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073808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第六讲 结构化系统设计Date1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本章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 系统设计的方法 系统设计的工具Date2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本章主要内容系统设计概述(1学时)系统设计的目标、原则 系统总体设计(3学时)系统的平台设计 功能结构设计 编码设计 数据库设计(2学时) 详细设计(2学时) 输入/输出设计界面设计 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Date3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1 系统设计概述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

2、统设计的目标Date4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 1、任务 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确定新 系统的实施方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2、主要工作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功能结构设计数据存储/ 文件设计 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对话设 计 代码设计输出/输入设计 网络设计处理流程设计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安全保密设 计Date5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二、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Date6Management Inf

3、ormation System 三、系统设计的目标运行效率 可靠性 可操作性 易维护性 经济性Date7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2 系统的平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设计包括: 软硬件配置方案设计 网络平台的设计。Date8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2.1软硬件配置 1.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问题:功能要求 性能要求 容量要求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Date9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开发工具的选择应考虑的问题系统的环境 系统的开放性 应尽量面向终端用户 应尽可能支持系统开发的整个

4、生命周期 。Date10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市场调查小组作业调查以下各类软硬件系统各有哪些产品?由什么公司 提供?市场价格如何?主要性能与特点是什么? 软件类 客户端操作系统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服务器系统软件 开发工具与软件开发平台 硬件类 客户端 服务器 网络通信类 路由器 交换机 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企业应用解决方案Date11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方案报告 1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概述 2计算机物理系统选择的依据 3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 (1)硬件结构情况、硬件的

5、组成及其联接方式, 还要说明硬件所能达到的功能,并画出硬件结构配置 图。 (2)硬件设备清单,标明设备名称、型号、规格 、性能指标、价格、数量、生产厂家等。 (3)通讯与网络设备清单,标明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性能指标、价格、数量、生产厂家等。 (4)软件系统配置的选择情况,列出所需软件清 单,标明软件名称、来源、特点、适用范围、技术指 标和价格等。 4.费用情况 5. 具体配置方案的评价Date12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3 功能结构设计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思想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把系 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而子系统又划分为若干 功能模块,模块

6、又划分为子模块。层层划分直 到每一个模块是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独立程 序为止。 主要内容 模块及其层次分解 模块分解的基本原则 两种结构中心Date13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一、模块及其层次分解1、模块 模块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 易于处理的基本单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以看 作是一个模块。 一个模块具有三种基本属性: 功能:功能:说明该模块实现什么 逻辑:逻辑:描述模块内部如何实现要求的功能 状态:状态:描述该模块的使用环境、条件及模块间的相互关系 。 具体来说,模块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输入和输出:输入和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

7、信息交换。一个模块从它的 调用者那里获得输入,把产生的结果再传递给调用者。 处理功能:处理功能:指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作的工作。 内部数据:内部数据:指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 程序代码:程序代码:指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Date14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模块的层次分解根据模块功能的具体化程度,可以把模 块分为逻辑模块和物理模块。 逻辑模块是在逻辑模型中定义的模块。 如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都是逻辑模块。 物理模块:是一个特定逻辑模块的具体 化,可以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子程序、过程或 函数,也可以是一个人工过程的某项具体工作 。Date15Mana

8、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二、模块分解的基本原则模块分解的基本原则 高凝聚原则 低偶合原则Date16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高凝聚原则 模块凝聚(内聚)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 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指标,描述了一个模块功能专 一性的程度。 根据模块的内部构成情况,凝聚可以划分为七 个等级。 1)偶然凝聚 低 2)逻辑凝聚 3)时间凝聚 4)过程凝聚 5)通信凝聚 6)顺序凝聚 7)功能凝聚 高 高凝聚原则:为了达到较高的模块质量,总是 尽量是其凝聚程度较高,其中,功能凝聚最为理想 。Date17Management Inform

9、ation System 2、低偶合原则 模块偶合模块偶合,是衡量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在联接 方式和接口复杂性方面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标志 着系统结构设计的质量。 模块的偶合程度,一般取决于以下因素: 模块本身的质量 模块间相互联结的类型 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模块间传递信息流的类型 模块偶合的三种类型 数据偶合 控制偶合 内容偶合Date18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低偶合原则低偶合原则:在设计系统模块结构时, 应使模块的偶合程度尽可能低。 偶合程度:低高 数据偶合控制偶合内容偶合 模块凝聚和偶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 情况下,模块的凝聚程度较高,则它们之间 的

10、偶合程度较低,反之亦然。例如,若模块 都是功能凝聚,则模块之间的关系必然是数 据偶合。Date19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3.4模块结构图模块结构图的主要成分有: 模块 调用 数据(参数) 控制信息 转接符号Date20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调用的三种类型Date21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 数据流图通常可分为两种典型的结构, 即 变换型结构(以转换为中心) 事务型结构 (以业务为中心)Date22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1、1、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 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 进行转换处理的模块,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 结构。这种模块可以分解为输入、处理、输 出三大部分。转换处理输入处理输出Date23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变换型模块结构图举例(P239)Date24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待分解的模块要处理几项逻辑上相似的业务, 即它是一个逻辑凝聚的模块。这种模块可以将之分 解为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根 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度模块调用不同的下层模块 ,进

12、行不同的处理。多种业务处理获得业务类型分析业务类型处理A业务处理B业务处理C业务业务类型 标志业务类型 标志读取事务记录Date25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事务型模块结构图实例举例(P240)Date26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变换分析与事务分析的混合使用 Date27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3.6 模块结构图的改进 (自学)几个相关概念 判定的作用范围 模块的控制范围 模块的扇入数 模块的扇出数 模块结构图改进的原则: “高内聚,低耦合” 改进模块结构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13、作用范围应在控制范围之内 (2) 模块的扇入和扇出数要合理 (3) 模块的大小要适当 (4) 消除重复的功能 (5) 补充、完善和修改 HIPO (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Output)图 层次模块结构图描述模块之间的联接方式 IPO图(Input-Process-Output) 描述每个模块内部的输入部分,处理描述,输出部分Date28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4 编码设计 编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 符号,它以数字或字符来代表各种客观实体 。在信息系统中,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 语言,是便于进行信息的分类、校对

14、、统计 和检索的关键。 信息编码的主要目的 唯一地标识对象 便于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将定性的东西定量化 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 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Date29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4.1编码设计的原则 惟一性规范性 柔性(灵活性) 兼容性 简短性 可识别性 扩充性Date30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代码的容量 若已知代码的位数为P,每一位上可用的 编码符号数为Si,则可以组成代码的总数为:C=Si例:长度为三位的字母数字混合码的编 码容量为: C=(10+26*2)3=238,328Pi=1Date31Manage

15、ment Information System1、代码的种类6.4.2 编码的种类与设计方法Date32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编码方法 (1)顺序码:即将顺序的自然数或字母 赋予编码对象。 如:“1”表示男性,“2”表示女性。 Date33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 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 定意义。 多面码 身份证号码 上下关联区间码 会计科目代码 十进制码 中国图书分类码Date34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3)层次码层次码:它是按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 一种编码方式。编码时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 的分类层级相对应,代码从左至右,表示层级由高到低。每 个层级的编码可采用顺序码。 第一层代码 第二层代码 第三层代码 层次码的主要优点是能明确地表示分类对象的类别, 编码本身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同时有较好的柔性。主要缺点 是当层次较多时,编码位数较长,冗余较多。 (4)助忆码:TV、BJ (5)缩略码:CCTVDate35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4.3 编码的校验校验码: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