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bīn)老 ,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 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 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参考答案: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 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 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 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 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 生活?请简要分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参考答案: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 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 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 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 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 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 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中归去!一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
诗歌一开始就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 形,然后缅怀古贤先烈在时间和空间上都 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情,气势雄大 二是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歌三联对仗,大多属对精工前半首 缅怀古代的英雄业迹,开首两句就写了山环 水绕、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形;后半首抒发自 己的归隐之志,五六两句就写了鹭宿沙滩、 鸿飞长天的宁静风景彼此照应,构思极见 匠心第三,诗句凝炼,炼字尤见功力比如这首诗的颈联,一个“明”字就写出 因毛羽皎洁的白鹭栖息于沙滩,从而使人望去 觉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退”字的用法尤 其使人叫绝六鹢退飞”本是《春秋》经语 ,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 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 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使 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 ,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 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所得 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