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069511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志芳纤维蛋白原及其检测进展v即凝血因子I,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 种凝血蛋白是凝血系统的核心蛋白 质,它在凝血过程的最后阶段被凝血 酶转化成纤维蛋白单体,最终形成不 溶性纤维蛋白凝块而发挥血液凝固作 用。纤维蛋白原(flbfinogen,Fg)vFg是分子量为340 KDa的血浆糖蛋白,由肝 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约占血浆总蛋白的2 3 % 。健康人血浆中浓度为2040 gL ,电泳分离显示在2区带。v在结构上Fg是由两条A链、两条B链和两条 链组成,每三条肽链(A、B、肽链) 绞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肽链,两者的N-端 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分子成纤维状。纤维蛋白原结构纤维蛋白原功能v血浆Fg主

2、要的生理功能是作为凝血蛋白(又称 凝血因子)直接参与体内凝血过程,是纤维蛋 白的前体,在凝血机制中参与凝血共同途径 ,由可溶性Fg转变为不可溶性纤维蛋白,使 血液凝固。(主要功能是它的可凝固性)v机制: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分子中 的两条链的A肽和两条链的B肽都断裂, 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 的 链无裂解作用。v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后即开始聚合成纤维蛋白 。在纤维蛋白稳定分子(a)作用下, 经过共价交联的纤维蛋白网更加牢固。纤维 蛋白与凝血酶有高亲和力,因此纤维蛋白生 成后即能吸附凝血酶,有助于局部血凝块的 形成v当Fg值超过正常参考范围(2040 gL) 时,即表示凝血功能异

3、常;若低于15 gL 时,机体出血的概率明显增加 vFg同时又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加 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血浆Fg升高 (4g/L)见于糖尿病、急性传染病、肾病综 合症、妊高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v纤维蛋白原减少(2g/L)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等纤维蛋白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v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病, 其发生大都存在着Fg的异常增高。 Fg是 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Fg能增强红细 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 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 液灌注,促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糖尿病v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病患者均

4、存在高凝状态 ,Fg含量增高为其重要特征。v机制:尿中大量丢失以白蛋白为主的小分子 量蛋白质,出现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代偿 性合成蛋白质增多,血浆Fg和凝血因子活 性增高被认为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多的一种 表现,这两种高分子量的凝血前质不能由尿 丢失,它们在血浆中的高浓度、高活性是肾 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部分危险因素。 v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其血浆黏度、Fg 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v改善体内血浆黏度和Fg含量对控制和治 疗肾病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纤维蛋白原与DICv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血中纤维蛋 白溶解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体 内原有的Fg

5、,使其含量减少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v近年来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日益重视,对其 测定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规定 检测结果在靶值20 的范围内,目前测定 主要包括Fg血浆水平、亚组分(HF和LF) 、纤 维蛋白单体聚集功能、基因多态性等几个方 面,其中血浆Fg含量测定最为常用v血浆Fg含量测定方法多达数十种,按原理分 为三类,即功能、物理化学和免疫学测定法v(一)功能测定法该法又称为可凝固蛋白法,即将Fg作为可凝 固蛋白来测定,因普遍认为Fg的主要特性是 其可凝性,所以血浆可凝固Fg的检测已成为 Fg的主要评判标准v功能测定法利用Fg特异的2种生化反应,即 凝血酶的蛋白水解作用和随后发生

6、的纤维 蛋白单体聚集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在这些方法中,通过加入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 块后的检测手段不同,又可分为重量测定 法、酚试剂比色法、紫外光度法、浊度法 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v1重量测定法 将Fg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经反复洗涤脱水 后,用精密天平(精确到0000 1 g)称重。 该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或精密仪器 ,技术误差很小。在80年代有一些大型流 行病学研究将该法作为参考方法v2酚试剂比色法在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参考方法出 来前曾作为参考方法。该法将过量的凝血 酶加入血浆中,将产生的纤维蛋白凝块洗 涤数次后溶于NaOH溶液中。用Folin Ciocalteau酚试剂或Biu

7、ret反应来测定。v3.紫外光度法该法将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于碱性尿素溶液 中,然后通过在280nm波长紫外光直接比 色计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为2种参考方法,即 Ancrod法和改良的Jacobsson法vAncrod法: Ancrod(凝血酶代替品)对Fg有 高特异性,不象凝血酶会作用于除Fg外的 其他几种血浆蛋白,如因子 。纯化的 Ancrod只作用于a链并释放A纤维蛋白肽 ,而不会被血浆中的肝素抑制,并对纤维 蛋白降解产物灵敏度低。在许多方法不能 检测到Fg的低浓度血浆中,该法仍有大量 凝块形成,而且比酚试剂比色法重复性更 好。此法在70年代的一些方法学研究中曾 作为参考方

8、法v改良的Jacobsson法是WHO推荐的参考方法,为第1个血浆Fg 国际标准品(89644)制备时所推荐使用的 方法。该法准确并满足2项有效测定Fg的主 要标准:首先通过凝血酶将可凝固的Fg从 血浆中分离出来,其次使用了简便的分光 光度法独立操作的定量步骤.v4浊度法该法原理是用凝血酶凝固的血浆,纤维蛋白 形成增加了浊度,并达到一个与Fg浓度成 比例的最后浊度。这种方法灵敏度低,对 Fg的最低检测限为0.5 gL。v5动态Fg测定法(kinetic fibrinogen assay, KFA)该法基于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动态反应,通过类似 凝血酶将Fg转化为纤维蛋白的作用,测定由于纤 维蛋白

9、聚集而引起的浓度增加。该法使用由天然血 浆提供的凝血因子,因此非常近似凝血酶和Fg在 体内的反应。KFA法不仅可靠准确而且可全自动化 ,在常规检测中极为简便快速。该法与WHO推荐 的参考方法和Claus法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且不受 肝素和香豆素治疗的影响v6. von Clauss法这是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常规方法,是最常用的可 凝固法,美国1975年使用率已占94 ,此 法具有简单、方便、快速、亦可达到一定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优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1999年也VonClauss 法为常规测定方法v原理:凝血酶可将可溶性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 成不溶性的多倍体纤维素,在

10、高浓度凝血酶及 低浓度纤维蛋白原Fg(00508 gL)的条 件下血浆凝固时间由纤维蛋白原浓度决定,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作图,凝血酶凝固时间与纤 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v功能法准确特异,是wH0推荐的参考方法 (Jacobsson法)和NCCLS推荐的常规方法。 但这类方法的缺点是:在2个方面可引起测 定误差,一是测定的是纤维蛋白而非Fg。 已知Fg变成纤维蛋白时,会切下2个短肽, 这样,纤维蛋白实际上比Fg的质量少了约 10。二是纤维蛋白一旦形成,就会吸附 一些凝血因子或纤溶因子,这样又会增加 所测Fg的量。此外,在获得纤维蛋白和洗 涤时比较麻烦且难以做到完全彻底,还容 易造成污染。另

11、外还易受肝素等抗凝药物 影响v(二)物理化学测定法这类方法在我国应用最广,可分为盐析法 、热沉淀法和电泳法等几种。v1盐析法即通过亚硫酸钠、硫酸铵、甘氨酸或氯化钠等盐析 后用蛋白质显色剂显色或比浊法测定,常见的方法 如双缩脲法,即使用125 亚硫酸钠溶液将血浆 中Fg沉淀分离,然后以双缩脲试剂显色。常用的 盐溶液中,除甘氨酸为特异性沉淀外,其余均为非 特异性沉淀,而甘氨酸的特异性也仅限于正常血浆 ;在异常血浆中,甘氨酸的沉淀特异性会受到很大 干扰。所以,现在普遍认为这类方法欠准确。v2、热沉淀法即将血浆加热到56,沉淀的Fg 用离心或 非免疫学的浊度法测定。这类方法简单快 速,适于宽范围的Fg

12、浓度测定,且纤维蛋 白降解产物即使处于高浓度也不会干扰此 法,但特异性仍较差,一些研究指出该法 与Clauss法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v3电泳法原理是利用Fg电泳时特征性的迁移率。但 Fg是一种相对较少的蛋白成分,故密度测 定扫描在一定程度上不准确,而且这种方 法太繁琐、费时,不适于常规工作v这类方法都比较简单、快速,尤其适于急诊 检验,但缺点是本法的特异性不强。所测的 不是有凝固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 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它蛋白。而电泳法又 太繁琐,不适于常规工作。 v(三)免疫学测定法这类方法是将纯Fg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 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然后用其致敏胶乳或 以被动或反向血凝、免

13、疫比浊、单向免疫扩 散、火箭电泳、放射免疫及ELISA等免疫学技术测定Fgv免疫学方法简便快速(除RIA),与参考方法及 Claus法的结果比较相关性好,但除可凝固的 Fg外,还可测定变性Fg(如无功能Fg )和Fg降 解产物(如果采用多克隆抗体)。v当Fg存在异质性(如恶性肿瘤、纤溶综合征、 消耗性凝血病等)时不会对免疫法产生明显干扰 。但由于血浆中存在大量无功能的Fg,用功能 法测定时结果明显偏低,而用免疫法或物理化 学法测定,结果多正常。总的说来,免疫学方 法用于临床常规实验室仍存在一定问题。 (四)其他方法或技术v1PT演算法该法根据PT测定完成时,全部Fg均变成纤维蛋 白,其形成的浊

14、度或A 改变值与纤维蛋白的含量 呈正比,因此可由产生的浊度推算出Fg含量。 该法常见于一些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测定PT的 同时报告Fg值。一些文献报道,在Fg含量正常 时,该法与ClausS法相关性好,但当Fg减低时 ,结果可能偏高。所以,虽然该法经济、简单、 快速,但如发现Fg含量较低或较高,应改用 Clauss法。也有学者认为PT演算法与Clauss,法 在正常及异常范围均有明显差异v2粘度测定法由于Fg外形呈球状且较大,故对血浆粘度 影响很大,因此可通过从血浆粘度中扣除 血清粘度来测定。粘度测定法与Clauss法 相关性较好,其重复性比Clauss法在低Fg 浓度时略差,在中等浓度时相当,

15、在高浓 度时稍好一些,其所需标本量相对较大。 虽然这是一种老方法,但对拥有毛细血管 粘度计的实验室不失为一种廉价、快速且 重复性好的可选方法v总之,所有血浆Fg测定方法中,功能法的 精密度、准确度、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最 好,其中又以clauss 法为佳。物理化学法 虽然相关性和精密度尚可,但准确度较差 ,免疫法也是如此。现有方法除本身存在 不足之处外,还有许多干扰因素,如纤维 蛋白(原)降解产物、抗凝药物等;另功能法 还受Fg异质性的影响v在血凝仪上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Von clauss法,另一种是P演算法v2008年室间质评中有70家(38%)的实验室 使用Clauss法,

16、有43家(23.4%)使用PT一 衍生法,40%实验室填报其它(不清楚检测 方法)项项 目批号组组实验实验室 数平均值值标标准差变变异系数(% )最大值值最小值值FIB200806缺省组组154294.2 24.63 8.37 368.0 235.0 PT演算法组组32302.8 25.77 9.39 378.7 264.9 Clauss法组组67290.6 27.28 8.51 368.0 235.0 200807缺省组组162349.2 42.41 12.15 448.0 230.0 PT演算法组组35360.6 49.22 13.65 489.0 232.0 Clauss法组组68347.6 39.39 11.33 443.1 264.0 200808缺省组组162351.2 46.20 13.15 477.3 217.0 PT演算法组组35363.8 53.40 14.68 499.0 217.0 Clauss法组组68349.4 40.95 11.72 46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