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规范修订概况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072696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规范修订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规范修订概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规范修订概况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徐有邻一.修订过程 2007年1月成立修订组 2008年3月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2008年4月规范初稿 2008年8月规范讨论稿 2009年6月修订问题研究 2009年7月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9年10月规范试设计 2009年11月规范送审稿 2009年12月规范审查 2010年6月规范报批 二 . 修订原则 适当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 适当提高抗禦灾害的能力,落实以人为本 的原则 完善耐久性设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加强与相关规范合理分工、协调 反映科研成果、工程经验,参考国际标准 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三.

2、主要修订内容 1. 补充“结构方案”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 稳固性和抗灾能力。 2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应力 设计、抗倒塌设计、既有结构设计等内容。 3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要求,以竖向自振频率的 限值加以控制。 5完善耐久性设计,以环境等级、建材质量、 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的定性方法表达。 6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既有结构设 计基本原则的规定。 7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钢筋;提出钢筋延 性(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要求。 8. 为方便设计、施工,提出并筋(钢筋束)的 配筋方式和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9提出间接作用-

3、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 分析的原则。 10对结构侧移的二阶(P -)效应,提出有限 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 12. 调整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 “任意截面”及非常用截面移至附录表达。 13. 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完善构件自身挠曲 影响的相关规定-二阶(P - )效应。 14. 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 力项的系数,适当增加安全儲备。 15. 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内力作用下,钢 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6. 修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双向预应 力的有利影响,

4、提高抗冲切承载力。 17. 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取值,裂缝宽度计算值减少。 18. 考虑耐久性,适当调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一般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19提出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考虑机械 锚固、机械接头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及连接。 20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纵向受力钢筋 的最小配筋率,相对稍有提高。 21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头以减短、 简化锚固配筋的形式。 22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 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23.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 要求。 24.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 、新工艺预应力损失

5、数值计算。 25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 框支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求。 26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框 架节点核心区。 27补充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 小跨高比连梁、特殊配筋连梁设计规定。 28 增加了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后期工作 征求意见分析处理(1500条以上) 试设计比较(8种形式,10亇工程) 审查会纪要(意见60条以上) 报批报告、报批稿 校清样、出版发行 规范宣讲配套工作设计规范培訓教材混凝土结构教科书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指南设计程序(软件)及设计实例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讨论混凝土结构规范科研课题钢筋混凝土结构科研报告集(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

6、工程发展展望 1 混凝土结构是试验学科,以试验为基础的分析研 究是发展的动力。即使计算机模拟试验,参数取 值及验证也离不了试验。 2 试验方法标准正在编制,包括:科研探索、理论 验证、产品检验、原位加载、结构监测,试 验研究范围将扩大。 3 试验分析参数(各种强度、弹性模量、本构关系 )的合理取值。 4 试验模拟原则:试验形式由构件-组件-结构发展 ;构造措施宜大比例试件。 5 提倡原创性的科研;避免科研选题盲目性及低水 平重复。 6 开拓结构防灾性研究,通过后期加载探讨构件解体 -结构倒塌的规律。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工程的发展7 结合工程进行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计算模型的验 证、探讨。 8 利用

7、混凝土力学(多轴强度准则) 开发约束混凝土 的巨大潜力。 9 提倡先分析后试验,多分析少试检;提高分析水 平,控制试验数量。 10 研究应深入,应用须浅出;杜绝将简单问题复杂 化的不良倾向。 11 避免一言堂,提倡不同观奌讨论,形成百家争鸣 的学术氛围。 12 解决一些问题,发现更多的待决问题-学科尚有 很大发展余地。对混凝土结构教学的建议1 基本建设和混凝士结构学科发展极需大批设计、施工、 管理和科研的各种类型人材。 2 应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通用人才,而不是只会“处方式 ”设计的“计算机儍瓜”和“工匠”。 3 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清晰的“力学概念”和广泛 的“工程结构知识”,並能“灵活应

8、用”。 4 教学不是简单解释规范和机械运用程序,教科书应强调 “概念”和“应用”,学生阶段避免过分依赖计算机。 5 可举办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眼界;开展课题讨论,引导 深入思维;建立工程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师长形象对学生素质和学风形成有巨大影响;教师应严 于自律,不受社会上各种功利、浮躁之风的干扰,保持 学府的纯净。 7 清操自守,潜心向学,戒急用忍,踏实勤奋地努力,期 望有更多青年才俊颖脱而出,则学科的发展有望。 8 排斥金钱、权势的干扰,保持学术领域的纯净。谢谢大家!结构发展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1 发展C80-C100级高强混凝土,并避免脆性破坏; 2 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对结构

9、使用年限的影响; 3 以纤维混凝土控制裂缝,改善延性; 4 约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多轴强度准则的应用; 5 结构中混凝土基本性能的探讨和研究; 6 探讨结构中混凝土的实体强度及验收方法; 7 原材料替代品的研究探索(海砂、人工砂); 8 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 9 建筑产业化对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品和预制构件的 有利促进作用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希望结构、建材两亇领域的专家携手努力,共同开发 混凝土结构的前途。对混凝土结构教学的建议 1 基本建设和混凝士结构学科发展极需大批设计、施工、管理 和科研的各种类型人材。 2 应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通用人才,而不是只会“处方式”设 计的“计算机儍瓜”和“工匠”。 3 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清晰的“力学概念”和广泛的“ 工程结构知识”,並能“灵活应用”。 4 教学不是简单解释规范和机械运用程序,教科书应强调“概 念”和“应用”,学生阶段避免过分依赖计算机。 5 可举办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眼界;开展课题讨论,引导深入 思维;建立工程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师长形象对学生素质和学风形成有巨大影响;教师应严于自 律,不受社会上各种功利、浮躁之风的干扰,保持学府的纯 净。 7 清操自守,潜心向学,戒急用忍,踏实勤奋地努力,期望有 更多青年才俊颖脱而出,则学科的发展有望。 8 排斥金钱、权势的干扰,保持学术领域的纯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