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课堂练习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12644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0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课堂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马哲课堂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马哲课堂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马哲课堂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马哲课堂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课堂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课堂练习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 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07年 考研政治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 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 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2000年,文科 第17题)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 是相对的。这是因为(2002年文科多选题第16 题)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能转化为物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 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 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 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 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 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 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 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08年) A. 普遍有效性 B. 客

3、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 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 化的基础是(2003年试题单选题第2题)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人的实践活动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 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 存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 说明(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1题)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 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

4、没 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 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 有矿物学的感觉”这句话表现了 A 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决定和选择 B 物质对意识的能动性的制约 C 意识的能动性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能动性受人的经验、知识、需要和 价值观念等的影响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 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 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 人联系上。这表明(2005年多选题第16 题)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 的 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

5、础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 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 ,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 12秒9l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 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 ,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 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 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 而发展 在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 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 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1999年理科单 选第2题)

6、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 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 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 “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 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2001年 文、理科多选题第16题)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 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 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 得到发展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 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

7、,故能丰长而物 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2003年多选题第16题)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 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 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 一体 “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体现了( ) A、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赖 B、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渗透 C、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 D、矛盾着的对立面同时消灭 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 作方法是根据( )。 A、 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 关系原理 D、

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 理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 ,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 含的哲理是(2001年理科第2题)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 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 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 孩子丧失信心。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失望。时有关于 因为考试不理想而自杀的学生的报道,这就是教育 中的“过犹不及”,其中“过”和“不及”是相对 于一个“度”来说的,对“度”的正确理解有(

9、06 年多选题) A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B 认识事物的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C 度是事物量变的关节点 D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耀、权 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 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关于黑格 尔的这段话,分析正确的有 A 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度,超出这个度,事物 的质就会发生变化 B 反映了质量互变规律 C 我们需要把事物量的变化控制在适当的、 所要求的限度内 D 认识事物的度对实践生活和认识有重要的 意义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 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 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10、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 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 原理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 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 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 ,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 完全被确定了。”这是(2001年文、理科单 选题第1题)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 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词语 ”。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 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 果归之于偶然性。在偶然

11、和必然的辨证关系 上,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多选) A 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 是非决定论的观点 C 夸大了必然性,否认偶然性,没有看到必然 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D 它最终会导致宿命论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 圆满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人自 己研制的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 着陆于内蒙古草原。这是中国人迈向宇宙的历史 性一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杨利伟实现了中国人的“奔月”的理想,从中我 们可以看出可能和现实的关系是 A 可能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可能。 B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包含的 C 可能和现实是一

12、对矛盾范畴,二者对立统一 D 可能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 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 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二者的区别在于(2007年政治考研题,单选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 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 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 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 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 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

13、我们受到的启 示是(07年多选题)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 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 必要条件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 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 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2010考研政治单选第 二题)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假象和错觉是一回事,都是人的主观感觉 错误 B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错 觉是主观范畴 C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

14、偶然的东西是必然 的 D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 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 ,否则你我都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2004年多选题第17题) A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 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 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 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它们的对立表现在 A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 发展变化的观点与静止不变的观点 C前者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后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D前者主张规律的客观性,后者主张规律 的主观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所有的诗人都是文学家,有的文学家是诗人 ,张中是文学家,则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A张中是诗人B张中不是诗人C张中可能是诗人D张中不是文学家就是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