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十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1441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第十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美学原理第十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美学原理第十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美学原理第十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美学原理第十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第十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第十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悲剧与喜剧v一、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的悲剧观点v二、悲剧的本质v三、悲剧的美感v四、中国的悲剧v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v悲剧,是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不是戏剧样 式之一的悲剧。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 格尔、尼采v亚里士多德第一 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第二 悲剧的作用是道德教化。悲剧引起人的“ 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净化。过 强的感情通过眼泪得到宣泄,过弱的感情通 过悲痛得到加强。俄狄浦斯王亚里士多德v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写道,“悲剧是对于 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 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 动作来表达

2、,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 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这是西方 第一个完整的悲剧定义。 情节中心说v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喜剧高于史诗和讽刺 诗,而悲剧又高于喜剧。他认为每一悲剧毕 含有六种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 形象、歌曲。其中情节剧最重要,性格次之 。“悲剧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 活、幸福。” 黑格尔v他认为悲剧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者“普 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v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恐惧和怜悯”, 而是愉快和振奋。 安提戈涅v一、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 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 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他认为矛盾冲突是 悲剧

3、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黑格尔重 视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理想的 悲剧是以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为基础 的悲剧。在他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 成了西方许多悲剧作家的创作原则。 v二、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 由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 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产生的冲突;另 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是最理想 的冲突。 v三、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 理”取得胜利。他认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存在 合理性和片面性,悲剧的结局有两种:一是 冲突双方同归于尽;二是一方自动退让,放 弃片面性,双方和解,因而“永恒的正义取得 胜利”。 尼采v悲剧是日神和

4、酒神的结合,但是本质上还是 酒神精神。v只有在酒神的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 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产 生一种绝望后的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v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衰落的原因是理性取 代了酒神精神,悲剧随着酒神精神的灭亡而 灭亡”。 尼采悲剧理论的核心是推崇以酒深精 神为根基的悲剧文化,并以此反对理性主义 文化。 马克思、恩格斯v他们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悲剧理 论,在悲剧的根源方面,提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是 导致悲剧的根源的学说。 v把两个不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发展为同一人物内心 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悲剧人物的不幸结局不是由于 外在的矛盾斗争导致,而是由于其内心的矛盾。

5、在 人物性格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理想的悲剧性 格应是矛盾复杂的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被内 心两种激情所煎熬,产生巨大的痛苦。内心的矛盾 将悲剧人物引向悲剧结局。 二、悲剧的本质v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术语,都是源于古 希腊。v真正的悲剧指的是个人不能支配的命运引起 的灾难,却要由个人来承担。v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悲剧的表现形式v更多形式都可以表现,比如雕塑古希腊雕塑 拉奥孔最好的表现形式是戏剧、小说、影视艺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 贝斯拉奥孔v情节-前景v命运-背景三、悲剧的美感v悲剧的美感包括三个因素:一是怜悯,二是 恐惧,三是振奋v悲剧始终渗透着

6、深刻的命运感v怜悯-看到命运给人带来的痛苦,是惋惜和 痛感的综合。v恐惧-命运压倒一切,自觉自身渺小和无力 感。v振奋-悲剧主人公有一种敢于接受命挑战的 英雄气概四、中国的悲剧v社会生活的悲剧v袁崇焕v朱由检艺术作品的悲剧v1.长生殿:演帝妃悲剧叹国家盛衰 2.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v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 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君 祥的赵氏孤儿 v中西方悲剧是两种不同的悲剧精神,两种不 同的悲剧美感,其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的不 同,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中国文化宗教色 彩淡薄,使得他们的悲剧在主题上有很大不 同。中国悲剧由庄子而来的悲剧精神,西方 悲剧起源于希腊命运悲剧。

7、 v与西方悲剧相比,可以发现中国悲剧存在着六个方 面的不足:一、人物单调、程式化。正面人物“高大 全”,没有缺点,反面人物皆形容丑陋,无恶不作。 二、道德因素浓重,剧情善恶分明,是非昭彰。三 、或写弱女,或写英雄,多数只表现冤屈或忠奸的 内容。四、大团圆结束,正义一方总是获胜。五、 歌颂明君、清官,不忘歌功颂德。六、没有直接呼 吁人性自由、平等、民主的剧本或内容。 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v喜剧也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 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古希腊喜 剧也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民间歌舞 表演,同时又受到民间滑稽戏的影响。v喜剧是以酒神狄奥尼索斯祭式的题材,用诙 谐、戏谑、机智

8、、揶揄、讽刺等大众化的通 俗台词制造笑料,藉以揭露社会的矛盾,启 示人生的愚昧,暴露政治的黑暗,而给观众 一种超脱现实的轻松愉快之感喜剧所反映的 大都是现实生活,剧中的主人公不是神和王 侯将相,而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所用语言虽 仍是诗,但更接近日常用语,结构也较松弛 。 v古希腊喜剧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5世 纪在雅典上演的喜剧作品称为旧喜剧,以阿里斯托 芬为代表,具有强烈的政治讽刺色彩;公元前400 年至前323年上演的称为中期喜剧,以对社会的描 写代替了政治讽刺,但没有作品流传于世;公元前 323年至前263年上演的称为新喜剧,以米南德为代 表,主要描写世态风俗。三个阶段的喜剧以旧喜

9、剧 成就最大。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古希腊最杰 出的喜剧家,其作品代表了希 腊喜剧的最高成就。阿里斯托 芬一共创作了部喜剧,流 传至今的只有部,即阿 卡奈人、骑士、云 、马蜂、和平、鸟 、利希翠妲、地母节 妇女、公民大会妇女、 财神、蛙。阿里斯托 芬的喜剧想像力很丰富,手法 上大都夸张,语言多朴素生动 。 阿里斯托芬v阿里斯托芬的视野是宽广的。而对于雅典现 实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批判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他站在农民和城市 中产阶级的立场上,坚决反对雅典和斯巴达 之间的战争,提倡和平,这是他的作品的一 个重要思想内容。阿卡奈人、和平 和利希翠妲突出地反映了这样的主题。 v鸟(公

10、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 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 。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 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这个国家是一 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 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 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 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v鸟无疑是阿里斯托芬最优秀的作品。剧 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 林间,五色缤纷。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 浓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这部喜剧的 结构最完整。阿里斯托芬喜剧鸟的宣传画报 阿里斯托芬喜剧鸟的演出剧照 喜剧的内涵v喜剧是与时间相关的,整个世界时一个辞旧 迎新的过程,不断更

11、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 东西,它丧失了生命力即将死亡,显得滑稽 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喜剧的美感v1 低下卑劣的东西以高尚堂皇的面貌出现v2 无足轻重的东西以异常严重的面貌出现对喜剧的笑的不同解释v一是鄙夷说或优越感说v二是“乖讹说”v三是“释放说”鄙夷说或优越感说v为T.霍布斯所倡导。他认为嘲笑是对某些尊 严的重要人物的鄙夷,当人们发觉自己的处 境比所看到的人的不幸优越得多,或自己从 前的蠢笨比它强时,就觉得“突然荣耀”。 乖讹说v源自德国的一种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这是指由期 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由康德提出,他在判断 力批判中曾有论述:“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 必须有

12、一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 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v他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 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 情。斯宾塞又把它分成“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 ;和“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二种情况。前者指 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惊喜的状况。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 引人发笑的状况。释放说v为H.斯宾塞与S.弗洛伊德所提倡。认为当思 想从高尚的观念突然转到卑琐的观念时,过 多的神经能量蕴藏没有花费掉,就溢出来成 为笑,笑就是能量的释放。弗洛伊德按自己 的精神分析学观点重新解释了“释放”概念,认 为本能冲动从社会抑制下释放出来会形成滑 稽 v喜剧包括了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