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生产管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3582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42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安全生产管理(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第一章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综述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1、非煤矿山:指煤炭以外的所有固体开采矿山 的总称。我国现已开发和利用的矿种达181种,资源 总量占世界的 12%。目前,全国有各类矿山15万多个,其中,非 煤矿山13万多个,占矿山总量的80 %以上。全国矿山每年因公死亡人数在一万人 左右,占全国工矿企业职工伤亡总数的60% 以上,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 故发生,平均不到一周就有一起一次死亡10 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发生。非煤矿山每年 死亡人数在17002300人之间,小矿山的 伤 亡人数占矿山总人数的2/3以上。二、非煤矿山在安全生产上的特点1)一般没有瓦斯爆炸的危

2、险; 2)井下采矿方法种类多; 3)井下爆破所需炸药的 数量多,且频率高; 4)井下采矿方法造成的空区体积大,暴露面积 大,故地压大; 5)某些放射性矿石开采矿山在通风上有特殊要 求。三、全国非煤矿山的安全形势的总体表现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2)各行业中,建材矿山死亡人数上升最快,而 以采石场事故最为严重; 3)非国有小矿山的事故较严重,重大伤亡事故 发生率高; 4)坍塌事故是发生率最高的重大死亡事故;5)透水事故是每起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 危害特别重大;6)职业危害严重,尘肺病大量上升;7)我国非煤矿山每年因事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 最高。8)尾矿库和 采空区的危害严重,治理困难,

3、投 入大,管理复杂。四、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1)大量的中小非煤矿山无证开采、非法经营、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 件; 2)安全投入不够; 3)非煤矿山开采工艺技术落后; 4)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5)非煤矿山职工安全培训不够,安全意识差, 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低; 6)安全生产法规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 需要。第二章安 全 生 产 管 理第一节、安全的定义及概念一、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一)安全的定义安全(Safety):“无危则安,无损则全”1、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2、 安全是指没有死亡、伤害、职业病或 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

4、境危害的 条件。3、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 相互 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 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 损失。综上所述: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安全的概 念已经不是传统的职业伤害或疾病,也并 非仅仅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安 全科学关注的领域应涉及人类生产、生活 、生存活动中的 各个领域。(二)安全的重要性1、经济损失大 据ILO(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 生的各类事故大约为2.5亿起,意味着每天发生 68.5万起,每小时2.8万起,每分钟475.6起。全世 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 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为 110万人(其中25%为职业病引起的死亡),死于 交通事故99万人,死于暴

5、力56.3万人,死于局部 战争约50.2万人,同时有1500万人受到失能伤害, 有35 %的 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各类事故导致的 经济损失高达国民生产总值(GNP)的 5 % 。2、社会影响大事故的 发生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特别 是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 发生,对家庭、企 业、国家造成的 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由于 事故的 发生,而造成家庭的 破裂、企业解 体、企业的 信誉和经济效益遭受损损伤,甚 至引起社会的不稳定。3、影响周期长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事故的发生所造成的影响绝非短时间 内就能消除,往往会在人们心头留下长期 的抹不去的烙印,使相关人员心理上的阴 影难以拂去。二、职业

6、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1、职业安全卫生: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2、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3、劳动保护: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三、安全性与系统安全1、安全:Safety-保护。主要指职业安全、意外 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Security-保卫。主要涉及国家安全、 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2、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 挥其功能的 一种品

7、质。安全是系统的状态或条件,安全性是系统 的一种性能。3、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第二节、安全管理的 定义及概念一、安全管理的定义1、管理的定义1)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等职能活动。(科学管理学派)2)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人的 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 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行为科 学学派)3)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 的全过程。(现代管理学派)目前,管理学者比较一致的意见: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 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

8、资 源的过程。2、安全管理的定义: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3、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保护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的 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二、安全管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2、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4、“三同时”原则5、“四不放过”原则三、安全管理的特殊性1、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永恒的主题;2、安全管理决策必须慎之又慎;3、事故致因理论是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四、安全管理的对象1、人的 系统2、物质系统3、能量系统4、信息系统五、安全管理的性质1、

9、人为性 2、效益性3、强制性4、长期性5、科学性6、层次性7、预防性8、专业性9、群众性10、社会性六、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 3、能级原理 4、整分合原理 5、反馈原理 6、弹性原理 7、动力原理七、主要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3、交接班制度4、点检制度5、安全确认制度6、出入井挂牌制度八、安全检查1、安全检查的分类1)日常安全检查2)转业性安全检查3)季节性安全检查4)不定期的特殊检查2、安全检查表3、安全检查应注意的事项1) 自查和互查相结合2)检查与整改相结合3)制定和建立安全档案第三节、影响我国安全工作形势的因素一、社会舆论二、人的价

10、值三、人员素质四、法律的 完善五、总体管理水平第四节、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一、企业负责人的责任1、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2、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3、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1、知情权2、建议权3、批评、检举和控告权4、拒绝权5、紧急避险权6、劳动保护权7、接受教育权8、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赔偿权三、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1、遵章守纪、服从管理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第

11、五节、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第一、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 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 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2.失控(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 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2)人员失误(3)管理缺陷(4)环境因素3、事故1)事故的定义(1) 事故是可能涉及伤害的、非预谋性的事 件。(2)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 意外事件 。(3)事故是造成伤亡、职业病、设备或财产 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2)

12、事故的特点(1)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 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 中都可能发生事故。(2)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 意外事件。(3)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 活动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4)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 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之外,往往可能造 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其他 形式的后果。3)事故种类(1)未遂事故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 后果的事件。(2)二次事故二次事故是指由温饱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3)非工作事故职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乐、体育 活动及家庭生活等诸方

13、面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事故。4)事故的基本特性(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性(5)突变性(6)潜伏性(7)危害性(8)预防性(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 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 危害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落物、滚石、砸伤、碎裂等。2)车辆伤害:积、压、

14、撞、颠覆。3)机械伤害:铰、碾、割。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5)触 电: 电流流过人体或人与电 体间发生放电引起的 伤害,包括雷击。6)淹 溺:各种作业中落水及非矿山透 水引起的溺水伤害。7)灼 烫: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 化学物质灼伤、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 。8)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9)高处坠落:包括由高处落地和由平地落 入地坑。10)坍塌: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及 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11)冒顶片帮:矿山开采、掘进及其他巷道 作业时发生的顶板冒落、璧侧垮落。12)透水:,矿山开采及其他坑道作业时因 涌水造成的伤害。13)爆破:由爆破作业引起,包括因爆破 引

15、起的中毒。14)火药爆炸: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 意 外爆炸。15)瓦斯爆炸:包括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 成的混合物的爆炸。16)锅炉爆炸:指适用于工作压力0.07MPa以上 ,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的 爆炸。17)容器爆炸:包括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等 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炉膛、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等。19)中毒和窒息:职业性毒物进入人体引起 的 急性中毒、缺氧窒息性伤害。20)其他:上述范围之外的伤害事故,如冻 伤、扭伤、摔伤及动物咬伤等。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法(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 主要内容1、厂址2、厂区平面布局3、建

16、(构)筑物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重大危险源1)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都 可称为重大危险源。2)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 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 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 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 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1、经验法1)对照法2)类比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第二、 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 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 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 和施救条件。(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1、事故预防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