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45995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业发展史一、农业的起源与农作物的出现 序言 地球上的农耕发明,被称之为“绿色 革命”或“新石器时代革命”。一般认为 农业是在采集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在 长期的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一些可食植物的生长规律,经过无数次的 实践,终于将它们栽培、驯化为农作物, 从而发明了农业。 农业起源的几种假说 农业的起源是农业考古学的重点研究 课题,西方的学术界对农业起源问题异常 重视,早在18世纪就开始接触这个问题, 19世纪就有一些学者从人类学史的角度进 行探索。到了20世纪,由于考古学的发展 ,特别是在近东发现了许多早期农耕遗址 ,从而使农业起源问题引起更多学者的重 视,纷纷提出各种假说

2、,呈现百家争鸣的 局面。 一般认为,农业起源于大约一万年之前, 新旧石器的交替时期,即12000-9000年 之间。当时世界的农业中心主要有三个部 分: 一是大地中海地区,包括南欧、北非、 西亚,其主要的作物是小麦、大豆等; 二是中国及东北亚地区、南亚。主要的 作物是粟、水稻、大豆等; 三是美洲,即从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秘鲁智利一线。主要作物是玉米 (墨西哥)、甘薯和马铃薯(秘鲁、智利 )等。 世界共计有800余种栽培植物,其中一半 源于中国。所谓栽培植物指的是经过长期 驯化,而在种质上发生变化,生物学意义 不一样。它与栽培的作物意思不一样。农业起源使人类进入 农业文明时期,单纯 讲其理解为养育

3、人类 不科学。它有三个 阶段: 1,种植、养殖阶段 ,使人类从游牧转向 定居; 2,采集、渔猎阶段 ,种子、羊的养殖; 3,家庭的出现。 在农业起源问题上,英国考古学家柴 尔德的贡献很突出。他首先将农业的产生 作为区分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标准 ,而不是传统的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主要 标志,并将农业的诞生称之为新石器革命 ,认为其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完全可以 与近代的产业革命相比而毫不逊色。 。 戈登柴尔德(18921957) 澳裔英籍考古学家。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市, 毕业于悉尼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任伦敦大学考 古学院院长、爱丁堡大学教授和不列颠学院院 士。担任过英中友好协会副主席。早年领导苏 格

4、兰和北爱尔兰的考古发掘。后致力于欧洲和 西亚的考古学研究,在史前学领域成就卓著。 他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重视研究原始 社会经济形态,首先把西亚和欧洲考古结合起 来进行研究,预见到重视环境给予人类影响的 系统考古学研究必将出现。还先后提出“新石器 革命”(食物生产的革命)和“城市革命”概念, 为日后农耕、家畜饲养和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 奠定理论基础。被公认为20世纪前期最有成就 的史前考古学家。 WEST (1)绿洲说 柴尔德本人就以提出农业起源于绿洲 的假说而闻名。柴尔德认为在冰河末期, 湿润而寒冷的近东气候变得温暖而干燥, 植物只在河边及绿洲生长,动物栖息在水 源近处,人类也不得不居住在

5、水源附近, 因而得以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于是逐渐将 植物进行栽培,将动物进行驯化。农业就 这样产生了。 (2)原生地说 美国考古学家布雷德伍德则认为近东过去 l2000年间气候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否定了 以冰河后期气候变化为前提的绿洲说。 布雷德伍德认为在冰河后期的近东,曾有野 生谷物和野生动物共生的原生地带。洪积世末 期,人类采集食物的能力已相当高,可供食用 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定居的时问逐渐变长,与 周围动植物关系更加密切,认识也更为加深。 人们反复试验谷物的收割和种植、动物的捕获 与饲养,从而出现了农业的曙光。 the Near East 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 部地区,但伊朗、阿富

6、汗除外。近东通常指地中 海东部沿岸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 部,有时还包括巴尔干半岛 。 远东(英文:Far East;日文:极东;韩文: )是一个欧洲中心的地理概念。从前一些 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东南欧、非洲东北为“近 东”,西亚附近为“中东”,而更远为“远东”。后 来原来的中东和近东合称“中近东”。现在有时“ 中东”指的是“中近东”。同理,西方国家被中国 古人称为“泰西”。 (3)新气候变化说 通过花粉分析的结果得知,洪积世末期的近 东气候是由寒冷干燥转向温暖湿润,于是气候 变化引起的农业发生说又从新的角度被重新提 出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 的洪积世末期,气候变

7、得温暖湿润,野生谷物 的生长地扩展,人们为了更方便采集食物,离 开了原来居住的洞穴,逐渐在平原上生活下来 。由于得到更多的日光照射,一些被人类无意 中遗弃的种子容易在住处的周围发芽生长,使 人们掌握了野生谷物的生长规律,开始种植谷 物。居住地周围的空地又给狩猎者饲养动物提 供了机会。农业便在这种良好的条件下发展起 来了。 (4)人口压力说 人口的压力是农业起源的主要动力。 洪积世末期近东温暖的气候使植物繁盛, 人口也随之增加。而人口增加又需要供应 更多的食物,光靠采集野生植物已不能满 足需要,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野生的草本 谷物。食物的增多促使人口增加,但人口 增加到一定的限度时,又需要改进种植

8、技 术以提高产量。农业就是在这周期性的过 程中产生的。 (5)周缘地带说 (物种边缘起源论 )美国学者宾福德认为在一定环境区域内,由 于人口的增加,原来的生活地区难以供给足够 的食物,于是出现了两个集团,多出的人口成 为移居集团,向适于生存的周围地区转移,而 原有的集团留在原来的核心地带。因此迫切需 要开发新食物来源的是移居人口增加的周缘地 带,而不是核心地带。弗朗内立进一步发展宾 福德的假说,认为栽培作物开始并不是在野生 植物生存地带,而是在其周围那些条件稍恶劣 的地方发生的。 (6)宴享说 加拿大学者海登1992年提出了一种动植物驯 化的竞争宴享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开始初期, 在驯化的动植物

9、数量有限和收获不稳定的条件 下,它们在当时人类的食谱结构上不可能占很 大比重。而有的驯化植物与充饥完全无关。因 此,一些动植物的驯化可能是在食物资源比较 充裕的条件下,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添美食 种类的结果。例如谷物适于酿酒,有些植物纯 粹是香料和调味品,一些葫芦科植物的驯化可 能是用作宴饮的器皿,而狗除了狩猎外也是一 种美食。 (7)宗教说 宗教说认为动物和植物的驯化主要是 出于宗教的原因,人类饲养动物和种植主 要是为准备祭司用的贡品。牛、羊、猪、 鸽子以及植物在古代都是用于祭司或巫术 的,至今在从西班牙、葡萄牙延伸到东印 度有一条“公牛带”,在此带内的人们对牛 有一种特殊的宗教感情。 世界

10、农业起源地 多元论 一元论 何炳棣教授在1969年出版的黄土与 中国农业的起源中,以大量的文献资料 和科学论据雄辩地论证了中国的农业起源 于黄土高原。何炳棣 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 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 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 教授学习。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 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 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及西欧史 ,1952年他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 土地政策为题,获颁博士学位。何 炳棣著作弘富,为历史学界泰斗, 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 士,1997年获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11、荣誉高级研究员(相当于院士) 。二十 世纪五、六十年代,何院士致力于 明、清两朝帝制中国的人口问题、 社会结构及流动,并旁及会馆制度 的研究,所作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1959) 及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1962)两书, 已为国际学术界奉为经典著作。前 者另辟蹊径,重建中国人口的历史 真貌:後者全面探索明、清五百多 年间中国社会组成及阶层流动的历 史。二、中国农业的起源 黄帝时代农业生产的

12、中心环节是顺应季节 时令播种农作物,以 耒耜等木石工具进行 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种植耐旱的粟黍等 农作物,从而奠定了 中原地区进入文明时 代的基础。 后稷教稼 后稷是四千多年以前上古时 期的农业创始人,他名曰“弃” ,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妃姜嫄所生 。尧帝封他为农官,舜帝的封号 为后稷,其功勋与帝王相当。他 善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被尊为 “百谷之神”。后来,人们出于 敬仰和爱戴,便尊称弃为“稷王 ”。后稷不仅使五谷获取了丰收 ,而且懂得了粮食的春播、夏管 、秋收、冬藏,赢得了一套圆满 的农事活动经验,他开创了万古 不朽的农耕伟业。后来周族奉他 为始祖,并认为他是最早种稷和 麦的人。民以食为天,后

13、稷可以 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帝业的根主 ,因此产生了“江山社稷”这一 说法。 何谓“五谷”? “五谷”,古代有多种 不同说法,最主要的 有两种: 指稻、黍(黄米) 、稷(粟,小米)、 麦、菽(大豆)。 指麻(大麻)、黍 、稷、麦、菽。“ “五谷五谷” ”这一名词的最早这一名词的最早 记录,记录, 见于见于论语论语“ “四体不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子子” ”中国的作物栽培史 史前阶段:即夏代以前,4000-5000年之 前,黄河流域是粟;长江流域是水稻; 夏商周至春秋:青铜器代替石器,小米、 谷子的地位上升; 注意:此时小麦已经有,它起源于中东( 大地中海)地区,依靠游

14、牧民族的放牧, 随粪便传播,美洲发现粪的化石; 战国至西晋。粟到大豆。铁骑出现。耕作制从 休闲制转向轮作制。 秦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加大了中国与中亚作 物的交流,苜蓿、葡萄、胡麻、黄瓜等作物进 入中国。 南北朝时期至北宋时期。随着少数民族的南侵 ,南方的农业开始发展起来,水稻、麦类作物 种植的趋势加强,出现超越粟类的趋势,社会 达到盛世。唐代玄奘出使印度,带来了中外作 物交流的高峰。棉花、西瓜等作物引进。 南宋至元明清时期。第二次国度南移,占 城稻引进促进了太湖流域农业发展,稻麦 两熟制出现,到明清时期出现康乾盛世。 哥伦布发现美洲作物。明清大量美洲作物 引进中国。 后开始现代意义的作物栽培。

15、2,作物的驯化 最先选择可能是谷类。谷类作物易种、易收、易贮藏,不仅种子为良好的食物,秸秆可做饲料并有很多用途。如原产中国的粟的祖先是我们常见的狗尾草 从大刍草到现代玉米的进化过程 玉米穗的演变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新疆哈密出土的战国 麦穗、麦粒 新疆孔雀河出土的新 石器时代小麦 中国是亚洲稻的原产地 之一,在我国气候温暖 湿润的南方地区,发现 了许多史前稻作遗存, 最早的已有九千年以上 的历史。大约在距今七 千年前后,长江流域的 水稻栽培已比较普遍, 并且已培育成功粳、籼 两个品种。国外发现的 稻作遗存最早的距今仅 六千年上下。 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干旱 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 遗址发现了栽培粟的遗 存,年代超过七千年, 是世界上所见最早的栽 培粟遗存,表明我国北 方是粟的原产地。 陕西侯马出土的战国大 豆 二、主要粮食作物 1,小麦 原产地的说法却并不统一。 蓝勇认为其原产于西亚,中国黄河流域的小麦是后来引 进的,迄今发现最早的小麦是距今3800年左右的孔雀河 畔古墓沟目的。 唐启宇则认为大麦小麦在中国有史记载以前就已经开始 种植。 日本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小麦可能是张骞通西域之后才 传入的。 甲骨文中的有“來”字和“麦”字,它们专指小麦;“牟”字 则专指大麦。其来源于莱牟(今山东莱芜),蔓延于济 水流域,而后到达中原,雍歧等西北地区在公元前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