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大作业(3)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0KB
约35页
文档ID:50718066
电大作业(3)_第1页
1/35

直翅目l主要形态特征l(1)口器咀嚼式 l(2)前翅为复翅,后翅臀区发达l(3)前足开掘式或后足跳跃式 l(4)产卵器发达、刀状、剑状或锥状l(5)听器位于前足胫节或腹部第一节上 (6)多数种类雄虫具有发音器直翅目l生物学特性 (1)渐变态,若虫多为5龄 (2)产卵方式多为隐蔽式,如蝗虫、蝼蛄、蟋 蟀产卵于土中, 螽斯产卵于植物组织中 (3)食性多数为植食性,少数为肉食性 (4)普遍存在雌雄二型现象:如雄虫有发音器 而雌虫没有(如蟋蟀 ),雌虫体大而雄虫体小 (如东亚飞蝗、中华蚱蜢) 主要代表科:蝗科、蝼蛄科、蟋蟀科、螽斯科鞘翅目l主要形态特征 1.体坚硬,前翅角质(鞘翅),后翅膜质 2.口器咀嚼式 3.无尾须主要生物学特性 1.变态类型:全变态;蛹为裸蛹,个别为被蛹 2.食性复杂植食性,最多肉食性;瓢虫、步甲、虎甲腐食性:蜣螂等 3.产卵习性:裸露、隐蔽 4.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主要科:瓢虫科 、天牛科 、金龟科 、步甲科 、象甲科 半翅目l主要形态特征 (1)口器刺吸式,喙基部着生在头前方 (2) 前翅为半鞘翅 (3) 前胸背板发达,小盾片发达多呈三角形。

(4) 多具嗅腺主要生物学特性 (1) 渐变态,若虫多为5龄 (2) 产卵习性:产于植物组织中、产于植物表面 (3) 食性:多数为植食性、少数肉食性,极少数吸血 (4) 陆生、水生、水面生活主要科:网蝽科 、缘蝽科 、蝽科 、同翅目l主要形态特征 l1.口器刺吸式,喙出自头后方l2.前翅质地均一,膜翅或革质l主要生物学特性 1.食性:全部植食性,刺吸植物汁液,可传播病毒病 2.渐变态:蚧、粉虱为过渐变态 3.生殖方式:多数两性生殖,有的行孤雌生殖 4.雌雄二型、多型现象 5.产卵方式:植物组织中、植物表面 6.多有蜡腺,所以常有蜡被、蚧壳、蜡粉(防治困难) 7.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 代表科:蝉科、蚜科、介壳虫类、叶蝉科缨翅目l主要形态特征 l1.体微小,成虫体长多为1-2毫米l2.口器锉吸式l3.有翅为2对,翅狭长,翅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l4.爪退化,只有一泡状中垫l主要生物学特性 l1.变态类型:过渐变态,若虫4-5龄l2.多数植食性,为害作物的花、叶、茎、果实等,使叶片 变形皱缩,出现失绿的小白点。

少数捕食性 l3.产卵场所;植物组织内或缝隙中l4.繁殖方式: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孤雌生殖也很普遍l5.成虫和若虫善跳,翘尾l6.喜干旱、高温干旱发生重,降雨对其不利l主要科:纹蓟马科 、蓟马科 lA、水稻 二化螟 螟赤眼蜂lB、水稻 纵卷叶螟 蜘蛛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 l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 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 称为生态对策,又称为生活史对 策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 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生态对策的类型 l昆虫的生态对策反映在昆虫身体的大小、繁殖周期(世代数) 、生殖力、寿命、躲避天敌能力、迁飞扩散能力、分布范围 等方面,以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应环境和合理地利用能源昆 虫和其它生物一样,在能量分配上有一定的协调性,在生殖 上耗去的能量较多,在生存机能上耗去的能量相对较少如 昆虫有很好的照顾后代的能力,其本身繁殖能力就相对较小 ;昆虫迁飞型个体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则其繁殖能力也相 对较小l昆虫种群的大小和变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昆虫种群的内部增长 率(r)和环境容量(K)种群的内票增长力是指在特定的环境 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环 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下,种群可 能达到最大稳定的数量r反映了昆虫种群的增长速率,K反 映了昆虫种群发展的最大范围所以,当K值保持一定时,r 值愈大,种群增长速率愈快,种群愈不稳定;当r值保持一 定时,K值愈大,种群发展的范围愈大,种群愈趋向稳定 根据r值与K值的大小,可将昆虫种群基本上分为两个生态对 策类型K-对策者K-对策者类型的r值较小,而相应K值 较大,种群数量比较稳定属于此种类型的 昆虫,一般个体较大,世代周期较长,一年 发生代数较少,寿命较长,繁殖力较小,死 亡率较低,食性较为专一,活动能力较弱, 常以荫蔽性生活方式躲避天敌其种群水平 一般变幅不大,当种群数量一旦下降至平衡 水平以下时,在短期内不易迅速恢复其中 典型的昆虫种类如金龟类、天牛类、麦叶蜂 、十七年蝉、舌蝇等r-对策者r-对策者类型的r值较大,K值相应较小,种群数量经 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变幅较大,易于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 一般种群数量下降后,在短期内易于迅速恢复属于此种类 型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小,世代周期短,一年发生代数较多 ,寿命较短,繁殖力较大,死亡率较高,食性较广,特别是 活动能力较强。

其活动能力强(如扩散、迁飞)不仅有利于摆 脱种群密度过大而造成食源不足,去寻找新的食源,而且有 利于躲避天敌其中较典型的如蚜虫类、螨类、沙漠蝗、棉 铃虫、小地老虎、家蝇等 l实际上生物的生态对策从K-对策型到r-对策型是一个连续 的系统,称为r-K连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按照K类选择和 r-类选择的不同程度排列着各种各样的生物,除极端的K— 对策型和极端的r-对策型外,存有许多过渡的中间型所以 这两种对策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如在大的分类单位中,可 把脊椎动物作为K-对策型,把昆虫作为r-对策型;蚜虫在 昆虫中属于极端r-对策型;但在蚜虫类中,杏蚜和松蚜的体 型大,繁殖力小,就倾向于K-对策型昆虫的生态对策和防治策略 l 根据上述K-对策型和r-对策型的特点,可供制定农林害虫防治策略时参考 一般r-对策害虫其繁殖力较大,大发生频率高,种群恢复能力强,许多种类扩 散迁移能力强,常为暴发性害虫,虽有天敌侵袭,但在其大发生之前的控制 作用常比较小故对此类害虫的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 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单纯的化学防治,则由于此类昆虫的繁殖能 力强、种群易于在短期内迅速恢复,特别是容易产生抗药性,因而往往控害 不显著。

但在大发生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迅速压低其种群数量应研究保 护利用和释放r-对策型的天敌昆虫;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控制效应l 对K-对策型害虫,虽然其繁殖力低,种群密度一般较低,但常直接为害 农作物和林木的花、果实、枝干,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故对其防治策略应为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视化学防治,采用荫蔽性、局部性施药,坚持连年防 治,以持续压低种群密度,因其种群密度一旦压低,不易在短期内恢复;当 其种群密度处于相当低时,应重视保护利用天敌,或进行不育防治或遗传防 治,以彻底控害l对于一些属于中间型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推论 利用化学防治这些害虫很可能造成再猖獗l目前,对昆虫生态对策的研究,尤其是利用害虫生态对策作为制定防治策略 的一项依据尚处于起始阶段但随着对害虫和天敌昆虫种群生态对策的研究 ,必将推动害虫综合防治进一步的发展5、物候预测法 l人们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发现,害虫某个虫态的 出现期往往与其他生物的某个发育阶段同时出现物 候预测法利用这种关系,以植物的发育阶段为指示物 ,对害虫某一虫态或发育阶段的出现期进行预测l例:红棉树物候来预测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期、 盛发期和末见期。

红棉花蕾形成:越冬幼虫开始取食 ;花初开:越冬幼虫大量取食;花盛开:开始化蛹; 花落毕:成虫出现 6、害虫的田间调查主要有哪些方法l五点式抽样:适于密植的或成行的植物及随机分布型的昆虫 调查,可以面积、长度、或植株作为抽样单位l对角线式抽样:适于密植的或成行的植物及随机分布型的昆 虫它又可以分为单对角线式和双对角线式两种l棋盘式抽样:适于密植的或成行的植物及随机分布型或核心分布型的昆虫l平行线式抽样:也称为行式抽样,适于成行的植物及核心分 布型的昆虫l “Z”字形抽样:适于嵌纹分布型的昆虫7、最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l1、植物检疫l2、农业防治l3、物理机械防治l4、生物防治l5、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技术定义Ø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利用抗虫品种),根据作物-害虫-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因子,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以达到保护作物,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Ø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活史、生物学和生 态学特性,以至于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 指导实施是耕作防治成功的关键,改变农田环境使之不利于 害虫的生存。

1、调整作物布局(1)合理设置植物田块(2)轮作和间作(3)栽种诱集作物2、土壤耕作和培肥,改善土壤环境(1)收获后和播种前的耕翻,(2)生长季节的中耕(3)农田休闲和轮作绿肥,对寄主范围较窄,活动能力较差 害虫有效 选育和利用抗性植物品种Ø抗性作物选育途径(1)传统方法:选种、系统选育和杂交选育(2)诱变技术:利用理化诱变因子诱导产生抗性突变体,再 筛选出抗性个体3)组织培养(4)生物技术:将各种生物的抗性基因转入目标植物体内Ø抗性作物品种的合理利用,适宜利用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培育多抗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Ø改进播种技术(播种期、播种深度和播种密度)Ø合理排灌Ø合理施肥Ø保持田园卫生(间苗、打杈、摘顶,修剪、清除残枝落叶)Ø调节环境条件(温室、塑料大棚) 8、农业防治的作用大体有哪些?l1、直接杀灭病虫l2、切断食物链l3、抗害和耐害l4、避害作用l5、诱集作用l6、恶化病虫害的生活环境;l7、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9、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特点有哪些?l1、生 物 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它有益生物的利用,颉抗作用、交叉保护及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等l2、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防治有对某些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抑制的作用,而且天敌 资源丰富,使用成本低,便于利用。

生物防治的缺点:杀虫 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的目 的由于生物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 防治速效,且人工繁殖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 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多数天敌作用范围较窄, 对害虫的捕食和寄生有选择性等不足之处一、以虫治虫l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 分为两大类,即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 l1、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食虫蝽象、胡蜂、步行虫以及捕食螨类等 ,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 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 十分明显例如棉田应用瓢虫、草蛉、胡蜂等防治蚜虫、棉铃虫都取得 一定的成效l2、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寄生蜂:是专门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为主的蜂类,防治农业害虫非 常广泛,取得一定效果如利用赤眼蜂、茧蜂防治松毛虫、 玉米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豆荚螟、豆小夜蛾、大豆食 心虫、豆天蛾、棉铃虫、苹果小卷叶蛾等多种农业害虫。

凡 被寄生的卵、幼虫和蛹,都不能完成发育而中途死亡 寄生 蝇:多寄生在蝶蛾类的幼虫或蛹内,以其体内养料为食,致 其死亡寄生蝇常产卵于其他害虫的幼虫或蛹上,幼虫孵化 后,钻入体内取食体液有的卵产在植物叶片上,经害虫取 食进入消化道寄生 l二、以菌治虫 l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害虫, 其中以细菌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