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后赤壁赋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1907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后赤壁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后赤壁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后赤壁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后赤壁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后赤壁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后赤壁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后赤壁赋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赤壁赋后赤壁赋宋宋 苏轼苏轼1齐背苏轼赤壁赋的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清风风徐来,水波不兴兴。举举酒属客,诵诵明月 之诗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纵一苇苇之所如,凌万顷顷之茫然。浩浩乎如 凭虚御风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飘飘 乎如遗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2齐读全文,整体把握:第一段(游赤壁前)第二段(游赤壁时)第三段(游赤壁后)夜游黄泥坂复游赤壁的过程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3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 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 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 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 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 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 夜何!“客曰:“今者薄暮, 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 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 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 时之需。“望: 顾: 乐: 已而: 如何: 薄: 顾: 诸: 子: 不时之需农历每月十五以之为乐环顾不久可是 兼词“之于” 您迫近(来预备)不经常 的需要。怎么办4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但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 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它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5(1)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 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那么因何而乐呢? 有客有肴(举网得鱼)有酒(藏酒

3、待不时之需)因景美 (3)因何而更乐?(4)文章的题目是后赤壁赋但这一段却写 夜游黄泥坂的快乐作用是什么? 烘托游兴,为游赤壁作铺垫6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 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 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曾日月之几何,而而江山不可江山不可 复识矣。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 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 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 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 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 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 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 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水落石出 摄;提起 履:践踏 披:分开 踞:蹲坐 危: 反通 “返”而乎表转折 表修饰相当介词“于”词

4、尾高7翻译句子1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却已经不能辨认1 1、曾、曾日月之几何日月之几何,而而江山不可复江山不可复识识矣。矣。(我们)返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其 停在那里就在那里休息。8(3)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那些字概括。悲( 予亦悄然而悲)(4)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 江山不可复识 恐( 肃然而恐) 历幽景而恐9前赤壁(秋景)前赤壁(秋景)后赤壁(冬景)后赤壁(冬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

5、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宁静清幽)(特点:险峻、冷清、深幽)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 可复识”的感叹?社会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10作者亲自探险赤壁,又见到了怎样的情景?(有 哪些景物,怎样的氛围,与作者的处境是否有内在联系) 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危巢,幽宫 景象险峻肃杀,色彩阴暗。摄、履、披、踞、登、攀一系列动作(显示作者不 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处境相同,象征他人生道路坎坷不

6、平悲环境阴森,路程凶险,无友相伴,孤独寂寞下狱乌台,贬谪黄州,险恶困窘,孤立无助 11他苦闷、悲哀无法抑制,惟有纵情长啸。不料 山林风水相应和,相激扬,令人毛骨悚然。 和作者在石钟山记中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 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且笑咳 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描写的小石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欣赏这类写景抒情文章,品味作者的情感的方法扣景品情:抓住文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知人论世:结合作者人生经历,

7、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究作者情感产生之缘由13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悲伤后,采取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悲伤后,采取 了什么的行动?(用原文作答)这体现他了什么的行动?(用原文作答)这体现他 怎样的情感态度?怎样的情感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所止而休焉。所止而休焉。” ”14一、语气助词。 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例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例如:嗟乎,危乎高哉。 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

8、。译为“的样 子”或者不翻译。例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15二、作介词,相当于“于” 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 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 ”“跟”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3)表示比较。“比”例如:以吾一日长乎耳。161)儿寒乎?欲食乎?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噫嘘唏,危乎高哉。 4)郁乎苍苍。 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天下事有难易乎?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反而登舟,凛乎其不可久留也。翻译下列的句子,并指出句中乎字的用法。17指出下面顾字的用法:1

9、)道士顾笑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大行不顾细谨,5)顾安所得酒乎?副词:可是 6)顾而乐之看回头 拜访考虑副词:反而1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美景 ,并回答这 美景的特点。白霜覆盖大地,树叶凋零只剩下清朗 交错的枝干。月光下照,将人影投射在地 上,影随人逶迤而行,抬头可望一轮明月 当空挂,天地之间一派澄明通透,似乎进 入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世界。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 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静谧宁馨19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第 二 课 时20顾 适 玄、缟 戛

10、然:西 须臾:畴昔 顾 惊寤看 恰逢向西飞(动词)黑白从前、以前 回头 惊醒时夜将半,四顾寂 寥。适有孤鹤,横江东 来。翅如车轮,玄裳缟 衣,戛然长鸣,掠予舟 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 就睡。梦一道士,羽衣 蹁跹,过临皋之下,揖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 答。“呜呼!噫嘻!我知 之矣。畴昔之夜,飞鸣 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声音响亮悠长 的样子过了一会儿213、这段写夜逢孤鹤和梦中会道士有什么内在联 系?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分不清是鹤化为 道士还是道士化鹤,正如庄周梦蝶,分不清是 庄周化为蝴蝶。孤鹤、道

11、士与作者虽三而一。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 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是超然物外、随 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1、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2、写夜逢孤鹤正是为了下文写梦中会道士做一个铺垫。企望超脱尘世,又企望超脱尘世,又有有“ “人生如梦人生如梦” ”的空幻感。的空幻感。 22前赋的结尾,情感在说理中复归于乐, 而后赋的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 进行思考和探讨。23古文观止评语:“岂惟无鹤无道士, 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 片光明空阔。”就是说,只有一片虚无缥缈老 庄哲学,借此来表现哲理。

12、另一理解:梦醒后开窗寻找,夜色茫茫, 不仅仅不见孤鹤和道士,连自己的前途、理想 、追求和抱负也同样不可求。作者以此结尾, 真是一笔双关,意味深长啊。 对结尾“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理解 : 空。 24小结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 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再游赤壁 又因景物而 生悲愁 之后又归于随 遇而安淡泊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 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空)25描写 景色 游览 方式 运用 手法 感情 变化 主旨 表达 写赋 原因 不前赤壁赋 同后赤壁赋 点26描写 景色 游览 方式 运用 手法 感情 变化 主旨 表达 写赋 原因 不前赤壁赋 描写秋 景“清 风徐来 ,水波 不兴 ”“

13、白 露横江 ,水光 接天” 。 在舟上 观景、 抒情、 议论。 用赋的 主客对 话传统 形式, 表达对 宇宙人 生看法 。 美而乐 乐而悲 悲而感 感而悟 通过主 客问答 的形式 ,表达 人生短 暂。超 脱旷达 ,主旨 显豁 与客泛 舟月下 ,围绕 江水、 明月、 清风, 抒情议 论。 同后赤壁赋 描写初 冬江上 之景“ 霜露既 降,木 叶尽脱 ”“山 高月小 ,水落 石出” 。 不仅在 舟上, 还舍舟 登山。 游山后 又登舟 ,更象 一篇游 记散文 。 道士化 鹤梦境 照应前 赋羽化 登仙虚 幻故事 ,抒发 超脱之 情。 由景而 乐 因景而 悲 随遇而 安 逍遥物 外 通过景 物描写 和叙述 ,表达 “人生 如梦” 的感慨 。主旨 隐晦。 从东坡 雪堂出 来散步 ,面对 月白风 清的良 夜,偶 然产生 游兴。 点27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采用以赋记游的形式, 而且加以创新,以骈散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说理有机融为一体, 而又归于自然畅达,典型地表现了苏轼散文 的风格特点。 28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 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 又超然物外的 生命范式蕴含 着坚定、沉着 乐观、旷达的 精神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