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0738172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和纺织业的发展机遇--完整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和 纺织业的发展机遇纺织业的发展机遇顾庆良 东华大学 纺织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2009.12.21报告提纲v 背景 后金融危机 新一轮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哥本哈根全球减碳 v 低碳经济 各国因应战略 v 低碳经济 挑战与机遇 v 低碳经济 中国纺织业的绝望还是希望?背景 后金融危机走出困境迎接新一轮增长v 熊彼特:创新周期v 经济周期(十年)v 以创新走出困境 振兴纺织v 迎接新一轮增长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调结构、促消费两大主题v 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市场结构 产品结构v 推进城镇化 扩内需 促消费v 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v 重点要在

2、促进发展方式上下功夫v 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v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v 后危机:优化经济结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理想与现实 v 立即行动的协议 v 减排目标和行动 资金支持 v 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愿景 v 发达国家:对金融危机的责任对无节制排放的责任 v 发展中国家:不能重走工业化的旧路 v 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治理机制 v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v 促生新的产业革命创建新增长点低碳经济:发达国家的战略 v 新经济战略,培育战略新产业v 低碳经济:技术领先战略v 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政治筹码v 碳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的软

3、盾牌 我国面临低碳经济技术的压力低碳经济技术将是下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是国家战略 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三种技术并用中国的减排战略v 中国争取排放权益、生存权、发展权 v 中国的减排目标:20052020 单位GDP减40%-45% 每户居民每年多负担64美元 v 中国的减排 mission impossible?工业化 中国制造 生存方式 经济外延规模增长 v 低碳经济:改变经济结构 改变生存环境 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体制 v 低碳经济:动力与机遇低碳经济:中国纺织的机遇v 可能是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与动力v 可能促进纺织技术的新发展v 可能是新纺织、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展

4、舞台低碳经济:中国纺织的发展机会v 完全新的领域-与纺织无关或关系不大v 纺织材料、技术新的应用领域-与纺织新纤维、新技术有关,但不是纺织传统领域如服装、家纺v 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纺织领域-低碳技术、循环技术、新纤维技术、可再生技术、流程重造技术v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纺织服装消费新领域-碳足迹,满足新的生活方式、态度需要的新产品、新理念低碳经济技术与工程纤维材料v 交通运输工具轻量化与高性能纤维材 料飞机、航天器、太空开发汽车高速列车、地铁与轨道交通海洋运输、海洋开发 v 新能源产业与高性能纤维风能、潮汐能与高性能纤维材料核电站与高温陶瓷纤维材料太阳能传输与光电功能纤维材料燃料电池与纤维材

5、料 v 资源环境产业与纤维过滤材料污水处理与回收、海水淡化污染空气处理与净化建筑物增强建筑物保温可再生资源纤维材料太阳能电池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列车箱低碳经济:流程再造、新思路v 一种可以应用于各种低强力纤维、纺纱技术v 缩短工艺流程v 低强力纱线制备及其织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工程集成 对服装用纺织品,为什么需要那么高的纤维和纱线的 强度?在纺织品应用过程的要求,还是纺织加工工过 程的要求?答案是由于纺纱和织造过程容易断纱,影 响生产过程和质量,因此对纱线及其纤维的强度要求 越来越高。那么是否可以有低强力纱线的纺纱及其织 造技术?显然如果可以减低对纤维和纱线强度的要求 ,那么可以扩大纤维来源

6、,如短纤维天然纤维、低强 度天然聚合物纤维、低强度新合成纤维等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v 低成本纱线制备及其织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工程集成 涤纶等合成纤维的价格为每吨2万元左右,加工成纱线 需要3-5万元,纱线加工成本占得比例很高。是否有低 成本的纱线加工技术?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v 具有污水凝絮功能纺织浆料的共聚物分子结构设计、制备 及其应用技术 淀粉浆料是纺织污水中COD的主要源泉。是否可以研究 开发一种高分子材料?这种高分子处理既有淀粉浆料 的纱线集束功能,容易退浆,退浆到水中的高分子材 料不仅不被微生

7、物分解,而且具有污水凝絮的污水处 理功能。 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有:离子共聚物的结构设计、合 成及其溶解、共凝絮等相变行为与规律研究。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v 短流程服装纺织制备新技术及其工程集成 从聚合物原料到纺织服装成品,经过几十道工序,消 耗大量能源、劳动力、助剂和水。是否可以采用网状 结构为力学支撑结构,采用无纺布和纳米纤维制备技 术,直接将聚合物熔体喷射到支撑结构上,形成在内 层具有舒适性的纳米或亚微米纤维网、中间层为微米 纤维层,外场为具有美观的纳米、亚微米纤维层的纺 织服装制品。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

8、)低碳经济:节能降耗 减排新技术v 喷墨印花v 二氧化碳印染v 纳米技术 易染色的纤维表面结构 v 非碱减量法仿真丝涤纶纤维制备技术与工程 涤纶纤维碱减量技术是大量应用的技术,但其产生的有机物是我 国目前纺织水污染的重要有机源之一。是否有无污染的替代技术 ? 涤纶碱减量技术的目的是在纤维表面构筑微孔结构,如果在纺丝 过程中在纤维表面埋有可溶解于水又没有污染的颗粒(如无机盐 ),是否也可以到达这一目的? 我们前期的初步探索工作,表明这是可以形成表明微孔结构的方 法。值得进一步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关键问题有:研究纺丝过程 中,聚合物流体在复杂外场作用下,结晶固化过程中相变和相分 离规律,以及与染整工

9、艺过程结合的系统研究。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v 功能整理免退浆纺织浆料的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及 其应用技术 淀粉浆料是纺织污水中COD的主要源泉。是否可以研究 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既可以作为纱线集束 功能。完成浆料功能后不进行退浆处理,而是与纤维 织物紧密结合,成为具有特殊的功能整理的纺织品。 这种功能整理可以包括:抗皱整理、阻燃整理、抗菌 整理、抗静电整理、抗污整理、防水整理等。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v 提高纺织机械水平,降低纺织工业能耗:1)减少纺织机械运动部件的 重量,降低动能消耗,降低噪音,

10、减少机械腐蚀生锈;2)提高热效 率,降低热能消耗 我国纺织工业占GDP10%,约3万亿,如果能源成本为10%,高达 3000亿,如果能够降低10%的能耗就是300亿。可见推动纺织工业 降低能耗的经济效益。纺织工业的无效能耗主要有二方面: 电机带动的运动部件本身重量消耗的电能;如导丝辊的运动,消 耗的电能只有很少的部分用于引导或牵手纤维运动,大部分消耗 在导丝辊本身的运动。就像汽车、列车、飞机消耗的能耗只有很 少的部分用于移动被载物,而大部分用于汽车本身的运动;因此 如果采用轻质结构复合材料运动部件,如纺纱中导丝辊、螺杆、 运输带、切断刀、纺纱运动部件、织造运动部件、印染运动部件 等可望减低化学

11、机械10%的能耗,同时可望减低噪音。由于采用复 合材料,可望减少设备腐蚀生锈,也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 纺织工业中采用大量的加热和降温技术,但能源利用率低,如融 化聚合物的螺杆的加热方式,其用于使聚合物融化的能耗占得比 例是很低的。因此应该研究开发高效电热转化技术、高效热传导 技术(加热和冷却)、高效加热融化(如微波、激光等)技术在 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低碳经济:改变国人的碳脚印v 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而变化的市场v 不在多,在于精v 清洁产品和低碳产品低碳经济:可循环的技术v 再生的纤维 v 循环利用的资源 v 循环利用

12、的产品(水泥加强材料) 低碳经济:纺织产业的新领域v 光纤聚焦太阳能v 风力发电机材料v 汽车用高性能材料v 安全 低碳 节能 v 纤维状柔性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光纤太阳能收集传输纺织 品制备技术 柔性纺织品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移动新 能源。以导电纤维为电极,在其表面构筑光电转化涂 层,就可以成为纤维状太阳能电池,美国于2009年证 明了其可行性。同时采用光纤可以收集和传输太阳能 ,提高光伏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这种柔性太阳能电 池在国防、武器、通信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来源: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纤维材料发展初探战略报告)低碳经济:新的纤维原料结构v 生物质纤维 可再生、高性能

13、的材料 v 纤维材料仿生碳经济四大红利 新的视角v 政策红利市场开放和资源重配置的机遇,碳经济政策v 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 消费拉动经济 绿色消费拉动内需v 全球新秩序红利纺织全球产业网络(GPN)重构,比较优势的突显多纤维协定(MFA)消亡后中国纺织产能和优势释放哥本哈根后的国际社会与经济秩序v 新增长周期红利?什么时间?什么领域?如何获得?政策红利转型期市场开放与资源配置v 转型期体制政策,规制的改革与调整v 这种调整使经济能力得以释放v 浙江、广东等省市地区是最大获利者v 一些企业在这过程中掘到第一桶、第二桶金v 政策红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还将产生,但递减如调结构、产业转移、内需市场、土地

14、政策改革、振兴规划v 产业启动期的政策效用,产业发展期靠政策优惠但不能持续v 碳经济的政策红利人口红利v 由于人口增长积累的劳动力要素v 广义地,人口的连续增长形成的消费力v 人口红利的转折点2015年,老龄化问题,招工难将更突出,低成本劳 动力优势将不再存在v 挖掘广义的“人口红利”,扩大内需v “追低杀低”、同质化、低价恶性竞争、产业低水平扩张、低成本导 向的加工出口增长战略已到尽头v 绿色消费中的市场机会和获利来源全球新秩序红利v WTO 纺织服装协定一体化(1995-2005) v 中国入世(2001)中国纺织产业融入全球体制 v 多纤维协定消亡(2005)加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纺织

15、服装产业比较优势释放 v 后过渡期,纺织品特保(242条款,2008)一般产业特保措施(16条款,2012) v 全球产业网络(GPN)中的“中国制造” v 全球金融体制的改革,人民币的地位,人民币升值的利益 v 全球经济中的亚洲增长极快 v 哥本哈根会议后的经济秩序与政治博弈新增长周期红利v 2010年:21世纪第二轮增长周期v 纺织产业重心在中国,欧美经济空间结构转移,欧亚大陆桥的构建v 结构调整,东部出口动向型经济增长放缓,内需主导型的中西部增长v 技术创新:新的产品、新的领域、新的市场v 结构优化:实物资本+智力资本,将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重组。v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的增长点 新的领域结论 低碳经济产业v 上一轮世界经济的技术牵引是IT,下一轮是什么技术?-低碳经济技术?v 我国面临巨大的降低碳排放的压力,同时也是宣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 象,确立在世界上碳排放的决策领导地位的机会,是重要国家博弈的 筹码v 产业面对巨大压力,同时也是产业创新、升级的机遇v 低碳经济技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是太大v 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研究开发低碳经济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