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44782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建设法规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曾洁建设法规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我国法制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建 设也在逐步完善与健全,最终形成法制的市场 经济,而在市场经济中,建筑市场经济是其重 要的组成部分,在此之时,与法制经济同步出 台了一系列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作为 建设工程的参与者应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并以 这些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建设行为。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1.1 建设法规概述1.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1.3 建设法规的体系1.4 工程建设基本民事法律案例1.1 建设法规概述Click to add Title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Click to add T

2、itle 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通常所说的建设法规中的“建设”和建筑法中的“建筑”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建筑是指人工建造的、固定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具体地讲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过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安装的营造过程。建设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创立新事业,二是增加新设施。与建筑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前者宽泛,建设一般都以建筑为核心内容,并增加了其他含义。故而在多数场合下,可以以“建设”代替“建筑”一词。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

3、,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概 念(1)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3)从事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调整对象(1)互相关联(2)自身属性| 3.调整对象之间的关系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1)行政隶属性指具有以行政指令手段调整建设法律关系的属性。(2)经济性工程建设活动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积累,工程建设活动 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其经济效益。 (3) 政策性建设法规体现着国家的建设政策。它一方面是实现国家建设政策

4、的工 具,另一方面也把国家建设政策规范化。 (4) 技术性为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大量的建设法规是以 技术规范、标准的形式出现。| 1.建设法规的特征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1)规范建设行为表现为:必须的建设行为和禁止的建设行为。(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对符合建设法规的建设行为给予确认和保护。(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要实现规范和指导作用,必须对违法建设行为给予处罚 。| 2.建设法规的作用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1)应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原则(2) 应符合国家的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原则(3) 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原则(4)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

5、他人的合法权益原则(5) 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1.应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原则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是整个建设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建设工程的安全是确保建设工程和建设活动中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2.应符合国家的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原则国家的建设安全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工程安全标准是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3.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设活动是最频

6、繁、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最为巨大的社会经济 活动之一,故而应当依法行事。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4.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保护公共利益是法律的基本出发点。从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保障。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5.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宪法和法律保护每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 的建设活动,这也是在维护正常的建筑市场。1.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Click to add Title1.2.1 工程建设法律的概念Click to add Tit

7、le1.2.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Click to add Title1.2.4 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2.1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概念1. 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 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 工程法律关系的概念:建设法律关系是指工程建设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建设管理和协作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1.2.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1. 综合性:建设法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建设法律规范是由建设行政法律、建设民事法律和建设技术法规构成的。这三种法律规范在调整建设活动中是相互作

8、用、综合运用的。2. 复杂性:建设法律关系是一种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建设活动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1.2.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3. 协同性:国家制定的建设项目计划是指令性的,是各级机构 进行工程建设的基础。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家计划的 基础上制定本部门、地区的计划,下达给下属单位,各 建设单位及承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建设计划。建设 单位与承建单位签订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购货等 合同,所有参加建设的单位需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共同 完成建设项目。国家对一个建设项目从资金落实到勘察 设计、施工、安装等都进行严格管理。4. 制约性: 建设法规调整是以建

9、设行政法律规范为主,建设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建设活动是由建设行政法律决定的,并 受其制约。以建设行政法律规范为主。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建设法律关系在内的所有法律关系均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也是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内容即是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三要素中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就不能构成法律关系。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建设活动,受建设法规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如国家机关、中国建设银行、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工

10、程项目的投资者(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工作人员、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的施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等。由于建设活动参与者众多,因此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种类众多,这正是建设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 1. 主体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建设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建设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一般有财、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四种表现形式。比如建设资金、为工程建设取得的贷款等就是财客体;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设备就是物客体;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检查验收等就是行为客体;建筑设计方案、装潢设计、专利等就是非物质财富客体。| 2. 客体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

11、成要素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建设主体的具体要求,决定着建设法律关系的性质,它是联结主体的纽带。建设权利是指主体在法定范围内,根据国家建设管理要求和自己企业活动的需要有权进行各种建设活动。建设义务是指主体必须按法律规定或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内容1.2.4 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就产生了建设法律关系。 (2)建设法律关系的变更主体、客体发生改变,必然导致其内容发生概念,此时建设法律关系就发生了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权利义务及内容的变更 (3)建

12、设法律关系的消灭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包括:自然消灭、协议消灭、违约消灭。| 1. 概念1.2.4 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法律事实的概念:能够引起建设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2)法律事实的分类:建设法律事实按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分为两类。 事件: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表现为:a) 民事法律行为、 b)违法行为、c) 行政行为、 d) 立法行为、e) 司法行为。| 2. 原因1.3 建设法规的体系Click to add Title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Click to

13、add Title1.3.2 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 与规章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法律体系由五个层次构成。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宪法建设法律地方性法规 与规章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广义建筑法规体系由五个层次构成。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作为建设法规表现形式的建设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隶属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业务范围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在全国范 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 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

14、合同法等。| 1.宪法| 2.建设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其他法律、法规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之相抵触。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建设规范性条文。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等。| 3.行政法规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有规定、办法、实施办法、规则等,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

15、法规。如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 4.部门规章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建设规章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有规定、办法和规则等。它们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如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质量条例、深圳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在以上五个层次的法规中,较低级不得与较高层次法规相抵触。另外,技术法规和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标标准也是我国建设

16、法规体系的构成部分。 下列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 )A、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B、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C、安全生产法 D、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例题答案:B 本题考核的是法的形式。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 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建设工程质量 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 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根据立法法,( )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 院裁决。 A、部门规章 B、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 C、同一机关指定的旧的一般规定与新的特别规定 D、部门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E、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法规例题答案:AB 本题考核的是行政规章不一致的裁决。立法法第85条 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之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