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738902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2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8页
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8页
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8页
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8页
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付玉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l3付玉成,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 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河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讲自然 科学概论、自然辩证法、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电话:13831290356邮箱:QQ: 2219652316|哲学是思考的学问,是关于宇宙、人生 、文化之谜的思考;|惊奇是哲人的感受,哲学始于惊奇;你 要是一直惊奇下去,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位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 有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 德律。”*绪绪 论论课前思考题:l根据你们的常识理解,说说什么是自然辩证 法?l你认为

2、自然界是否存在普遍的客观规律?l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存在一般性的规律?了 解科学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对于科学研究和科 学实践是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阅读书目: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自然辩证法概论刘大椿编,人大出版*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l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 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l“自然辩证法”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一部未完成著作的书名。*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一关于自然辩证法l二关于自

3、然辩证法l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l四国外的STS研究l五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关于关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l马克思的研究:社会历史-唯物史观l恩格斯的研究:总结和概括当时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对自然科学在当时已经达到的最新成就进行了全面 、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的产生l1873年5底,恩格斯在写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 ,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 ,这是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l1876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 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形成“这部著作的清晰轮廓 ”。l在随后发表的反杜林论著作中,恩格斯 充分运用了他为自

4、然辩证法所准备的材 料,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思想。l生前未发表列宁称反杜林论 为“马克思主义 的百科全书“*“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书名的由来书名的由来l1925年,前苏联根据所拍的照片,将恩格斯的手稿 译成俄文,以“自然辩证法”为书名,首次公开出版, 而后又以日、中、英、德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l恩格斯逝世前把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手稿分装四束, 也没有总题目。第一束的标题是“辩证法和自然科学 ”,可是每篇眉头都标有“自然辩证法”字样。第二束 的标题是“自然研究和辩证法”。第三束的标题是“自 然之辩证法”,第四束的标题是“数学和自然科学”。*l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并非恩格斯本人

5、定下的书名。并且在全部手稿和两个写作计划中,都没有出现“自然辩证法”字样。在其反杜林论中也没有出现,只是在其第二篇暴力论中提到杜林1865年写的自然辩证法,挖苦它是“变戏法的手腕”。*l恩格斯这部遗稿也有人冠以其它的书名出版的如1927年的德文版名称为辩证法和自然,1935年重新校订的德文版又改为自然之辩证法。在日本也有书名各异的译本,如辩证法和自然,自然之辩证法等。l自然辩证法的英文:Dialectics of Nature不是Nature Dialectics*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要内容一书的主要内容l一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揭示科学进步 中的辩证性质。l二自然科学

6、和哲学,讲科学与哲学的关系;l三自然界的辩证法,就是将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用于自然界 。l四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讲认识论与辩证逻辑,l在“自然辩证法”这一概念上,存在着争论,并不一定是恩格斯 遗稿的核心概念。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国传播 开来。l若要对自然辩证法做更深了解,可直接阅读原著。*自然辩证法的几个版本自然辩证法的几个版本l1938年,杜畏之译,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l1950年,郑易里译,北京三联书店l1955年,于光远等译,人民出版社l1971年,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l1984年,于光远、范岱年等译,人民出 版社*对对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评价的评价l西方的自然哲学传统自然

7、科学的哲学问题的 研究,恩格斯的自然哲学l经过100多年来自然科学领域实践的检验, 自然辩证法中的某些观点和结论确实已经过 时了,甚至有许多不尽正确的成份,必须加以 纠正。l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规 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二、关于自然辩证法二、关于自然辩证法l学科性质: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l兼有哲学、史学、社会学等特征学科群。正如 ,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自然辩证法通讯 其刊名的副标题“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 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l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英译名Chinese Society fo

8、r Philosophy of Na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l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 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 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 介的科学技术。l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 律l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 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l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 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主要内容l自然观l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l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l科学技术与社会观

9、*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l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l关于科学方法论、科学史和科学学的研究l关于国外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l关于技术革命和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研究*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翻译、引介与学习l最初是部分章节,如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导论l1932年自然辩证法由杜畏之翻译出版l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l马克思主义同自然科学的结合和互相促进,是 中国共产党所注意的重要主题。成为共产党取 得政权后领导科学事业政策的理论基础自然 辩证法的意识形态化科学的意识形态化l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

10、传播主要不是学术形式, 而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它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所必需,又是为 影响和吸引自然科学工作者加入到革命运动中 来所必需。*建国初期建国初期(1949-1956)(1949-1956)l对科学文化的领导和对几百万知识分子“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领导问题l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洗澡”“洗脑”l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学习,自然辩证法和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被用来对自然科学工作 者进行教育和改造。l社会发展史: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和人类本身。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是自然 辩证法一书中流传最广的一篇文章。l思想的改造并不比制度的转换更容易*自然辩证法研究的

11、体制化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体制化大学里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l1953年,最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招收自然辩证法的研 究生,苏联专家为导师l195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自然和自然发展史 课程,于光远、周培源、王竹溪、沈同等参加部分 讲授内容,后来分任自然科学导师l1958年,中央党校开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班,后成为 研究、教学和组织工作的骨干。l关于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从设计 积木式机床论机床内部矛盾的规律*自然辩证法的全面繁荣与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全面繁荣与发展l文革后,整个民族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滋润几近萎缩 的头脑,科技哲学在中国成了思想解放的领头羊。l兼容并包的“大口袋”的方针,适应了转

12、型时期急剧变革的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多学科的影响,也带来了 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学术规范等问题。l自然辩证法的特有的地位: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的一部分,又与当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成立和刊物的创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成立和刊物的创办l1981年,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光远被推 选为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李昌、钱三强、钱学 森、钟林为副理事长,钟林、龚育之、查汝强为秘书 长。l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积极参加了恢复和捍卫实事求 是、解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争论l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自然辩证法通迅中国自然辩证 法研究会由创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l此外,还有自

13、然辩证法报(1990年停刊),方 法、医学与哲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工作的开展l1982年,自然辩证法课程被指定为高等学校 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同时,理工 农医类的博士生也要开设相应的“现代科技与 马克思主义”课程l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修改研究生学 科目录时,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名称必成了“科 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l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化:在中国,它在几个关键时期,都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开放的窗口、现代化的切入点l走下圣坛的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及其学术化、规范化*四国外的四国外的STSSTS研究和教育研究和教育l1964年,由IBM公司出资在美国哈

14、佛大学设立了 “技术与社会课程”,其目的是“深入探究技术进 步对经济、公共政策、社会特征的影响,以及 社会进步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性质、范围和方向 的互惠效应”。l1969年,在康奈尔大学建立的“科学、技术与社 会课程”,目的是开发“与全球环境问题有关的 大学本科水平的交叉课程”。而宾西法尼亚州立 大学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是为了“探求社 会政治和文化力量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并考察 技术和科学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l197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科学与技术研究 导向的活动和正式建立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相结合,其目的是“探索社会、政治和文化力量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并考察技术和科学 思想对人

15、们生活的影响。” l扩展和深化有关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概念、理解其社会影响、找出对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科学技术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更有效方式。*l美国有很多大学设立了与STS相关的系,有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有关的课程,不少大学培养了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并且不仅在大学里,甚至在中学里也已开始进行不同水 平的STS教育,将其作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STS STS 教育教育l区分两种教育:科学技术中的教育和有关科学 技术的教育,二者不可替代。前者没有考虑到 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价值渗透和社会背景l科学的负效应是“一个社会问题,一种社会安排 和社会价值问题,靠自然科学无论在什么程度 上都不可

16、能有解决办法。”l教育:l理工科:有关科学技术的教养人文素养- 了解其工作的真正的社会影响l文科:科学技术中的教养科学素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l邹承鲁:汉语中的“科技”(scitech)l法国的科学社会学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l技术科学(technoscience)l科学与社会“再也不能分开了”,“不存在游离 于社会之外的完美的科学,只有我们都加入其 中的“集体实验”(collective experiment)*公众在技术决策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公众在技术决策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l20世纪60年代,由于公众的反对联邦政府放弃 了在大峡谷的科罗拉多河修建大坝的决定l70年代政府停止向SST贷款-放弃了超音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