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751879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X 页数:8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北京市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共84张(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一 现代中国的经济高考历史 (北京市专用)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五年高考答案 C 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2.(2016北京文综,19,4分,0.83)“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答案 C 由“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可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正确;与丛书的出版无关;丛书出版于20世纪8

3、0年代,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正确;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开创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故本题选C项。命题评审 本题通过“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联系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考查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关注身边的文化事件,从身边事入手,追溯极具历史意义与影响的历史进程,引导考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3.(2014北京文综,18,4分,0.41)“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

4、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把握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点、丛书收录的著作内容是解题关键。答案 C 题干歌谣中的关键信息有“单干变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透过这些有效信息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措施,即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中共八大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应排除。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A项

5、,错因在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缺乏准确的把握。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6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 A 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6、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2.(2016江苏单科,13,3分)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 D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图中的工厂、船只及工人的工作场景都与之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在“基本实现”;B项错在“绿色环保

7、观念”,此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中工人热情洋溢的表情展现了其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误区警示 “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3.(2015课标,31,4分,0.329)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 A 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

8、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命题评审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对比入手,联系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状况回答。4.(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 D 196

9、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排除C项;变相恢复单干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联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知识拓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民单干的家庭生产方式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弊端的反抗,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5.(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

10、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 D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6.(2015上海单科,29,2分)右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 ( )A.“大跃进”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答案 A 从新闻中的“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可知这是典型的浮夸风,而浮夸风是

11、“大跃进”的特征。 7.(2014课标,31,4分,0.49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B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相对短缺状况下的产物。实行该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可以集中有限的粮食以保障工业化战略实

12、施,故选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粮食计划供应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此时国家并未出现“灾害”,排除C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8.(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 B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

13、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9.(2014重庆文综,9,4分)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 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一五”计划,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14、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搞了一个工业基础”可知,这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成就,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一五”计划完成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调整国民经济,A、C、D三项都与“工业基础”初步建立的时间不符。10.(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 C 词条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这一说法带

15、有强烈的“左”倾色彩,因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据此分析,C项正确。【大跃进】d yu j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11.(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

16、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A “单家独户的经营”“个别卖地”表明此时处于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乡上的人民代表”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出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据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均实行土地公有制,个体农民不能买卖土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经营方式和土地所有制形式。12.(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