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42375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ppt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概念、特点、分类 2、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 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3、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不同特点。 4、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 尝试写作新闻特写。第一课时“特写是什么?是艺术品!”放大并定格瞬间永 恒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 种新闻体裁种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中最能反映其。它截取新闻事实中最能反映其 特点或本质的特点或本质的片断片断或者或者细节细节,作形象化的再,作形象化的再 现与放大。现与放大。新闻特写的特征 v(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v

2、(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 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v(3)放大细节。 新闻特写的种类 v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v(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 场面。 v(2)场景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 绘色,有强烈动感。 v(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 见景物的描写。 v(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 现场之生动再现。人物特写:2010年2月18日,达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 会面后,由白宫工作人员从后门带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田东发自北京 长约70分钟的 闭门会谈,拒

3、绝任何媒体进入,谁也不知道美国总 统奥巴马与“流亡藏人”达赖说了哪些“悄悄话”。2月18日,会见结束后,达赖兴高采烈地告诉守 候在白宫的美国媒体:“奥巴马总统非常支持我。” 但转身后,自恃为“贵宾”的达赖却被“主人”从白宫 后门请出。 华盛顿的积雪还未融化,就在后门边上,几个黑 色大垃圾袋鼓鼓囊囊地挺立着。身着藏服的达赖不 得不暂时卸下脸上的喜色,小心翼翼地从路面上绕 行过去。脚穿拖鞋,身披段衫,旁边是垃圾 和雪堆。达赖,你往哪里走?v5月15日,北川县老城区一所小学废墟上 ,一名遇难的小学生。 求 救 的 眼 神v这个特别爱好芭蕾的11岁小女孩,叫李 月。5月14日,在废墟中被困了70多个小

4、 时的她,通过截肢手术,终于被救援人 员顺利地从废墟中营救出来。v妈妈,它冷吗要不我把椅子让给你v 生活中的这些瞬间:或使我们会心 一笑,或让我们鼻子一酸,或内心一颤 ,或精神一振但不管怎样,它们丰 富了我们的生活,充实了我们的记忆, 也夯实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思考、 铭记,触发我们的灵感,激活我们的思 维。新闻特写的写作 v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 、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 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 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 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

5、满而不 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 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 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 象。新闻特写的实例v 时代需要最可爱的人记著名作家魏巍同李国安会见张 京 陈 辉v 一双写英雄的手和一双紧握钻杆的手紧紧地握在了 一起。28日下午,76岁的老作家魏巍在他的寓所会见了 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模范团长”李国安。老作家握着李国安的手高兴地说:“你的事迹我都 看了,很感人。你是改革开放年代的英雄,在市场经济 的大潮中,有人向钱看,有人说空话,你是无私奉献, 为老百姓办实事,扎着钢围腰一步一个脚印, v走的是新的万里长征。

6、我们的时代需要你 这样最可爱的人。”“老首长,我从小就读了您的文章谁 是最可爱的人,是在志愿军爱国主义和 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 了老前辈,想起了舍生忘死的志愿军英雄 。”李国安崇敬地对魏老说。看着挂满军功章的李国安,魏老若有 所思。一会儿,他感慨地说:“6年前,我 的一个老朋友也坐在你这个位置,他叫李 玉安,是活烈士,是战争年代的英雄;你 叫李国安,是和平时期的英雄。 v你们都是英雄,是两个时代的英雄。你们 都在实践我军的宗旨,都是最可爱的人。” 李国安说:“谢谢老前辈的鼓励,我要牢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谦虚谨慎, 为 人民办更多的

7、实事,为人民再立新功。 ”离别时,魏老将自己撰写的们地球 的红飘带一书和一幅亲笔题词交给李国 安,上面写着:“李国安同志:你是和平建 设年代最可爱的人。” 特写与消息、通讯的区别消息:报道全过程。 特写:报道特色片段。横断面 。 通讯:纵剖面。时效性 新闻性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彭子冈1、时代背景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是60多年前那 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举国瞩目。据说当时有 130多位中外记者前往机场报道,本文作者彭子 冈时为大公报记者,也参与了这场新闻报 道。在当时的国统区,有3份比较有影响的报纸 。一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秉承蒋介石的 指示采取低调淡化处理,妄图缩小影响;一是 共产党的新华日

8、报,则浓墨重彩,积极开 展宣传;一是较为中立的大公报,虽然站 在中立的立场上,但是他们真诚的呼吁和平, 希望避免内战,所以在他们的最初报道中,充 分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欣喜之情。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抓住了一些 不为人知的细节,客观展现了毛泽东这位 朴实无华,对豪华的官场生活极不适应的 共产党领袖形象,使国统区的人民对这位 被国民党称为“匪首”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能有真实的、正确的认识。2、层次结构作者的心 情( 1-2 ) 喜悦的情绪:“一种新的体验”。事件的意义。中国未来的喜讯祥和之气的开始渲染了喜悦机场欢迎 的场面( 3-12) (3)写到机场欢迎的人。警卫一面维持秩序美国记者像打仗似的中

9、国摄影记者不多塔斯社社长会心的笑了(4)写同机到达的人。(5)毛泽东的外 貌和赴渝经历。外貌:年龄、装束、打扮等经历:九次过川,首次赴渝国际关注蒋耍伎俩国共关系及面对的局面(6-7)毛对欢 迎者的答谢。(6)具体欢迎者(知名人士之多)(7)毛的形象“很感谢” 手指焦黄鞋底是新的语言简洁 细节描写 真实朴实 领袖形象(8-12)各自的不同表现。记者镜头阻拦他们的去路(热情)张治中劝阻(有意淡化影响) 毛等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有意扩大 宣传)张公馆面 对面的采 访(13- 19) (13)毛的表现敞了外衣;露出簇新白绸衬衫;打碎一只茶杯;显得很生疏。细节描写 乡野书生 行为拘谨 并非“匪首”(14

10、-18)与记者 的交谈。关于中苏盟约;关于党派会议和联合政府;关于留渝日期和对记者盼望;谈话有理有节暗示和谈基础表明诚意而来谈成与否在国民党有备而来胸有成竹(19)人们的期待:一次胜利与和平 的握手。3、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这一特定瞬间的采访和描述,客 观展现了毛泽东这位朴实无华, 然而却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文 化修养的共产党领袖形象,从而 彻底击破了国民党的歪曲宣传, 也吐露了作者深藏心底的对领袖 的敬仰和对国共和谈的兴奋与担 忧。第二课时梦碎雅典玛莲奥蒂v牙买加短跑名将,被誉为国际田坛的 “常青树”。v“黒缎子一样飘曳在跑道上,黑太阳一样闪烁在跑道上。” 没有皇冠的女皇v

11、“我这辈子在跑道上输比赢要多得多,所以 ,输我是最不怕的。大家都因此而同情我,但不 知道,其实输给我人生的收获比赢还要多。” 奥蒂v7届奥运会,3银、5铜;9届世锦赛,17枚奖牌。 v千分之一的遗憾 v二十岁的选择 v三十七岁的坚持v“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因为热爱,所以我放不下 。” 奥蒂玛莲奥蒂 不幸? 英雄?v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胜利v坚毅、执着v屡败屡战,永不言弃v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牙买加人的信念v “我们一直相信能够征服比赛。这是 一种信念,我们小,我们穷,但是我们很 自信。” v “失败了,倒下了,擦把汗,站起来 继续向前!” v 奥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以其坚 毅与顽强诠释了什么叫勇气

12、,什么是力 量!所以,当掌声响起来,那不仅 仅是庆祝胜利,那也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v请在聆听歌声的同时,为再次黯然离去 的悲剧英雄奥蒂说几句话吧。v奥蒂,我想对你说: 漫步在无人区理查德克雷默1、写作背景1970年9月约旦当局驱逐巴解组织后,巴解总部 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一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 境内,在黎巴嫩南部建立营地,逐步控制了黎巴嫩 南部地区。1978年3月以色列以报复巴解游击队法塔赫为由 ,出兵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这篇特写就写于此次 战争的间歇期间。作者深入位于以色列阵地和法塔赫最靠近前线 的一个哨所之间的战争腹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 观察、体验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交战双方的心理 状

13、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2、层次结构一(1-6)细致描绘了战争造成的死寂景象。(1)对无人区的总体感受。死寂笼罩阒无一人恐怖基调(2)无人区的位置和所造成的时间。(3-6)具 体描写死 寂景象(3)静止不动的空空的房屋无人碰的橘子打断无用的电线往外淌水的龙头死样 寂静(4)过分紧张的心理-以动写静,反衬(5)有声的飞机和高射炮四处逃窜的羊群沟里的青蛙(6)应有而无有的小孩的哭声机器的喧嚣声人们的笑声对比恐怖不安二(7-17)描写法塔赫突击队员的行动与微妙心理 。行动安闲地聊着天; 不时监视空中,轮班站岗放哨; 战斗、移动、后撤; 老百姓转移; 人们在街道田野不停移动。心理恐惧紧张

14、度过好长时间; “抵抗没有用”; 每张脸上都满是恐惧; 对“我”的劝阻。复仇他们每向前一步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安闲中的恐惧战斗中的恐惧对对方的仇恨和隔阂强烈的复仇心理三(18-21) 直接描绘战争 造成的破坏。烧得发焦的汽车;一滩滩血迹。灌木丛中长满着雏菊;空气里散布着忍冬的芳香;间或夹杂着小鸟的欢叫声。形成强烈反差对战争强烈谴责对和平强烈呼唤四(22-34)描写以色列的阵地以及以色列人的心态。阵地无线电天线伸向空中;重型坦克屹立;坦克组成一个新世界门户;美制运输车驶来驶去;武器闪亮又大又新,地道美国货。首先发动战争一方 战争准备充分 阵地显得整齐心理有几名士兵呆若木鸡;有一名士兵微

15、笑着;士兵“愁容满面”;抱怨没有铁甲车; “上级不让我们讲话”; “别吭声了”。无恐惧心理 抱怨情绪 厌战思想 面对舆论的谨慎尴尬3、全文主旨这篇特写描绘了巴以战争间歇期间 的一组画面,观察体验了周围的环境, 感受了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 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景象,侵略战争 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以色列侵 略者的凶残,揭露了美国政府支持以色 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丑恶嘴脸,表达 了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以色 列侵略者的憎恶。4、写作特点(1)第一人称的讲述和第二人称的运用。第一人称讲述方式把自己的采访经历直接展示给读者;可以使读者获得“亲临现场”的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使文章

16、富有多方面的感观冲击力。第二人称的运用。一是“在路上迎接你的只是蹦蹦跳跳的鸡群”;二是“这里,微风擦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也会使你下一大跳,等你钻到橘林里,你立即会觉得自己太蠢”一个诉诸视觉,一个 诉诸感觉;巧妙把读 者拉进景物中;增强 了环境的感染力。(2)真实对话和直接引语 。巴军官“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以色列人将付出巨大代价”表现顽强突出复仇心理以士兵“上级不让我们讲话”“别吭声了”表现以方的谨慎和尴尬记者往返巴以阵地时巴士兵:“不行,请不要向前走”“他们见谁都杀”以军官:“你还要回去”“你真是发疯了”双方都将对方当做敌人 反映双方仇恨和隔阂(3)描绘细节无人区空空的房屋没人碰的橘子打断的电话线流水的自来水龙头联想48小时前的热闹平静 描绘了战争的巨大破坏 突出了死寂的环境暴力留下的纪念品烧焦的汽车一滩滩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