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3890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 秩序潘雪华 赵云桢 谢婷婷 邱俊英 王洁 胡艳艳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v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两者既相互区 别 ,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开放性和透明性。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v活动范围的广泛性v活动内容的公开性v交往对象的复杂性v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 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 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 保证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人:图腾崇拜,禁忌,风俗等; 阶级社会: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等现今: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 种基本手段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 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 会风气。 v肖传国“道德修养严重缺失”v通过科技部官方网站表示,备受关注的“方舟子被 袭案”宣判,被告肖传国等人因犯寻衅滋事罪,分 别被判处5个半月到1个半月不等的拘役,“我们认 为,肖传国等人无视国

3、法,蓄意破坏社会秩序,行 为十分恶劣,自身道德修养严重缺失,应予强烈谴 责”。v科协建议撤肖头衔v肖传国曾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前日中 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认为,“连这种基本道德都 没有的人,具有这种称号,有关部门也应该有所考 虑”。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v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 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 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v基本特性(1)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 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

4、,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 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3)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 适用范围。 (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 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 护环境、遵纪守法 一份合适的工作一份合适的工作学习学习影响到别的同学影响到别的同学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着想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踏入社会踏入社会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影响社会影响社会三

5、、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令人忧 虑的现象。(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v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 意识。 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v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 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 教室时随手关灯等。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v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 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v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

6、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 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v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v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 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 逾矩”。第三节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v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 ,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2)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 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 的行为趋向与后

7、果。(3)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 用。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4)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 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5)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 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一)(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二)(二)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三)(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四)四)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五)(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

8、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 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 管理职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 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 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 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对公民行使 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保障。二是权利义务一 致原

9、则。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 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三是和平进行原则。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进行, 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 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 便原则。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督相结合 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 、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