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谭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076230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谭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谭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谭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谭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92年4月14日13时30分,广西第二安装工程公司液化 石油气钢瓶分厂副厂长要求工人对一只由用户退回的钢 瓶进行修理。该钢瓶瓶体下部有一个深度不超过1毫米 的凹坑、据用户反映瓶内没有先过液化石油气,工人检 查后也认为瓶内无介质。于是即向瓶内充进厂1. 57兆帕 的压缩空气、之后,该厂长即用手中点燃的氧气割枪烘 烤加热钢瓶瓶体下部的凹坑部位,目的是想通过加热使 其局部强度降低,利用钢瓶里的气体压力把凹坑顶出来 。当割枪火焰对着凹坑加热到第三圈还未结束时,钢瓶 即发生爆炸。爆炸后的钢瓶分成5块,飞出最远的一块 飞离爆炸地点13. 5米、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毁坏了车间南 北侧的窗玻璃爆炸烧坏了氧一乙

2、炔割枪一氧气胶管,造 成3人重伤,2人轻伤。 分析: 直接原因:是由于当事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厂内关于钢瓶返修制度及程序,轻信用户说钢瓶 没有充过液化石油气,只用手感、耳听的方法去检测瓶内是否有气,误认为瓶内无液化 石油气。导致违章对残存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用压缩空气加压至1. 57兆帕使瓶内混合气 体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又违章用明火烘烤,产生爆炸、根据爆炸后 的分析,钢瓶内液化石油气占空气的体积比约为 29.6。间接原因:是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因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不齐全,有 关规定也执行不力。检验员和安全人员对违章作业没有及时发现和坚决制止。预防措施:1.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真正地认识到只有安全才能促进生产,提高安全 意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领导要带头遵守有关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3对有可能充过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应以科学的检测仪器和手段认真对瓶内介质进行检 测,避免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