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75498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件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n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n有细胞核,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 译在细胞质中进行.n多细胞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是间接受 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者不受影响。n另外,染色体组大,基因多,有内含子 ,外显子,染色体与蛋白质结合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有差别 其调控存在于:nDNA水平的基因拷贝数,基因重排;n转录水平、转录后RNA的加工和运输 ;n蛋白质翻译以及翻译后蛋白质的修饰 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及调控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操纵元调控。 多样化调控,更为复杂。基因组小,大肠杆菌:总长 4.6106bp, 编码4288个基因, 每 个基因约1100bp。基因组大,人类

2、基因组全长3109 bp ,编码10万个基因,其余为重复序列 。基因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操 纵元控制。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的 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基因分布在不同的染 色体上,存在不同染色体间基因的调控问 题。适应外界环境,操纵元调控表达 。基因差别表达是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核 心。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大部分 为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不同, 从DNA到蛋白质的各层次上都有调控 ,但多数为转录水平调控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调控差异第一节 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的整套基因组相同,或染色体相 同,但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处于

3、工作状态的 基因不同整套基因组相同整套基因组相同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可以用组织中不同可以用组织中不同RNARNA的丰余度来表示的丰余度来表示持家基因n在一个组织中丰余的RNA,在另一个组 织中可能很少,或不存在,有的是某一 类型细胞中所特有的;n一般哺乳动物中只有10mRNA是该 类细胞所特有的,大多数mRNA90是 某类细胞或所有细胞都有的,是维持细 胞正常结构,运动及新陈代谢等生命活 动所必须的,称之为“持家基因”n一、真核基因组的复杂性与原核生物比较,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更 为复杂,可列举如下:v真核基因组比原核基因组大得多,大肠杆菌 基因组约4106bp,哺

4、乳类基因组在109bp数 量级,比细菌大千倍;大肠杆菌约有4000个 基因,人则约有10万个基因。 v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与组蛋白等构成染 色质,被包裹在核膜内,核外还有遗传成分( 如线粒体DNA等),这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 的层次和复杂性。 v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基本上是单倍体,而真核 基因组是二倍体 ;v细菌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成串排列,组成操 纵元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单元,共同开启或关闭 ,转录出多顺反子(polycistron)的mRNA; 真核生物则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 mRNA,即mRNA是单顺反子 (monocistron),基本上没有操纵元的结构, 而真核细胞的许多活性蛋白是由相

5、同和不同的 多肽形成的亚基构成的,这就涉及到多个基因 协调表达的问题,真核生物基因协调表达要比 原核生物复杂得多。 v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都为基因编码,而核酸 杂交等实验表明:哺乳类基因组中仅约10%的序 列为蛋白质、rRNA、tRNA等编码,其余约90% 的序列功能至今还不清楚。v原核生物的基因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绝大多数是 连续的,而真核生物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绝大多 数是不连续的,即有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 (intron),转录后需经剪接(splicing)去除内含子 ,才能翻译获得完整的蛋白质,这就增加了基因 表达调控的环节。 v原核基因组中除rRNA、tRNA基因有多个拷贝 外,

6、重复序列不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则存在大 量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s)。 n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v与原核生物比较它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v(一)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更多基因表达是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整个过程。同原核生物一样,转 录依然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但 真核基因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基因的转录在 线粒体内),翻译则多在胞浆,两个过程是分开的,因此其调控增加了更多的环节和复杂性,转录 后的调控占有了更多的分量。 n(二)真核基因的转录与染色质的结构变 化相关 。v真核基因组DNA绝大部分都在细胞核内与组 蛋白等结合成染

7、色质,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 中DNA和组蛋白的结构状态都影响转录,至少 有以下现象:v1.染色质结构影响基因转录 v2.组蛋白的作用:组蛋白与DNA结合阻止DNA上基 因的转录,去除组蛋白基因又能够转录。组蛋白是碱 性蛋白质,带正电荷,可与DNA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 基相结合,从而遮蔽了DNA分子,妨碍了转录,可能 扮演了非特异性阻遏蛋白的作用;染色质中的非组蛋 白成分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可能消除组蛋白的阻遏 ,起到特异性的去阻遏促转录作用。 v3.转录活跃的区域也常缺乏核小体的结构。 这些都表明核小体结构影响基因转录。v4.转录活跃区域对核酸酶作用敏感度增加。 活跃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受DNa

8、se 消化 常出现100200bp的DNA片段,且长短不均 一,说明其DNA受组蛋白掩盖的结构有变化, 出现了对DNase 高敏感点(hypersensitive site)。这种高敏感点常出现在转录基因的5侧 区(5 flanking region)、3末端或在基因上 ,多在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的附近,分析该区域 核小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可能有利于调控蛋白 结合而促进转录。 n5. DNA碱基修饰变化:真核DNA中的 胞嘧啶被甲基化为5-甲基胞嘧啶 (5methylcytidine,m5C),而活跃转 录的DNA段落中胞嘧啶甲基化程度常较 低。这种甲基化最常发生在某些基因5 侧区的CG序列中,实验

9、表明这段序列甲 基化可使其后的基因不能转录,甲基化 可能阻碍转录因子与DNA特定部位的结 合从而影响转录。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 法除去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 胎就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可见DNA的 甲基化对基因表达调控是重要的。 n甲基化抑制转录n进化程度的关系n基因丢失(gene olimination),在发育过 程中,许多细胞常丢掉整条或部分染色体,通 过染色体的丢失而除去某些基因的活性。n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基因组内 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n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ment),指DNA 分子核酸序列的重新排列,可以形成新基因, 也

10、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6 基因丢失,重排,扩增n由此可见,染色质中的基因转录前先要有一 个被激活的过程,但目前对激活机制还缺乏认 识。 v(三)真核基因表达以正性调控为主:真核 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亲和力很低,基本上不 依靠自身来起始转录,需要依赖多种激活蛋白 的协同作用。真核基因调控中虽然也发现有负 性调控元件,但其存在并不普遍;真核基因转 录表达的调控蛋白也有起阻遏和激活作用或兼 有两种作用者,但总的是以激活蛋白的作用为 主。即多数真核基因在没有调控蛋白作用时是 不转录的,需要表达时就要有激活的蛋白质来 促进转录。换言之:真核基因表达以正性调控 为主导。 n三、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真核

11、细胞的三种RNA聚合酶(、和)中 ,只有RNA聚合酶能转录生成mRNA,以下 主要讨论RNA聚合酶的转录调控。v(一)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真核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是基因周围能与特 异转录因子结合而影响转录的DNA序列。其中 主要是起正性调控作用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 启动子(promoter)、增强子(enhancer);近 年又发现起负性调控作用的元件静止子 (silencer) n1.启动子 与原核启动子的含义相同,是指RNA聚合酶 结合并启动转录的DNA序列。但真核启动子间 不像原核那样有明显共同一致的序列,而且单 靠RNA聚合酶难以结合DNA而起动转录,而是

12、 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相互协调作用,不同蛋 白质因子又能与不同DNA序列相互作用,不同 基因转录起始及其调控所需的蛋白因子也不完 全相同,因而不同启动子序列也很不相同,要 比原核更复杂、序列也更长。真核启动子一般 包括转录起始点及其上游约100200bp序列 ,包含有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元件, 每个元件约长730bp。最常见的哺乳类RNA 聚合酶启动子中的元件序列见表1。 元件名称共同序列结合的蛋白因子 名称分子量结合DNA长度TATAboxTATAAAATBP30,00010bpGC boxGGGCGGSP-1105,00020bpCAAT boxGGCCAATCTCTF/NF160

13、,00022bpOctamerATTTGCATOct-176,00010bpOct-253,00020bpkBGGGACTTTCCNFkB44,00010bpATFGTGACGTAFT?20bp哺乳类RNA聚合酶启动子中的元件序列n启动子中的元件可以分为两种: v核心启动子元件(core promoter element) 指RNA聚合酶起始转录所必需的最小的DNA序列,包括转录起始点及其上游25/30bp处的TATA盒。核心元件单独起作用时只能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和产生基础水平的转录。v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包括通常位于70bp附近的CAAT盒和GC

14、盒、以及距转录起始点更远的上游元件。这些元件与相应的蛋白因子结合能提高或改变转录效率。不同基因具有不同的上游启动子元件,其位置也不相同,这使得不同的基因表达分别有不同的调控。n2.增强子 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调控元件,最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现的长约200bp的一段DNA,可使旁侧的基因转录提高100倍,其后在多种真核生物,甚至在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增强子。增强子通常占100200bp长度,也和启动子一样由若干组件构成,基本核心组件常为812bp,可以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连形式存在。增强子的作用有以下特点: v增强子提高同一条DNA链上基因转录效率,可以远距离作用,通常可距离14kb、个别情

15、况下离开所调控的基因30kb仍能发挥作用,而且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都能起作用。 v增强子作用与其序列的正反方向无关,将增强子方向倒置依然能起作用。而将启动子倒就不能起作用,可见增强子与启动子是很不相同的。 n增强子要有启动子才能发挥作用,没有启动子存在,增强子不能表现活性。但增强子对启动子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同一增强子可以影响不同类型启动子的转录。例如当含有增强子的病毒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时,能够增强整合区附近宿主某些基因的转录;当增强子随某些染色体段落移位时,也能提高移到的新位置周围基因的转录。使某些癌基因转录表达增强,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因素之一。 v增强子的作用机理虽然还不明确,但与其他顺

16、式调控元件一样,必须与特定的蛋白质因结合后才能发挥增强转录的作用。增强子一般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许多增强子只在某些细胞或组织中表现活性,是由这些细胞或组织中具有的特异性蛋白质因子所决定的。 n3.静止子 最早在酵母中发现,以后在T淋巴细胞的T抗原受体基因的转录和重排中证实这种负调控顺式元件的存在。目前对这种在基因转录降低或关闭中起作用的序列研究还不多,但从已有的例子看到:静止子的作用可不受序列方向的影响,也能远距离发挥作用,并可对异源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n(二)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s)v由不同染色体上基因座位编码的、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顺式作用元件8一12bP核心序列上并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这些结合蛋白称作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它们在转录调节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类DNA结合蛋白有多种能特异性识别这类蛋白的序列也有多种正是不同的DNA结合蛋白与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