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2604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安全工程师案例第四章(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核技术应用案例n三个案例分析, n11个案例选编2010-61四、核技术应用案例案例分析考试关注的三个方面:案例分析的内容案例分析的要点案例分析的方法2四、核技术应用案例案例分析的内容查找发生事件的直接与间接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后果分析处理事件中的失误3四、核技术应用案例案例分析的要点 发生事件(含处理中的失误,下同)的原因 : 技术:设计不合理或错误或认识不足; 元器件老化或选择不当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遵守或没有或不 完善;管理措施不落实;培训 其它:天灾4四、核技术应用案例案例分析的要点 责任分析: 有关机构,如上级和本单位安全机构 有关人员,包括法人、领导、安全负 责人、具体工作人员、

2、监管部门或人员5四、核技术应用案例案例分析的方法(查找正确答案的方法) 从题意中查找(字里行间) 用常规分析的方法去套用(注意:分 析错了不扣分,而没有分析到就不给分)6【案例1】137Cs源跌落破损污染事件背景材料:-1 n60年代初,某研究院的剂量仪表刻度人员在办公楼 的地下室进行60Co和137Cs源的活度对比试验(此时 剂量仪表刻度室尚未建成),在做完60Co源的试验 后,开始用137Cs源进行试验。 n由于对137Cs源的物理状态不清楚,更没有进行冷试 验,所以试验条件准备是不充分的。在调整137Cs源 到刻度仪器的距离时,因为137Cs源的几何尺寸与支 架上放源孔的尺寸大小不相吻合

3、,支架晃动,导致 137Cs源从支架上跌落,其玻璃密封瓶被打破。n137Cs源的泄漏造成了地面、试验工具和工作人员的 鞋子污染,试验人员的走动又扩大了污染范围。7【案例1】137Cs源跌落破损污染事件背景材料:-2n事件发生后,当即封闭了地下室大门,并采取了酸 洗、剥离水泥地面和敷设铅屏蔽层等去污和防护措 施。n经查对源说明书,137Cs源是玻璃瓶封装的CsNO2液 体源,出厂时的源活度为1.85108Bq,试验时源活 度约为1.76108Bq,约有1.48108Bq的CsNO2液体 溅落在地面、工具和工作人员的鞋子上8问题:n1从事剂量仪表刻度工作应具备那些必 要条件? 2当发生液体放射源泄

4、漏事故时,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9分析要点:n本案例主要考核从事剂量仪表刻度工作 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在进行刻度时为防止 发生辐射事故应该采取的措施;n当发生液体放射源泄漏事故时,如何进 行正确的处理,以减小事故产生的影响10参考答案:n1(1)有专用的剂量仪表刻度室; (2)有安全操作规程; (3)工作人员熟悉刻度源的性能指标和物理 状态; (4)进行必要的冷试验; (5)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n2当发生液体放射源泄漏事故时,应该启动 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 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 染区,进行污染处理,处理中产生的放射性废 物按规定进行处置11【案例2】226Ra

5、源破裂后造成的大面积 污染事件n背景材料-1: 60年代初,某研究院工作人员在既没有通知安 防部门,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徒手将长期私自存放在其330办公室的若干个 放射源包装打开,将3个226Ra源转移到铅罐内 。 n3日后,在安防部门进行普查时,发现当事人 办公室的地面、室内用品和用具、门口走廊地 面及当事人和其他在场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 放射性污染。 n同时由于人员的走动,污染还被扩散到了其它 房间12【案例2】226Ra源破裂后造成的大面积 污染事件n背景材料-2:n事件后封闭了330办公室及其走廊以防止污染扩 大,将源密封后转移到安全地方贮存以切断污 染源,成立了事故处理小

6、组负责污染测量、去 污等事宜。n事件后的测量表明,在330办公室门窗打开,房 间自然通风的条件下,放射性气溶胶的总浓 度为2.1 Bq/m3,总浓度为3.1 Bq/m3;当事 人手部污染最高可达1.7102Bq/cm2;n整个事件的放射性污染总量约3.7107Bq,面 积达100m213问题:n1如何安全贮存、保管和使用放射源? 2放射源转移时,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 3发生放射性污染事故后,如何防止 污染扩散?14分析要点:n本案例主要考核如何加强放射源的安全 管理,如何安全贮存、保管和使用放射 源,确保放射源的安全;n当需要进行放射源的转移时,如何防止 放射源撒落,造成环境污染;n当已经发

7、生放射性污染后,应该采取 哪些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15参考答案: 1如何安全贮存、 保管和使用放射源? n()要有专用的放射源贮存库,并实 行双人双锁制度;放射源由专人负责, 统一管理。 ()制定放射源贮存、保管和使用的 规章制度,实行放射源使用、退还登记 制度,不得私自存放放射源。 ()建立放射源台帐,定期清查,作 到帐物相符。16参考答案: 2放射源转移时, 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n()操作前,检查放射源包装的密封 性能,确认包装的密封性能良好后,才 能进行转移。 ()在密封室内(手套箱、通风柜或 热室等)进行放射源的转移。 ()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尽量 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人员的受照剂量

8、。 ()放射源转移完成后,对工作场所 进行表面污染监测。17参考答案: 3发生放射性污 染事故后,如何防止污染扩散?n()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禁止人员进 入污染区。 ()将放射源进行密封处理后转移到安全地 点贮存,以切断污染源。 ()在专业人员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 进行污染测量、去污和放射性废物处置。 ()对能产生放射性气体的放射源(如 226Ra源),将污染房间封闭,防止污染扩散 。18【案例3】60Co放射源提升系统失灵引致 的过量照射事件背景材料n某核燃料厂反应堆安防科大源室有一1969年买入的 60Co放射源,活度为3.331012Bq,平时贮存在地下铅室内,照射样品或刻度时,

9、通过手动传动机构,将 放射源提升至照射位置。n1976年某日,安防科仪表组两名工作人员去大源室进 行仪表刻度,由于提升源的导向管错位,将60Co放射 源吊在大源室的半空中,即无法进行刻度,也无法将 其放回铅室贮存。两名操作人员擅自对导向管进行纠 正处理,历时5min,将60Co放射源放回原位。剂量计 显示两人受到超剂量照射。19问题:n从该次人员过量照射事件中应该汲取那 些经验教训?20分析要点:n本案例主要考核在利用手动机构的提源 装置进行样品辐照和仪表刻度时,应该 采取那些预防措施,防止源的提升装置 失效;n同时,当源的提升装置失效,发生卡源 事件时,应如何排除故障,避免人员受 过量照射。

10、21参考答案:n对于辐照和仪器刻度的射线装置,在设计 、加工、安装时要保证质量,特别要确保放射 源升降自如,防止卡源。 对辐照装置或刻度装置应经常检查和维修 ,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一旦发生故障要及时上报,并根据应急 预案妥善处理。 进行故障排除时,操作人员应使用长柄工 具,操作时远离放射源,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并携带剂量报警器,控制受照剂量。22【案例30】意外辐射源照射事件-1n某研究设计院于年春在办公大楼前广场建造了人 物塑像,年拆除后将混凝土底座框架移至广场前 传达室北侧放置,其后又将一台钢制密封过滤容器 置于框架内。该位置是一个过往

11、人员休息和交谈的 方便场所。n月院安防部门筹建时,因怀疑钢制密封过滤容器 来自作过天然铀试验的实验室,对混凝土底座框架 进行放射性污染监测,意外发现该处有异常辐射, 其照射率为(2.585.16)10-9Ckg-1s-1。n,但将该容器移至它处进行辐射监测时,发现为 本底水平,证实该容器无放射性污染。23【案例30】意外辐射源照射事件-2n再次对混凝土底座框架进行辐射监测,其照射率 增至(1.031.29)10-7Ckg-1s-1,向下掘土 至400mm深处,辐射照射量下降,断定辐射物质在 混凝土底座框架内,辐射增强的原因是移走钢制密 封过滤容器降低了屏蔽。捣碎混凝土底座框架后, 从中找到外型

12、完整,密封未受破坏的圆柱型60Co辐 射源一枚。n事后经过调查,基本排除了该辐射源属院所有( 包括从外单位借用)的可能性,推测该源是被丢失 到砂石堆内后被浇注到混凝土底座框架内24【案例31】137Cs源破损所致污染事件-1n某厂曾于年从苏联进口一铯标准源,源活度为 3.7106Bq粉末状。源结构是在玻璃容器内装入铯粉 ,再用烧融法封口,无金属外包装。平时用棉花包裹 后放在铅罐内,存放在源库内,一直未使用。n年月做地下爆轰试验时,实验队将源借去后放在 610爆轰主实验室通风间内,每天数次从铅罐中取出 拿到距该实验室100m处的地下爆室内标定探头。n每次放回铅罐时,不用棉花包裹。后来偶然测试探头

13、 本底时发现计数很高,无法测试,开始以为是仪器本 身问题,经几天查找无效,25【案例31】137Cs源破损所致污染事件-2n实验队通知剂量员来检查,才发现源玻璃封嘴已被挤 破,铯粉洒落。n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爆轰控制室和通风间,经人员粘 带,610主实验室和612辅助实验室也受到了污染,地 表的污染水平为1470Bqcm2。n爆室虽经清理,但辐射仍高于本底水平,后用10cm铅 套将探头屏蔽起来,才开始试验。26【案例32】丢失226Ra放射源事件-1n70年代中期,某核化工厂两同志用226Ra标准源( 4.31107Bq)标定地面辐射仪,中午12时标定 结束后将源送回源库房时,库房管理者已去吃饭

14、 ,因而将放射源放在库房门外,打算吃完饭后再 回来入库。n12时30分左右,附近某公社四人通过山间小道, 避开警卫哨卡进入厂区,在源库房门口发现无人 看管的铅罐后顺便拿走,中途休息时打开铅罐, 将其中的放射源拿出观赏。随后其中一人拿走了 放射源,将铅罐买给了废品收购站。27【案例32】丢失226Ra放射源事件-2n拿走放射源者一直将其放在左上衣口袋中,并且 在家中给其父亲观赏。n直到放射源被找回时,已在其口袋中放置了20小 时,估计肺、睾丸和红骨髓所受的吸收剂量分别为 623mGy、0.55mGy和134mGy。28【案例33】60Co射线机源脱出事件-1n某核燃料厂产品检验室装有某仪表厂生产

15、的一台 1000-61型60Co射线机,用于产品的射线探伤。 60Co放射源(源活度为7.61012Bq)为直径26mm、 高27mm的圆柱体,由三片磷铜制成的弹簧夹固定在 射线机头中。照射样品时,通过机械传动系统将放 射源转移到照射位置。 n年月日,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产品探伤时,发 现X光底片全部变黑,起初误认为是操作上的原因 ,直到日,排除了各种误操作,怀疑是60Co放射 源脱落到机头底部的铜过滤板上。经安防人员现场 测量,确认确实如此,致使两名工作人员接受了超 剂量照射。29【案例33】60Co射线机源脱出事件-2n检查结果表明,由于长期辐照和机械损伤,机头内 固定60Co放射源的磷铜弹簧

16、片有两片断裂,导致放 射源脱落。工作人员既没佩带个人剂量计,也没按 要求打开室内监测仪表,同时又无安防人员进行 剂量监督。30【案例34】60Co放射源意外照射事件n80年代初,某核燃料厂4名工作人员对年某省卫 生研究所返回的空铅罐进行清理,发现一铅罐内装 有直径2cm、高34cm的圆柱体一个,剂量人员判 断其为非放射性物质,1名操作人员用手将其从铅 罐内取出并放入水中。 n实际上该物质为60Co放射源,活度为4.61012Bq. 由于活度大,而照射量率仪量程小,且探头为计 数管,在强辐射下被阻塞,仪表指示近于零。 n事件后估计该名操作人员的手部皮肤的吸收剂量为 10Gy。根据4名工作人员佩带的个人剂量计测得 外照射个人剂量,集体剂量当量为0.09人Sv,人 均剂量当量为23mSv。31【案例35】电子束致右手急性皮肤损伤-1n80年代中期,某研究院两名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