,1600 年人口增至 20 万,1

9、700 年增 至 70 万。1800 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 2000 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 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 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 代化材料五 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 ,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 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到 1962 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 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浅析毛泽东的人口 观(4)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 (2 分)并分析其对两国造 成的不同影响。 (4 分)39、1

10、9 世纪 20、30 年代,天津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成为近代北4方经济的中心。 天津设厂数量统计表(2)结合所学,从天津设厂数量变化的角度对表格进行解读。 (10 分)要求:提取信 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40、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我国和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回答下列各题。图 19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请结合所学为汉朝“丝绸之路”地图配以文字说明。 (6 分) (要求:描述准确,表达 条理清晰)5参考答案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

11、92020212122222323A AC CA AD DC CB BD DB BA AC CA AC C37.(36 分) (1) (8 分)变化特点:西汉至盛唐,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唐朝后期至元朝,西部地区人 口比例急剧下降。 (4 分)因素:人口增长的因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鼓励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少 数民族内迁。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等。人口减少的因素:天灾或战乱频繁。疾 病瘟疫的流行等。 (任意 4 点 4 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 (2) (10 分) 变化趋势:外迁谋生的人不断增多;迁居地域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由种 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4 分

12、,答出其中 2 点即可。或答“由迁居他乡种地到城 镇、国外从事工商业活动” 。 )背景: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衰落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乡民思想 观念的变化;国门洞开,中国被迫融入世界。 (6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3) (12 分) (要求:正确提取信息,史实准确,逻辑关系严谨,180 字以内。 ) 层次一:能够把四个关键词都用上,史实准确,叙述逻辑关系清晰正确。 (10-12 分) 层次二:能够用三个关键词,行文逻辑关系基本正确。 (6-10 分) 层次三:只有个别关键词,行文中有正确的逻辑关系叙述(4-6 分) 层次四:叙述混乱、关键词有个别运用(0-4 分) (4)

13、(6 分) 相同点:鼓励生育。 (2 分) 影响:英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市场。 (2 分) 中国: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分。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39、 (3) (10 分)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914 到 1915 年天津的民族工业数量显著增加(或增加了 5 倍),主 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还有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颁布有利于发展实业的政策;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1919 年设厂数迅速减少主要是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1928 年民族工业设厂数又有 所增加,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6 分) 以上材料表明,天津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当时国内外的社会环境和民族资本家 的创业精神。社会条件有利,民族工业就会快速发展。反之民族工业就会萎缩。总之民族 资本主义是新的有活力的经济因素,它可以促进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4 分) 40、 (1) (6 分)说明:西汉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和丝织 品经过西域、中亚转运到西亚、欧洲。促进了中国与中西亚地区以及欧洲的陆路交通的发 展。推动了东西方商品贸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