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2717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诗歌发展流变史概述什么是诗?“诗”最早出现在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v毛诗序:诗者,志之所志也,在心为志,发 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诗”要表达的“志”,是属 于人的心灵世界的东西,把心中的“志” 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便是诗 。中国诗歌发展中国诗歌发展vv古典诗歌古典诗歌vv现代诗歌现代诗歌vv当代诗歌当代诗歌诗诗 词词 曲曲新诗新诗 旧诗旧诗字数字数派别派别诗诗词词曲曲古体诗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散曲散曲戏剧戏剧(唐以前)(唐以前) 诗经诗经 楚辞楚辞乐府诗乐府诗(唐初开始)(唐初开始) 格律诗格律诗律诗律诗 绝句绝句五、七言五、七言

2、小令(小令(5858)中调()中调(59-9059-90)长调()长调(91- 91- )豪放派豪放派 (苏辛)(苏辛) 婉约派婉约派 (李清照(李清照 秦观秦观 柳永)柳永)小令小令套数套数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 元杂剧元杂剧明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 桃花扇桃花扇窦娥冤窦娥冤西厢记西厢记新诗新诗旧诗旧诗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写自由诗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写自由诗(死水死水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他) 现代创作的,但体裁沿用旧体现代创作的,但体裁沿用旧体(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 采桑子采桑子 重阳重阳 )建国以后的诗建国以后的诗当代诗歌当代诗歌(顾城(顾城 舒婷舒婷

3、 海子海子 等)等)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v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

4、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庾信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风格特征: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 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 远和白朴 )

5、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折柳赠远行之 人的风习,似乎最早就是渊源于此诗, 因为此诗最早将杨柳与远行组合到了一 起,使人产生了杨柳留人的印象。)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 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 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 “兮”字的新诗体,这种新 诗体就叫“楚辞”,又称“ 骚体”。它打破了诗经 的四言形式

6、,从三、四言发 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 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 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 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离 骚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 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 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 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汉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 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

7、民间 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 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 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 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 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 艺术特色。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 君绝!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上邪“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 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 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 风骨

8、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 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风骨”一词最早大量运用于魏、晋、南 朝时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 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 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后来也沿用到了书 画理论中。“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 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时代之后“竹林七贤”: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建安七子”的诗歌特 色是: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 映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抒发为 国家统一而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进取精神;情 辞悲凉慷慨,格调刚健遒劲。短 歌 行曹 操

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嚥,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歌创作渐变形式主 义,内容空洞。直到东晋 末期的陶渊明,开创了一 个新的诗歌境界。饮酒 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1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南北朝乐府诗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 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婉转缠绵的情调 。例西洲曲 北朝乐府数量不多,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 朴、风格之刚健。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 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 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 ,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例木兰诗 敕勒歌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 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 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

11、心 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 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 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花木 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 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 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 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 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花木兰)万里赴戎机

12、,关山度若飞。朔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 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

13、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风格特征: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格律常识v押韵:律诗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偶句(二、四、六、八)都押韵。绝句第 三句不压韵。v对仗:律诗首联尾联可不对仗,但颔联 颈联必须对仗。v平仄:律诗平仄的规则从排序的角度可 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字平仄可不管,二、四、六的 平仄必须符合规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五绝五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

14、,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七绝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律五律七律七律晏殊、欧阳修、 范仲淹、柳永、 苏轼、周邦彦、 李清照、姜夔、 辛弃疾、岳飞等 。两大流派:婉约、豪放词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在从中唐以后流行、在 宋朝盛行的新诗体。它是合乐的诗歌。词又叫“诗余 ”、“长短句”、“曲子词”,如辛弃疾的词集就叫 稼轩长短句。词在格律上要求很严,特点是:“调有定格,句 有定数,字有定声。”在结构上,词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一般有两阕(片),如是单阕(片)的就叫小令。按字数分,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词牌,有的有题目。“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 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 作家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 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 别绪,或深沉幽怨,描写精细,题材较狭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