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076994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吉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 2016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8 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 10 个行政

2、部落代替原先的 4 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3.“(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 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

3、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5.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2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6.18

4、83 年,英国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成为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A 权利法案的颁布与实施 B “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C 大宪章的颁布与实施 D19 世纪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 中写道:“1776 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 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8.观察下图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

5、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A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主力量基本相当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D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9.“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 年宪法C法国1875 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10.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3员都“未见其文” ,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

6、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11.1912 年 4 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12.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 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

7、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 。这说明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13.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4.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

8、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5.“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为,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来到。 ”材料反映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 B武昌起义 C俄国二月革命 D南昌起义16.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 ,一定4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17.“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能体现以上言论原则的会议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万隆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D日内瓦会议18.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19.2010 年, 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

10、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20.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 ,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

11、,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 ,材料反映了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22.历史学家斯塔诺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5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 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23

12、.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24.1900 年世博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筹办此次世博会的法国工业部长儒尔罗什曾感叹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邻居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将面临危险。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法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以法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已经形成C世界变小使得国与国之间都成为邻居

13、D法国可能对德国的迅速崛起存有戒心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52 分)分)二、本卷共 3 小题,其中第 25 题 16 分,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8 分,共 52 分。 25.(16 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图一6图二图一 1965 年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邮票,全套共 4 枚,分别是:毛主席在著作;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八路军东渡黄河。图二 1985 年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邮票,全套 2 枚。一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战” ;另一枚“八路军和民兵战

14、斗在长城内外” 。(1)与图一相比,指出图二中纪念抗战胜利的新视角,并分析影响这些新视角出现的因素。(10 分)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 (2)材料二中两幅漫画在该历史主题研究中有何相同的局限性?综合漫画三、四可以推知7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有何影响。 (6 分)26.(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 年, “光荣革命” ,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 年,伦敦 1286 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 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