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0696942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河南城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v教学目的和要求:v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坚持理 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v教学重点:v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 标准;真理和价值。v教学难点:v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自由和必然主要内容v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v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v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v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v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v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v二、真理的检验标准v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v第三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v

2、一、一切从实际出发v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v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v(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主客体的含义认 识主体中介客体具备一定认识能力 并从事一定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主客体相互连接、 相互作用的媒介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 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主体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客体谁认识?认识什么?认识中介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客体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审美关系价值关系认识被认识改造被改造体验美 感知美 创造美有用性 效益性基本的 首要的决定能动的 反作用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3、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v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v

3、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 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v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 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v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v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v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v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 理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v(一)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v

4、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反映论,坚持从“物到 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 线;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是先验论,坚持从“思 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 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 的不同回答v首先,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 ,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 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 v其次,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 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 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被动反映论被动反映论(或机械反映论)认识就象“照镜子”一样,是消极 的、被动的、机械的、一次性的反映能动反映论能动反映论意识反映客体,是积极的、能动的

5、 、具有创造性的反映v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 能动的反映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 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这决定了 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 有创造性。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反对不可知论v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 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 践,即实验和工业。” v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可知论先验论反映论被动反映论能动反映论(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对立: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包括 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 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

6、括概念 、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和 抽象性。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 互渗透。v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 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反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辩证关系的错误观点v(1)唯理论v唯理论片面地夸大理 性认识,认为只有理性 认识才可靠,感性认识 不可靠。实际工作中的 教条主义的错误就是类 似唯理论的错误。v(2)经验论v经验论片面夸大感性 认识,认为只有感性认 识才可靠,理性认识不 可靠。实际工作中的经

7、 验主义的错误就是类似 于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与经验论哲学家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的错误错误理论上实践上夸大理性认识重要性, 否定感性认识作用,理 性认识可以不依赖感性 认识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 ,认识可以停留在感性 认识上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理论经验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v首先,要以丰富可 靠的感性材料作为基 础,这些感性材料必 须是十分丰富的而不 是零碎不全的,感性 材料残缺不全则不可 能形成正确的理性认 识; 案例: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调查就 没有发言权 。v其次,必须对感性 材料进行理性的加工 改造。加工改造的方 法就是辩证思维方法 即归纳

8、和演绎,分析 和综合,抽象和具体 ,历史和逻辑等。案例九方皋相马与按图索骥认识规律,必须像蜜蜂 采蜜那样广泛掌握感 性材料,然后对之进行 分析加工提炼,酿成科 学之蜜。、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作用v主体的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 影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认 识起到一个激发、调节和导向的作 用。v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作用。(二)从认识到实践1、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2、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把理论同具体 实践相结合。 第二,需要经过一定的中 介环节。第三,

9、必须为广大群众所 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 法即工作方法。 科学的力量 在于人们对 它的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1、认识不断反复的原因v客观方面,客观事 物有一个产生、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其本 质也有一个逐步暴露 的过程;v人们的认识受一定 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 发展水平的限制。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夏商周断代工程 v主观方面,认 识受到人们的实 践范围

10、、立场、 观点、方法和知 识水平等条件的 限制。1955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条规 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 、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 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1960年3月,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 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 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 虫。” v2、认识无限发展的原因v从时间上看,一个过程向另一 个过程的推移和转化是无限的;v从空间上看,客观事物之间的 联系、物质的结构和层次也是无 限的。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反复性无限性受客观发 展的限制受主体本 身的限制客体发展 的无限性人类认识 的无限性认识运动的

11、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 度。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做为检验真理标准的 实践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即概念、 判断、推理都是人的思 维所特有的,是主观的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就必然在真理观上坚持 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 论实用主义真理观杜威胡适真理就是人们造出 来供人们使用的工 具。真理就好比给我们摆 渡的船和做媒的媒人 。帆船太慢了,

12、换只 汽船。这个媒人不行 ,打他一顿媒拳,换 一位靠得住的朋友做 大媒就行了。(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限性、无条件性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 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 绝对真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这个意义上,承认 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q2、真理的相对性q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 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 ,

13、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 条件性、有限性。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低速运动的物体高速运动的物体真理的相对性q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 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 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 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 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 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视频宇宙大爆炸 .rmvb真 理确定性、 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 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是相互

14、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 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 ,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 性表现出来。#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 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 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 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 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 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 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 绝对的真理。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 理决定了我们对待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只 能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 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 做法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 点。(三

15、)真理和谬误v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 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v2、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v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v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 不容混淆。v其次,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v真理和谬误在比较中得以鉴别。“煤是白的”是 真理,因为我 周围的人都是 这么说的。唯物主义在与唯心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 发展完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v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进化论在与反进化论的斗争中发展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波

16、义耳(1627-1691) 1661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波义耳定 律”,即在恒温和1个标准大气压 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其 缩小的比值是个常数。而不在恒温 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很低 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气体被液 化,就不再是波义耳定律所揭示的 常数了。真理谬误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向谬误转化真理割裂真理的完整体系 谬误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真理往前迈进 一步,哪怕是向 同一方向迈进 的一小步,真理 也会变成谬 误。真理向谬误转化谬误向真理转化真理谬误恢复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失败后,吸取经验教训爱迪生v当爱迪生实验灯泡的灯 丝失败了次时,有 人劝他放弃,说:“你已 经失败这么多次了,看来 你不会成功了,还是放弃 吧。”爱迪生说:“谁说我 失败了次,我是成 功了次,因为我通 过这次实验,知道 这种东西不适合做 灯丝,这难道不是我的收 获吗?”爱迪生坚持实验 ,最终获得了成功。失败是 成功之 母二、真理的检验标 准真理的检验 标准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