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4515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系统2.1电子支付网络2.2电子支付工具2.32.1电子支付系统一、支付的定义1、定义 v 支付是为了清偿商务伙伴间由于商品交 易、证券交易、金融产品交易和劳务服务引起 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也称为结 算,因此支付和结算可直接理解为支付结算, 或支付。2、基本形式 v实物支付结算和货币支付结算。3、传统的支付手段 v现金支付方式 v票据支付方式 v银行卡支付方式(POS)二、电子支付系统1、什么是电子支付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经济行为的关系人, 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以商用电子化 工具和各类电子货币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 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电

2、子数据存储和传递的 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实现在线或离线的资 金流通和支付。2、电子支付的发展 v行间业务的自动化 v与非金融机构间业务的自动化 v与个人客户间业务的自动化 vPOS终端的应用 v基于Internet直接转账结算3、与传统支付的比较 v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 v工作环境不同 v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不同 v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 的优势(二)电子支付系统的功能1、传统支付结算方式的局限性 v 运作速度与处理效率较低 v 传统安全问题严重 v 运作成本较高 v 方便易用性差2、电子支付系统的功能 v认证功能 v加密功能 v完整性功能 v不可否认性功能 v多边支付功能2.3 电

3、子支付工具一、货币的出现与演进1、货币的出现 v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物物交 换、通过媒介的交换2、货币形态的演进纵观货币的发展历史,货币形态按货 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商 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 。2.3 电子支付工具(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 货币 v 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 v 金属货币凡是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都可以称为 金 属货币2.3 电子支付工具(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 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 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 域中。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产生的 问题,即“劣

4、币驱逐良币”现象。代用货币再演化的结果就是信用货币 。2.3 电子支付工具(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 信 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信用货币作为一 般的交换媒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 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 障,二者缺一不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纸币、辅币和 银 行存款货币。与代用货币作比较。2.3 电子支付工具(4)电子货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 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 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 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 付机制”。简言之,是一种使用电子数据信息,通 过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进行交

5、易支付的货币 。2.3 电子支付工具二、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电子货币的基本形态(基本应用方式 ) v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 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 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 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电子货币本质上是什么?2.3 电子支付工具2、电子货币与传统信用货币的区别 u 发行主体不同 信用货币中央银行 电子货币不同主体都可(银行、电信、学校、交通部门 、企业等)u 形态与传递方式不同 信用货币纸币、硬币 电子货币数字信息u 流通的地域范围不同 信用货币严格地域限制 电子货币可打破地域限定3、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 (1)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界定

6、的分歧电子货币的界定: v狭义(欧洲央行与欧洲议会为代表,央行发行 的法定货币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 中,能广泛用于发行者之外的其他方,单用途 储值卡如电话卡和公交卡不是电子货币。) v广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代表,将单用 途的电子储值卡视为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界定国内外尚无权威定义,通常把网络企业发 行的用于购买网络虚拟品的电子储值与支付工 具视作虚拟货币,如Q币、U币、各种网站积 分、各种游戏币等。 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 v两者等同 v后者属于前者 v后者不属于前者(区分标准:电子储值发行者是 否兼为商品或服务供应者)(2)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界定 v正统用

7、法:电子货币(货币的特殊形态) v比拟用法:虚拟货币(并非真正的货币,只是 某些方面类似货币)电子货币:狭义与广义虚拟货币:网络企业发行的,不采用法币名称 与单位的电子信息价值单位。法币预付充值型 和网络活动卷入型。4、电子货币的基本运作流程直接发行2.3 电子支付工具 电子货币发行和运行的基本运作流程分为3个步骤,即 发行、流通和回收。发行。电子货币的使用者X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 A(银行、信用卡公司等)提供一定金额的现金 或存款并请求发行电子货币,A接受了来自X 的有关信息之后,将相当于一定金额电子货币 的数据对X授信。流通。电子货币的使用者X接受了来自A的电子 货币,为了清偿对电子货币的另

8、一使用者Y的 债务,将电子货币的数据对Y授信。回收。A根据Y的支付请求,将电子货币兑换成 现金支付给Y或者存人Y的存款账户。2.3 电子支付工具间接发行2.3 电子支付工具步骤,A根据a银行的请求,发行电子货币与现金或 存款交换; 步骤,X对a提供现金或存款,请求得到电子货币,a 将电子货币向X授信; 步骤,X将由a接受的电子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授信 给Y; 步骤,Y的开户银行b根据Y的请求,将电子货币兑 换成现金支付给Y(或存入Y的存款账户): 步骤,A根据从Y处接受了电子货币的银行b的请求 ,与电子货币兑换将现金支付给b(或存入b的存款账 户)。 2.3 电子支付工具三、电子货币的类型v按电

9、子货币的结算方式分类:支付手段电子化和 支付方法电子化的电子货币v按支付方式分类:预付型、即付型、后付型v按电子货币的形态分:储值卡型、信用卡型、支 票账单型、电子现金型2.3 电子支付工具储值卡型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最早的构想是德国发明家提 出的IC卡(应用于电话卡上)。电子货币的主要类型(一)银行卡 1、概述 v含义:银行卡是银行或金融公司发行的,授权持 卡人在指定的商店或其他场所进行消费的信用 凭证。 v特点:多功能、高效便捷和较高成本。 v类型:信用卡(贷记卡)、借记卡和记账卡。2.3 电子支付工具2、信用卡 (1)信用卡的产生 v1915年在美国出现信用卡,最初只用于商业 。 v194

10、6年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信用卡诞生,但是 只能用于货币支付,不能提供消费信贷,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 v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用卡是美国富兰克林国民 银行于1952年发行的信用卡。2.3 电子支付工具我国信用卡发行情况: v我国国内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中国银行珠海 分行于1985年发行的中银卡。 v1993年我国开始启动“金卡工程”,各地银行 卡信息交换网络相继开通。 v2002年3月26日,我国正式成立了自己的银 行卡组织中国银联。准贷记卡(2)信用卡的分类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 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 特制载体银行卡。信用卡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11、。贷记卡国际标准的信用卡。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 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 还款,非现金消费并设有免息还款期,允许按最低还 款额还款,信用额度可循环使用的信用卡。国内也将该类卡称为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 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 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 ,但透支需要支付日息万分之五的利息、不设免息还款 期的信用卡。(3)功能:支付结算、消费信贷、自动取款、 信息记录、身份识别等。 v 优点:商户无须太多投入;网上使用24小 时;在电子商务领域广泛使(电子信用卡); 法律制度方面问题较少。我国银行卡 中国银行卡

12、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银行卡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可 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1985年至 1993年起步21994年至 1996年初拓展3从1997年 2001年金卡工程42001年底到 2003年底中国银联四个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3年 这一阶段是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起步阶段。中、工、建、农 等银行相继发卡,开创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先河。2 )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6年初 1994年以后,各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加大银行卡业务拓 展力度,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银行卡种类、业务范 围、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截止1996 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170万张,比93

13、年底增加了9倍; 交易量10377亿元,比93年底增加了5倍。四个发展阶段3 )第三阶段:从1997年2001年 金卡工程启动后,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各商业银行积极参 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1997年首先在上海、北京 、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 江苏、山东等12个城市试点,分别建成12个同城银行卡 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初步实现了这些城市(区域)内的银 行卡跨行联合和资源共享,而后又推广到深圳、昆明、福 州、武汉、长沙、郑州,总共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跨行 信息交换中心,基本覆盖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金卡工程是1993年6月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倡导实施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

14、启动的各类卡基应用 系统工程。它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世纪的庞 大社会系统工程。宗旨组织推动银行卡跨行异地联网通用; 加强金融监管和调控,减少现金发行和流通量 ; 积极推进金融电子化建设,繁荣商贸旅游业; 开展以IC卡为代表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的开发 和应用试点等。 进度表1994年开始,人民银行会同各商业银行首先在 12个省市开展了金卡工程电子货币应用试点工程。试点城市分别于1996年至1997年实现了银行卡 同城跨行联网。1998年12月,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在北京 建立的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投入试运行,开始了 异地跨行联网。 2007年,银行卡发行12亿张,电话IC卡和手 机SIM卡的

15、发卡量已逾20亿张,基于射频识别 技术的非接触IC卡第二代身份证也已经换 发了4亿张,其最终发卡量将突破9亿张。 如今,“一卡多用”和“多功能卡”的应用试点和 推广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四个发展阶段4 )第四阶段:2001年底到2003年底随着中国银联的成立,“314“计划全面推进,联网通 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01年银行卡工作会议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开始 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实行系统主机的集中统一和机具 标准化改造,金卡工程的目标得到了超额提前完成。并开 始筹建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银 联v 自2002年1

16、月10日起,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首 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五城市内及五城 市之间联网通用。目前,城市实现银联卡跨地跨行通用 ,在100个以上城市实现银联卡的跨行使用。2004年 1月1日之后,银联卡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使用的人民 币银行卡,各类非“银联”标识卡只能做地方专用卡, 不能再用于异地跨行使用了。v 所谓的“银联”卡,并不是指重新发行一种专门的卡, 而是在符合通联通用的银行卡上贴上“银联”的标识, 也就是说各家银行发行的新卡都带有银联的标识,而旧 卡则要逐步地更换。银联卡的持有人,可以在开通此业 务城市的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或ATM取款及POS银行销 售终端消费,并可办理异地存取款的业务,实现一卡跨 银行跨地区的使用。银联标识 标识介绍“银联”标识以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银行卡的 平行排列为背景,衬托出白颜色的“银联”汉字 造型,突出了银行卡连网联合的主题。三种颜色 ,红色象征合作、诚信;蓝色象征畅通、高效; 绿色象征安全。三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