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1229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专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汉语专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汉语专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汉语专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汉语专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专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专题(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专题(2)导学教师:付冬玲 电话:0935-2612021-8033 电子邮箱: 甘肃电大农垦分校第一部分 文字 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和性质 1、汉字的产生: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视 觉符号系统。结绳、契刻和八卦不是文字 ,与汉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大汶口 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至今已有五千年 左右的历史。汉字的产生和逐步成熟,是 与社会历史的进程相一致的;殷商后期的 甲骨文留有图画文字的痕迹,但已是很成 熟很完善的汉字体系。其中不仅有象形字 、会意字,更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 2、汉字的性质:汉语的音节与印欧语不同 ,是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 位。 构成汉字的字符包括三种:表意字符

2、、表 音字符、记号。汉字字符中也有相当数量 的表音字符,一是通借字,一是形声字的 声旁。 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 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 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是表意体系 的文字。第二章 汉字的字体演变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有三个阶段,一 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 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 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 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转规整,逐渐 与物形疏远。 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字体革命性的变化 ,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是最重 要和最大的一次转变。史称“隶变”。 1、甲

3、骨文 甲骨文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每一片完整的 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占卜的日 期和占卜人,称作“叙辞”;二是要占卜的事,称 为“命辞”;三是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称 作“占辞”;四是事后应验的情况,称作“验辞”。 甲骨文所记自盘庚至纣二百七十多年,甲骨学者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根据他所定的十项 标准如世系、称谓、文法、字形、书体等将甲骨 文分为五个时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为第 一期,祖庚、祖甲为第二期,廪辛、康丁为第三 期,武乙、文丁为第四期,帝乙、帝辛(纣)为 第五期。 甲骨文研究始自清末。刘鹗的铁云藏龟是第 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 第一部考释甲骨文

4、的书。 2、金文 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 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金文字体与甲骨文字 体有很多不同,要注意比较。 3、秦系文字 秦国本是西部小国,周平王东迁以后,文字直接承袭西周 的文字。 秦国在春秋及战国初期所用字体应当就是史籀大篆。 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石 鼓文是指刻在形似鼓的石碣上的铭文。诅楚文是指秦王诅 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 秦系文字最重要的是小篆。保存小篆最丰富的是说文解 字,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小篆是我们解读甲骨文 、金文的不可或缺的桥梁。 李斯整理的小篆,主要是:一、划一各种偏旁的形体,使 之固定。二、确

5、定偏旁在字中的位置,一般不再随意变换 。三、字的形旁确定,一般同字不能用不同的形旁。这样 一来,汉字的形体基本趋于定型化。 4、六国文字 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其特点有二:一 是草体或俗体流行;二是文字异形。 5、隶书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指早期的隶书, 汉隶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 隶书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 时的隶书称作古隶或秦隶。其笔势圆转,费力费 时。而汉隶(或称今隶)的笔势发生了变化,字 形的部件也发生变化,象形的意味降低了,实现 了文字的功能。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定”和“隶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加以区别 。 6、草书和楷书 所谓草书,有广狭

6、二义。广义者,各种字 体的草率写法都可称作草书;狭义者,专 指汉字演变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字体。篆 书的草率写法称作草篆,隶书的草率写法 称作草隶。草书是在古隶草体的基础上形 成的。 楷书是汉字隶楷阶段的重要字体。楷书又 名正书或真书。楷书是在汉隶草体的基础 上形成的。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了今隶 而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第三章 汉字的字形结构 第一节 六书和三书 一、汉儒的“六书“说 传统分析汉字结构,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周 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 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 里没有说出六书的具体内容,只是作为教国

7、子的六艺的一部分,大概 是识字的科目。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东汉班固承袭西汉末刘歆 七略而作的汉书艺文志,它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 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班固明确指出六书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 注、假借等六种造字的方法。汉末郑玄周礼注引刘歆再传弟子郑 众的解释:“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对六 书解释最详细的汉代学者是许慎,许慎是刘歆再传弟子贾逵的学生。 许慎作说文解字,他在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 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 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8、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 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 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 也。“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解释,虽 然名称用字及次序有所不同,因其同出一 源,基本内容和思想是一致的。这是汉儒 古文经学派对汉字造字理论的认识。这一 理论认识因许慎作有说文解字,用它 分析了9353个汉字,对后世影响很大,一 直是后代学者分析汉字所遵循的标准。 二、戴震的“四体二用“说 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四 体二用“说,他说:“大致造字之始,无所

9、凭依,宇宙间事 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曰指事,一二上下是也;象 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则声寄于 字,而字有可调之声,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 文字之两大端也。因而博衍之,取乎声谐,曰谐声;声不 谐而会合其意,曰会意。四者,书之体止此矣。由是之于 用,如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印、吾、台、予之皆为 我,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一字具数用者,依于义以引 申,依于声而旁寄,假此以施于彼,曰假借。所以用文字 者,斯其两大端而已。“这就是说,他认为只有指事、象 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 字的方法。戴震的理论,虽也有人反对,但得到清代诸多 说文家如段玉

10、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的支持,即使在 现代,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三、现代学者的“三书“说 现代学者对六书理论重新作了思考,对汉字构造 重新作了分类。 提出较早而且较有影响的是唐兰的三书说。唐先 生认为,六书的界说不明确,用六书分类,每个 字的归属不清晰,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分类法。 他提出了三书说,即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 文字,形声文字三类。他认为,象形文字是画出 一个物体或一些记号,叫人一看就认识这是什么 。凡是象形文字,一定是独体的,一定是名字, 一定是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象意文字是图 画文字的主要部分,象意文字有时是单体的,有 时是复体的。象形和象意同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 ,不过象

11、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 想的。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识别 。 此后陈梦家、刘又辛分别提出了他们的三 书说。陈梦家的三书说是象形、假借、形 声。刘又辛的三书说是表形、假借、形声 。他们不谋而合,大同小异。他们的共同 特点是都包括假借。刘又辛且把他的三书 说与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在一起。他 们的象(表)形包括了六书中的象形、指事、 会意三类,即唐兰三书说中象形、象意二 类。他们的假借是利用读音相同的象(表)形 字,记录那些难以用象(表)形方法为之造字 的词。他们的形声字,就是半表音半表意 的字。 陈、刘二家把假借作为造字的方法是正确 的。假借是一种不用造字的造字方法,是 文

12、字较早期广泛使用的造字方法。但是此 后汉字的发展没有继续采用这种方法,而 是采用了表意表音相结合的方法,即既有 表音成分又有表意成分的形声字的方法。 这种形声字成了最能产的形式。 四、汉儒“六书“说、戴震“四体二用“说及现代学者 “三书“说的评价 汉儒的六书,是人们在长期使用汉字过程中总结 出来的古人的造字条例,对后世汉字研究有很大 贡献。但正像文字学家所批评的,象形、指事、 会意三类界限不清楚,致使归字出现混淆。尤其 是转注,与造字无关。 戴震的四体二用,影响很大,首先破除了对六书 的迷信。但它认为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是造字之法,把假借排除在造字方法之外,也不 免有些片面。但如果认为

13、四体是指四种分析汉字 结构的方法,那就是合理的了。因为假借虽是一 种造字方法,但它是一种很特殊的造字方法,字 形结构本身并没有脱离象形等四种形式。从这种 角度看,把假借归人用字的方法应该也是妥当的 。 唐兰承认戴震的四体二用,所以他的三书中不包括假借, 唐先生批评六书中界说不明,易于混淆,然而他的象形把 六书的象形、指事合而为一,与象意并列,二者并未理清 关系,尤其是他的单体象意与象形更是纠缠不清。 陈刘二位把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合一,与假借、 形声并列,作为造字的方法或经历的阶段,从造字或历史 的角度看,应当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从汉字形体构造来分 析,他们的象(表)形似乎包容太庞杂了,又

14、要再作分类, 还是象形、指事、会意等。 因此,我们觉得,还是用传统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四种去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虽然可能有一些交错的情况 ,但我们觉得,只要将字形构造分析清楚,表述明白就够 了。至于分类,并不是第一位的。有些后起字,本来就是 无法归类的,比如凰字,本作皇,因凰字的类化,加几作 凰,这恐怕归入哪一类也不合适。第二节 象形字 象形字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跟图画 比起来,除某些金文族名字之外,它的线条是简单的,有 时只勾勒出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许慎说的“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思很单纯,很容易分析。后人 又将象形再分类,段玉裁分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王

15、筠则 分正例、变例,还有的分得更多,反而把问题弄复杂了。 我们说,象形就是象物之形,因此只能是独体的,不能有 任何附加的成分。 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的组成成 分很多都是象形字。即使指事宇,有些也是在象形字的基 础上添加指事符号。象形字是产生较早的文字,后来有些 字被形声字取代,有些字则丧失了象形的意味,增强了符 号性。我们分析象形字,应该以较早的字形为对象。 典型的象形字有:鹿、鱼、象、鳳、馬、來、米 、叀、木、犬、豕、桑、水、火、角、贝、門、 弓、車、斤、戈、刀、口、自、耳、目、齒、止 、行、井、舟、衣、豆、窗、月、州、東、西、 南等等。 第三节 指事字 指事字是早期产

16、生的汉字。说文说:“指事者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和象形字 比较,指事字是指出一些不易用象形表示的比较 抽象的概念;它是要仔细察看才能知道意义不同 于象形字表示具体事物形象那么明显。同时, 它也不同于会意字,会意字都是合体字,而早期 的指事字一般是独体的纯粹指事字,较晚产生的 指事字有的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 指事字有两类: 1.纯粹的指事字。如:一、二、三、四、上 、下。2.在象形字上加注指事符号的指事字 。如:本、末、朱、亦、丩、刃、寸。 第四节 会意字 会意字都是合体字。它是把几个相关的字 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意义。说文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 是也。“会意字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 是合体的,二是必须由合体的几个字组成 新的意义。 会意字的的种类可以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