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731139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38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导 言 诗歌鉴赏自2002年始,便采用主观题形式 ,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 理解和把握。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 、变化多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 情感这些往往使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 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 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在这里,我们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方法 进行归类,希望能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一、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 巧)? 方法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 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 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2、。 术语储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 言志) 映衬(正衬、反衬)烘 托 象征 比兴 联想 想象 用典 对比 对照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虚实结合试题回放 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首诗第三四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是什 么?请分别简要分析。解析 除夜作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 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自己 除夕夜思念亲人之苦;夜雨寄北从眼前景物 生发开去,驰骋想像,去

3、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 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出自己今夜思念亲 人之苦。 两诗的三四句都是由眼前之景想像到远方之景, 用故乡的亲人怎样地思念自己,反衬自己对亲人 的思念,这两句运用了虚写和反衬的表现手法。试题回放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攽(b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 赏析。解析 这一题告诉我们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动静结 合,命题的意图是让考生联系具体的诗句说说是怎 样做到“动”与“静”相结合的。一、二两句以“水面平” 、“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

4、雨后幽美迷 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 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题误区: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 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 是不准确的,如果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是可以谈及修 辞手法的运用的。二、对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绪)? 术语储备 思想感情:迷恋 忧愁 惆怅

5、寂寞 伤感 孤独 烦闷 恬淡 思乡 怀旧 欢乐仰慕 愤激 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 方法指津 解答此类题型可分三步: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 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绘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 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绘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 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 言力求优美。第二步,考生在描绘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 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第三步,根据 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高考回放 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年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

6、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维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 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 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 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 枫半死”,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 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 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高考回放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 江苏试卷) 竹窗闻风寄

7、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解析 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 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其中颈联两句渲染了清冷 幽静的氛围:夜已深,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 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 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 的寂寞和思念!这样的氛围更能衬托诗人孤单寂寞的心情 。(加点字为答案要点) 答题误区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

8、的失误有两 点,一是描绘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绘为翻译;二 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 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 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多从诗人的生平、抱 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三、对诗歌语言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方法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 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 解答。 术语储备:清新 淡雅 质朴 自然 明快 浅显 含蓄 隽永 简洁 洗练 生动 形象 沉 郁顿挫 浑厚 雄健 辞丽藻华 明白如话高考回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

9、全国 卷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 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 点?解析 第一问考查的是写作技巧,是换一种角度写思亲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 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 人,而不写自己是如何地思念家人,以此来表现“ 思家”。第二问只要学生稍有一点诗歌知识,就能 答出此题,因为白居易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其 语言风格是朴实无华。 答题误区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歌总体风格的一 个方面,不能把某位诗人诗歌的总体风格牵强到 语言风格上

10、。四、对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 提问方式:这首诗的某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变式提问:这首诗(曲)运用了某某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 术效果? 方法指津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方法,如果是判断 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则要对照具体诗句反复斟酌;如果是回答 修辞的表达效果,则要了解每一种修辞的作用。 术语储备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 代情。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提示本质, 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节美;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反问加强语气。

11、顶真回环跌宕,具有旋律美。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 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高考回放 例一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 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 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 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 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 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 ,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

12、窗 ,不思量! 注:寒螿:寒蝉。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 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解析答题时既要说出修辞的作用,又要联 系具体诗句说出运用这一修辞的妙处。开 头几句主要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显示了 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 完美结合。后面几句主要运用顶真的修辞 手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 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 绪。 例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注谪仙:李白。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解析 答题时,首先要说明诗句运用什么修辞方 法,然后再说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 果。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 礴气势;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答题误区 学生在答题时,往往能说出诗 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也能说出运用这种修 辞的一些好处,但不能联系具体的诗句说 出好在哪里。五:对诗歌中关键字词的考查 提问方式请你说出这首诗中某字有什么妙处? 变式提问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