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玫瑰——宋庆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0719502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之玫瑰——宋庆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之玫瑰——宋庆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之玫瑰——宋庆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之玫瑰——宋庆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之玫瑰——宋庆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之玫瑰——宋庆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之玫瑰——宋庆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 业家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 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 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 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 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 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 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 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 扼杀,革 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 祖国的 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 ,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 v 从少女时代起,孙中山便是她政治上v的典范。孙中

2、山是她父母的朋友。他领导v中国民主革命数十年,英勇奋斗,几经艰v险。革命的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外国v势力的支持下篡夺。宋庆龄决定把自己的v生活和命运同孙中山结合在一起时,孙中v山正亡命于东京。1915年她同孙中山结婚,v成了孙中山亲密的战友。她作出这一决定v时遭到了家庭的反对,受到了顽固的宗教v人士和政敌的毁谤。但是她完全不在乎这v些,毅然的跟随着爱人和他一起踏上捍卫v共和的艰苦斗争路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 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那一 年,她才32岁。 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坚持孙中 山三大政策的演说

3、,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率 国民政府先遣人员抵武汉,筹备迁都。12月,与共产党左派领袖组成“中 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迁都前的临时 政党最高权利机关。1927年,7月14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 与当局决裂。8月1日,支持南昌起义。23日,离上海赴苏访问。12月 ,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1932年,1月,与杨铨,何香凝等创办“国民伤兵医院”,为抗日救济伤病人 员。12月,与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在上海主持“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大会”,

4、并发表 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1934年秋,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任主席。1936年5月底,在沈钧儒等于上海成立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上,被选为 执行委员。1937年 2月,同何香凝、冯玉祥等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 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并在会上发表实行孙中 山的遗嘱的演说。1941年1月,与何香凝等联名通电:斥责当局破坏团结抗战,制造“皖南 事变”。 1945年 9月,在重庆上清寺张治中住所与毛泽东会见。12月将“保盟”改 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支持人民解放斗争 。并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 1949年9月,应邀

5、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 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12月11日出席亚洲 妇女代表会议。同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全国妇联) 名誉主席 。 1950年11月23号,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被选为世界 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2年10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太区域和平 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 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 12月,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被选 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1月,被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 1959年

6、 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副主席。 1965年 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副席。 1981年同月16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 称号。同月29日晚8时18分 在北京寓所逝世。 四:罗曼罗兰:“她从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在内心则是一头无 畏的狮子”。 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石与菊天生硬骨。 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与石品质高洁。是的,她美得就像玫瑰,娇弱柔美,但又坚强勇敢。 她所做的事像那个时代的阳光,为革命、儿童、公共卫 生、教育事业等带来光明。她是我们中华儿女永不飘逝的 记忆!(完)计科一班 王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