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33954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展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陈莉 2003年3月29日 顺德 大良回答:“我们做了什么?”1、 “校校通”迎来个性化时代2 2、资源建设仍为、资源建设仍为“ “重中之重重中之重” ”回答“未来我们将该怎样做?”“我们做了什么?”(1)基本完成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部署;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区域,信息技术教育发 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做了什么?”(2)从不同教学阶段看:高中阶段开始关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教与学;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在3万余所中西部农村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小学阶段如何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优质资源的共享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做了什么?”(3)从区

2、域上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将以城域网、校园网建设和推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主;中西部农村地区则主要已利用多种模式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主。“未来我们将该怎样做?”资源建设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有责任让硬件设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中小学信息设施建设二、中小学信息化配套项目实施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四、中小学信息教育教学五、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介 绍 内 容一、中小学信息设施建设 快速发展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 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 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 后发优势,实现基础教育的

3、跨越式 发展,是时代性严峻挑战。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目标的提出,使我国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从实验阶段开始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目标之一1、中小学计算机设备情况增增 加加 419419 万万 台台165万台584万台u全国平均每35名学生一台计算机u上海:1台/平均8名高中生、10名初中生、15名小学生2、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情况增增 加加 23000 23000 个个260002600020022002年底年底19

4、991999年底年底3、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建设贫困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3.6亿元扶持乡镇接收卫星 数 据广播传送的资源 。基本功能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 (Ku波段),接收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使这些学校能进入数字化环境。建成教育电视台卫星宽带多 媒体传输平台,能播出8套电视, 8套语音和20套以上IP广播。已播出34套数据节目。其中有关中小学的节目有:扶 贫 信息:面向西部乡村中小学和 社会青少年教育:面向中小学的外语 科技类课程小 学 英语:同步课堂,每天播40分 钟初中二年级同步课堂二、中小学信息化配套项目 进展顺利1、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 源建

5、设基础教育项目项目背景:-21-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组成内容之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组成内容之一 。-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工程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工程/ /资源建设资源建设 / /基础教育资源项目。基础教育资源项目。 -全面配合新课程改革对资源建设的要求全面配合新课程改革对资源建设的要求 。 -2000-2000年批准项目,年批准项目,20012001年年1010月启动实施月启动实施 。资源建设项目项目目标:目标一:建立一个开放的、内容丰富的 并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立 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资源开发、管理、指导 与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 础教育信息化提供有效的信

6、息支持。资源建设项目目标二:重点建设中小学教学媒体 素材库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 学网络课程 目标三: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 台和教学资源认证体制。资源建设项目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1 1、规范性、规范性-结合信息技术基本特点,对基础教育教 学资源数据进行规范的定义描述定义描述。有利于实现资 源互换与共享。-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特点和应用需 求同一性,对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内容进行的 定义分类定义分类。有利于中小学的推广和应用。资源建设项目2 2、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符合课程教材改革精符合课程教材改革精 神,兼顾教学需求神,兼顾教学需求。-改革“征集制”为“立项制”;改革

7、“评审制”为“监理制”。节约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过程,注注 重持续发展机制重持续发展机制的建设。资源建设项目3、适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基本规律和需求,提供适用 的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教材改革,利用信息化扩展以 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空间。-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选择经济实用的 模式满足中小学需求。资源建设项目4、开放性-技术规范的开放和底层技术标准的开放性。有利于 不同的资源建设者共同提供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资源。-建设机制的开放。有利于调动各面积极性,共同建 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 5、前瞻性-资源规范尽可能适应较长时期需求。-使用方式尽可能适应大多数中小学需求。-内容建设尽可能体现教

8、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重要成果(1)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CELTS-42 CD1.6)“规范性、标准化 ”重要成果(2)组织开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环 境平台”“基础教育元数据资源定义编 目工具”“资源共享、资源 传输”重要成果(3)组织开展:“区域性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和教学应用实验”建设“优质资源库分级建设 、分布 式储存、共享使用”重要成果(4)组织开发:中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课程企业申报专家评审中心监 理重要成果(5)组织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提供“资源服 务”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检索方式)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目录信息)2、采取

9、多种项目模式,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信 息技术教育的普及(1)在边远教学点、村小启动 多媒体教学工程,即通过TV和DVD (VCD)播放教学光盘,实现多媒 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模式(最简单的配置)DVD/VCD电视机设 备u电视机uDVD/VCD播放机u教学光盘。基本功能通过电视机和DVD(VCD)播放教学光盘。有些课程(如英语和语文)上课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教师辅导;有些课程以教师授课为主,播放教学光盘为辅。实施情况u初中和小学英语 u初中和小学语文 u信息技术 u其他学科的光盘现有的教学光盘现有的教学光盘(2)实施“明天女教师培训项 目”。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收视

10、点1040个,培训女教师1040名。 (3)实施“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 教育扶贫项目”。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收视点1万个培训教师4000名 (4)依托乡镇初中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目前已在西部地区有关省份进行试点。设备配置u卫星数据接收与存贮u计算机网络教室与因特网接入u多媒体电子教室u其它设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模式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模式利用网络信息站,帮助学校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利用网络资源,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依托网络信息站,为当地农民提供科技、经济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致富;同时,依托网络信息站,实现乡镇政务管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持续发展

11、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标之二目标之二普通高中普通高中92.15%92.15%单位:所1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信息技术课开课情况大中小城市初中大中小城市初中65.32%65.32%单位:所信息技术课开课情况独立建制小学独立建制小学10.33%10.33%单位: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u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综合 实践活动”:信息技术 教育研究性学 习社区服务和社 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u高中阶段:八大领域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必 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

12、能初步通用技术:必修2个、选修7个 模块目前,全国已有高中、初 中、小学各类信息技术教材200多个 版本。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蓄势待发以组织以组织“科研课题方式,推动实验区普及科研课题方式,推动实验区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建设u 依托六所直属师范大学的有关机构,组织设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课题 ,以组织实验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方式,推 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今年 将进行实验区检查和课题评估。以组织以组织“科研课题方式,推动实验区普及科研课题方式,推动实验区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建设u全国

13、已有69个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共申 报了196项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课题。u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19635: 占课题总统:17%u课题中期评估检查内容:第十二条 “实验区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课题进行一年左右时间进行中期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1、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是 否按计划投入力量,课题进度是否符合课题研究计划的要 求;2. 2、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否 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课题经费是否落实;u课题中期评估检查内容:第十二条1. 3、课题的基础性工作、资 料整理、专题研讨和实验等工作是否已经开 展;4、课题进展情况。 u课题中期评估检查内容:NO.3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14、学整合-顺德大良教育办NO.38 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顺德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NO.37 顺德市信息技术教材研究-顺德教育局教研室u课题中期评估检查内容:中期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2001、5、252001、10、152003、3、281、领导重视,实施保证。2、抓住重点,全面提高:教师培训、教研活 动、教学交流。3、资源应用,促进教学。3、成果显著,巨大动力。 u“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成为引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方向、丰富 教学活动内容、展现了我国中小学生计算机 应用能力与水平的“品牌”活动。u155万学生参与活动u11000所学校积极组织u800多项

15、作品获奖4、“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蓬勃开 展五、基础教育信息化规范建设 加快步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展 望基本指导思想:由于经济、教 育发展不均衡,在推进中小学信息 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中,必须坚持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分类指 导、分区推进。基本发展策略:u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u实施“校校通”工程,发展远程教育 ,共享优质资源;u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改革;u关注农村,关注西部,关注贫困地区和不利人群,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利用电视、因特网 、卫星通讯、播放优质教学光盘等 多种方式实施远程教育,提高教育 质量。 在国家二期义务教育工程中的 50亿专向拨款中,有10%将用于信息 技术教育。u2005年,全国中小学和大中城市小学基本连通互联网,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全部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其中,有条件的1/3到1/2配备计算机教室),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配发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发展目标一发展目标一u2007年,全部中学和城市小学连通 互联网,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全部配备计 算机教室,继续在其他农村完小建设卫 星教学收视点。发展目标二u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加强 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u建立国家基础教育门户网站,建设 国家分级存放基础教育资源库,制作同 步课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