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2590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一)知识网络中华文化 特征源远流长 发展历程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博大 精深 表现独领风骚独树一帜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包容性含义、意义集中表现中华 民族 精神内涵(是什么 )核心爱国主义地位作用具体表现当代主题 地位意义必要性(为什么)怎么样当代发展原因原因(二)重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当代发展) 热点典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 地震,霎时间,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 !灾情传来,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 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灾难面前,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一线

2、希望、百倍努力、决不放 弃。11万子弟兵上演“生死突击” 托起生命的希望;共 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志愿者等为灾区人 民擎起一片天;全世界中华儿女心系灾区,慷慨解囊 。灾难中的人们用勇敢、坚毅与执著书写着中华民族 在大灾难中的心灵史,废墟上坚守、自强、担当,撼 人魂魄。根据材料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在上述材料中得到体 现的?(2)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民族精神 ?(1)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精神形成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灾难 ,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以爱

3、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废墟上 的坚守和自强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精神。 (2)青年学生应立足社会主义实践,做民族精 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 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热点典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抗震救灾 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答(1)当地震灾害袭来,13亿中国人立即紧急行动起 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形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万众 一心、众志成城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是一致的。 (2)

4、救灾过程中,无论中央领导还是救灾人员不顾危 险,舍生忘死,开展气壮山河的生死大营救。这种不畏 艰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是一致的。 (3)救灾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救灾人员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科学,百折不挠,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这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是一致的。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全国人民万众 一心,海内外中华同胞心相连,与灾区人民共抗天灾, 说明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抗震救灾整个过程。热点典例 从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河姆渡文化,到 以“原创、首创、独创、外拓”精神为依托的良渚文化; 从“因势利导,敬业治水”的大禹精神,到“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的越王勾践浙江人文异

5、彩纷呈得益于它 特有的包容性。既有以叶适为代表的“务实而不务虚”的 永嘉学派,也有以陈亮为代表的“才德双行”、“义利双 行”的永康学派;既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切于实用”的 金华学派,也有提倡个性自觉和主体能动的阳明心学; 既有被历代商贾尊为祖师爷的范蠡,也有大胆主张“各 行自私,各行自利”之民权的黄宗羲;还有近代的章太 炎、蔡元培、鲁讯等,他们似时光长河里一滴滴江南之 水,汇成了浙江历史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给 今天“浙江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底蕴。(1)从浙江人文历史看,中华文化具有 哪些特征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2)什么是文化的包容性?简述文 化包容性的意义

6、文化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蓄。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 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 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 族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热点典例 从远古到现代,从昆曲到京剧 ,从吟颂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 海上丝绸之路到陆上丝绸之路,从文字到 太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个独 俱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以简洁的手法 和明朗的色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真实 的文明古国。凸显“中国元素”是本届奥运 会开幕式的最大特点。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元素”具有 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体现的?(1)所谓“中国元素”就

7、是中华文化,奥运会 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 点,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从古代取得的巨大的文化成就,如开 幕式展现的四大发明、丝绸、论语等等, 可以看到古老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 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的发展和史学典籍 的保存,见证了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无穷 魅力,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未 间断;高速铁路、太空探索等体现了中国人民 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决心。这些,集中体现 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水墨画、昆剧、京剧等文学艺术,四大发明 等科学技术,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山水文化、沙漠文化等体现出中华 文化一方水土、一

8、方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服 装等说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 色彩。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 本特征。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等说明 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做到 “求同存异”,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做到“兼收并蓄”。这种 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 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 化的理解。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一)知识网络科技发展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市场多元文 化共存 文化生 活多性 样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大众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根本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关键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致性社 会

9、主 义 精 神 文 明意义根本目标发展教 、科、 文 中心 环节思想道德建设热点典例 材料一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 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也有一些娱乐节 目走向庸俗以至低俗的倾向,甚至出现了一些 “恶搞”现象。 材料二 2009年1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 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 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召开 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 俗之风专项行动。截至2月24日,我国已关闭传 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网站2962个,整治 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综合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文化低俗 化问题?(1)国家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 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2)大众媒体要加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意识,切实履行其传承文化的义务。 (3)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 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 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