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蒹葭》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92445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蒹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件《蒹葭》(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蒹 葭诗经秦风 v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 一、诗 经概 说v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v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 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 年间的的作品305篇。v诗经本名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 诗经。v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 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诗,当 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古代的诗 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形式,只 是后来舞姿与乐谱逐渐失传,仅留下 歌词而成为诗。v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 诗”、“采诗”、“删诗”之说。v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v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古

2、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 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v孔子删诗诗经诗经“ “六义六义” ”vv“诗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文宏奥,包韫六义。”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比比 兴兴vv指风、雅、颂、赋、比、兴。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v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根据地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 雅、颂三大类。v“风”是民谣、土乐,是带有诸侯各国 地方特色的乐歌,有十五国风,106篇 ,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 有浓厚的民歌特色;v“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是朝 廷的“正声雅乐”。根据音节、律吕分 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作,用于宴会典礼; v“颂

3、”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 周颂、鲁颂,共40篇。 “风”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的源头诗经的思想内容v诗经的题材十分广泛,它以形象的手法 反映了周的建国、周初的经济制度、生产状 况以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少民间创作 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 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再现了青年男女爱情和 婚姻的悲喜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整 体上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v 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 诗、婚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诗经的艺术特色v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v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书中的解释 是:v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4、 直叙,叙事和抒情,即描写景物时用白描, 叙事时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v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和比拟v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说,兴是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 之景起头,然后引出要歌咏的人或事。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 q ),齿如瓠犀( h q ),螓(qn )首蛾眉,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诗经的艺术特色v2、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 复咏叹v 3、直抒胸臆的特色v以抒情诗为主,抒情平和,有节制,温柔敦 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流传 v 先秦古籍在秦始皇“焚书

5、坑儒”和楚汉相争的战火 之后,散佚很多。但由于诗经是口头讽诵的 诗,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汉代传习 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即齐之辕固、 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前二者取其国 名,后二者取其姓氏。毛氏说诗,以左传、 尔雅为依据,被称为“古文经学”,其余三家被 称为“今文经学”。v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 行,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 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 解和流传下来的本子。蒹 葭v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6、中 央 。v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v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蒹葭作品串讲解 题v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 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 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 的怀人诗作。v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v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7、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v(1)苍苍:茂盛的样 子v(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v(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v(4)从:追寻v(5)阻:艰险v(6)溯 游:顺流而 下v(7)宛:好像、仿佛v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v(1)萋萋:茂盛的 样子v(2)晞:干v(3)湄:岸边,水 草交接的地方v(4)跻(j):高v(5)坻(ch):水中 高地v蒹 葭 采 采 , v白 露 未 已 。v所 谓

8、伊 人 , v在 水 之 涘 。 v溯 洄 从 之 , v道 阻 且 右 。 v溯 游 从 之 ,v宛 在 水 中 沚 。v采采:茂盛,众多v未已:还没有完 已 :停止v涘(s):水边v右:弯曲v沚(zh):水中的小块 陆地蒹葭诗意主旨的多义性 v本诗之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说,爱情诗; 一说,明志诗;一说,人生哲理诗。各有其 理,古人有言“诗无达诂”(没有确定的解释 ),我们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 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著追求” 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1、讽刺说v汉代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 以固其国焉。”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 ,

9、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v 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 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v今人毛东天的诗经辨义:v“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 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 ”、“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2、求贤说v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 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 。v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 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认为“伊人”是春秋

10、时 代的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 求贤招隐之意。v诗经原始:“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 避而不见。” 3、求爱说 v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v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 文等均持“恋歌”说。v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 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v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 伊人是the lover。4、诗意不定说v宋代朱熹作诗序辨说指斥毛诗序穿 凿附会,认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 ,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 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v“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

11、是怀春,只觉 得它百读不厌。”v 闻 一多5、人生哲理说v蒹葭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v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 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 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 、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诗 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v“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 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 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v意象的稀疏、朦胧增加了读者想象、“可写” 的空间v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 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 雨巷等等。清代叶燮

12、在其原诗中指 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 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 至也。”蒹葭结构层次分析v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均为两个层次。v第一层,每章前四句。首两句借景起兴,三 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v第二层,每章后四句。描述追寻伊人而不可 得的境况:道阻且长;幻象迷离。v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 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v每章1 、2句:以景托情。v 时间:深秋清晨,凄冷v 景色: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 v 心情:凄凉、落寞v “苍苍”、“萋萋”、“采采” :渲染 气 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13、v“为霜”、“未稀”、“未已”:时间的推 移v每章3 、4句:追寻伊人,点明主题。v“伊人” ,深爱而思慕的对象。 v“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在 水之涘” ,因思念太深而生的幻境, 追寻的对象飘忽不定。v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意蕴 开阔。v每章后4句:追寻境况道路:艰难曲折 追求者 :执着,坚定追寻的对象:飘忽不定,幻象迷离 “宛”字表现出苍茫的环境氛围,迷茫的内 心情感,隐约飘渺的身影,把作者“欲即不 能、欲罢不舍”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v讨论1:这首诗中的三段从内容上来看就是 有一定变化的,变化在哪里?v这些变化具体说明了什么? v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14、蒹葭的艺术特色分析(一)“赋”、“兴” 手法的运用v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感 物起兴,类似于联想。v每章首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如“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是先写河畔芦苇很繁盛,夜来清 露结成霜的景物,以便更自然地引出本诗的 主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即诗人隔河 企望,追寻“伊人”。v“赋”:直陈其事,反复铺陈叙述。 每章后4句为 赋。 v“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 坚强意志。v“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 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v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表 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v 以“秋景

15、秋晨雾霭、烟水迷离”起兴而后以赋 法叙写,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烘托了人物行动 心态。“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 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 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v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 伊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 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 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 切地思念“伊人”的心绪。在铺叙中,诗人执著追求 、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 v本诗以“蒹葭”起兴,由看见河岸边芦苇的绵 长细韧想到了对“伊人”的感情,使诗人如痴 如醉之情与秋雾迷离之景浑然合一;结合下 文的反复追寻而不得,非常成功地营造出一 种萧疏清冷、彷徨凄切的意境,在中国文学 史上首创了蒹葭悲凄肃杀的意象,为后人所 师法。 (二)重章叠句深化诗歌感情v 白露 之“为霜”、“未稀”、“未已”表现了时间的推 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v道路 的“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从不同的 角度,步步加深道路的坎坷曲折,暗示追求者的 矢志不渝。v“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表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 及追寻者的无奈和惆怅。v3章12句, 变动十几个字, 芦苇茂盛的状 态, 追寻道路的曲折漫长, 伊人可望不可 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