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741319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0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解读中国抗日战争【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学情分析】本课是高三复习课,高三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有 较强的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已经比较习惯于合作探究。 但对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对 历史现象的思考和历史问题的多角度深层次分析的能力 较弱。 1、强调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体现新角度。2、试题注重对材料的解读以及运用材料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选择题大多以 材料入题,3、尝试对史料真实性的甄别等史学方法的考

2、查。要求学 生不仅会正确使用历史材料,而且对史料本身进行必要 的甑别、判断,体现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 4、试题和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的具有开放性 。【高考链接】【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日军侵华的原因、罪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史实。 (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原因,中国抗战胜利原因,使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对各种历史观点的剖析,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时代周刊人物为背景设置情景,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 复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

3、值观(1)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 量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 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 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胜利原因、历史意义,前后知识、中外知识的复习与回顾。学生解读、思考、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难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多角度分析问题、历史知识的运用。【设计思想】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对高三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一般知识的 陈述和讲解已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他们学习的 内在需求。因此,选择好教学材料,创设

4、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 他们质疑探究的欲望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各 种不同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对抗日战争形成独到而深刻的认识。本节课采用设题引思、探究互研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有利于从广度、高 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图片展示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解读时代周刊评价时代周刊编辑时代周刊【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

5、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 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 时折射出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将近80年时间里,陆续成为时 代封面人物的中国人有: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 汪精卫、溥仪、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陈诚、吴国桢、毛泽东、 周恩来、刘少奇、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江青、 邓小平等。 中国的历史和人物为什么为被时代周刊介绍给世界?又是 怎样介绍给世界的?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解读时代周刊介绍 的抗战时期的几位中国历史人物,解读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 抗日战争的评述。二、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解读 1.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这个封面

6、人物是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小字说明:中国总统与夫 人。“President of China & Wife。期刊时间是1931年10月26日。 不知这是不是关注于中国的新总统以及其治下的中国的未来命运。学生阅读图片,并谈谈从图片及文字说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法指导:解读图片的办法,从图片人物的神态、穿着打扮、时间、图片的说明等角度解读。1、中国这这个时时候命运发发生了怎样样的转变转变 ?2、你认为这认为这 个时时候蒋介石关注的是什么?3、面对对中国命运的抉择择,蒋介石做出了怎样样的决策? 为为什么?产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讨论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前后讨论,推选一位代表发言。第1问学生思考并回答

7、,提示学生注意时间1931年10月26日, 中国这个时候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是日本侵略中国,制造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第2问学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红军反围剿、 人物评说毛泽东等内容分析,教师总结这个时候尽管日本侵华,但蒋介石更关注的是红军力量的不断 壮大,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第3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当时蒋介石的对内 对外政策角度去分析。面对日本侵华和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蒋介石将重心放在了围剿 红军上,调集力量全力围剿红军。而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导致东三省沦陷、国土丧失。2 时时代周刊封面

8、人物远东远东 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满洲溥仪仪,斯大林和蒋介石这这个1936年2月24日的封面上,列举举了当时远东时远东 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满洲溥仪仪,斯大林和 蒋介石。这这大概是关注于远东远东 危机,这这四个人 是解决危机的关键键。1、远东危机指什么?是如何造成的? 2、你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吗?为什么? 3、为何图中关键人物没有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 4、这场危机是如何解决的?问题讨论第1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给于适当引导并总结。 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造成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 损害美英等国在华利益,打破了华盛顿体系。远东危机是日本侵 华不断加剧造成的,1931

9、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1935 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成为 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第2问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回答。学生回答 可以相互辩论,相互回答对方问题,最后教师给于总结。这四大元首并不是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 傀儡皇帝,苏联虽然对解决远东危机有一定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 牵制日本,但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而蒋介石则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政策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方法,如蒋介石 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则危机加剧,如蒋介石联共抗日,则 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第3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联系30年代美国的

10、内外 政策角度分析,教师总结。在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内正忙于实行新政,克服经 济危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外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 略,采取“中立”政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实质是绥靖政策,希望 维护华盛顿体系,维护既得利益,因此美国不会对日本的侵略起多 大的牵制作用。学生举例分析绥靖政策的表现。第4问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 联系国内的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际反法西斯 的同盟的形成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配合作用,教师总结。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 抗日,由内战到和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

11、 事变后,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 作抗日,中国全民族抗战,这是解决危机的最关键因素。世界反法 西斯配合作用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外部因素。3.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陈诚这是发行于1941年6月16日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陈诚, 文字说明:重庆城的保卫者。学生阅读图片,教师介绍陈诚人物简历陈诚(18981965) 国民党军将领。蒋介石的主要助手。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北伐军团长、师长。1930年8月升第十八军上将军长。在抗日战争中,陈诚在军事行政两个方面均有上佳表现。淞沪会战是陈诚积极参与 战役之一,虽然这一仗以失败结束,但对鼓舞抗战士气,挫

12、败日寇锋芒,扩大国际影响, 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陈诚于1938年1月11日被任命为武汉卫戍区总司令。在整个武汉 保卫战中,日寇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代价。其统帅部拟定的速战速决的企图彻底破产, 虽然最后中国军队撤离了武汉,但井然有序,达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图。1940年6月11日,湖北战场上宜昌失守,前线一片混乱,陈诚临危受命,任第六战区 司令。他一上任,便以魄力和威望控制了局势。使战场呈现出相对的平静-整条战线上 数十万大军对峙,却无枪炮声,有效地稳定了战场态势。鄂西大捷是陈诚的得意之作。1940年开始,日军开始大规模轰炸重庆,陈诚肩负起了保卫重庆的重任,使日军 的企图落空。1943年春季

13、,日寇大举进攻鄂西,战术诡诈,攻势凶猛。但陈诚运用防守反击的战 略,令精锐部队十一师在石牌浴血固守,使日寇无法前进一步。接着,他调集主力从 侧翼包抄,日寇顿时阵脚大乱。陈诚趁势掩杀,直至宜昌方休。是役结束,国际国内 舆论一片赞扬。使陈诚的军人生涯添上了精彩的一页。问题讨论1、从1937年至1941年,中国抗日战战争经历经历 了哪些重大事件? 2、1941年当时时中国抗日战战争出现现了什么危机? 3、为什么时代周刊选择了陈诚,而不是彭德怀,你认为谁 更有资格?为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第1问学生阅读书本,归纳概括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 时期世界的局势状况,教师进行总结。1937年七七事变,日

14、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37年8月开始,国民党先后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等。 1937年底,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并开辟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随着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40年底,彭德怀领导发起了百团大战。 第2问学生思考问答,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二战有关内容,日本这个 时候除了侵略中国外,还准备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教师总结。日本进攻重庆,目的是迫使国民政府投降,集中力量进攻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准备抽调兵力发动太平洋战争。说 明当时抗日战争中,继续坚持抗战;敌后战争成为主 战场,中

15、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说明这个 时候中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最困难、最关键时 期。第3问学生思考问答,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彭德怀面对当时的危机, 彭德怀1940年下半年指挥发动了百团大战,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在中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说明时代周刊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重视正面战场,忽 视敌后战场,没有以客观态度正确看待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有 明显的政治倾向性。4. 时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这是1942年6月1日的期刊,人物是蒋介石。看样子意气风发, 很自信的样子。蒋在抗战前就“预言“,国际形势的转变对中国的 命运至

16、关重要,珍珠港事件证明了他的预想,有了美英的支持, 又担任同盟军中国战区的总指挥,难怪蒋如此的乐观。 学生阅读图片,并谈谈从图片及文字说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问题讨论1、这个时候的蒋介石为什么意气风发、自信乐观?2、如何评价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表现?第1问学生思考问答,教师引导学生联系1942年的国内国际形势, 尤其是国际形势的变化,教师总结。蒋介石高兴原因:一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 国参战,这标志着美国完全放弃了“中立”政策,更加支持中国抗战。 二是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国际环境对中国抗日战争相对有利。第2问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回答。学生回答 可以相互辩论,相互回答对方问题,最后教师给于总结。 蒋介石在抗战初期积极抗战,先后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等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中国的计划;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虽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