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87640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目的要求: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 人形象。3、比较阅读,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 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 生活的精神。2、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 人生追求。导读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江西九江(一说宜丰)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 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自号“五柳先生”,有“靖节 先生”、“隐逸诗人”之称。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 之宗”。其曾祖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有“大济苍生” 之志,29岁出

2、仕,不久归隐。后又时隐时仕。为彭泽县令时,在官八 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 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 隐不定的生活,坚定地走上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现存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 诗125首,多为五言诗。陶诗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从内容 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 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 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 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田

3、园诗中也有一些反映了自己晚年的 困顿状况,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作家作品简介导读诗文简介视频导读课文朗读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zhujynifn2.听录音。第一遍: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感情;第二遍:想 象诗歌所绘之景 ,感受诗中浓浓 的田园气息及作 者所追求的精神 境界。1.请两位同 学分别朗读,比 较评价。朗读1

4、.学生朗读。 第一遍:整体 把握,注意字音、 语流、语气节奏等 ;第二遍;体味 作者在文中所隐含 的情感,读出自己 的感受。2.再读(配乐 朗读)3.齐声背诵。课文朗读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词语解释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

5、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集市。自然:可理解为自 然界或田园生活。译读诗句翻译译读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 生活过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到南边

6、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诗句翻译译读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通过什么手法来表 现田园风光? (1)有八种景物: 土地、草房、榆柳、桃

7、李、 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自然、自由、清新、恬静、纯洁、优美、幽雅合作研讨(2)本诗采用我国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用清 新浅近的语言勾画了一幅颇富情趣的农村图景。2.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补充资料】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 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 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品读合作研讨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又是 如何表现的?(1)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 心情。(2)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8、“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 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 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 、“池鱼”,把田园生活比作“旧林”、“ 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 留恋。品读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进入官场中, 一去三十年。 飞鸟想旧林, 游鱼想故渊。 榆柳栽后檐, 桃李植堂前。 狗卧深巷中, 鸡栖桑树颠。 久在官场里, 复得返自然。(生动、含蓄)(重复、直白)比较阅读品读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

9、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王勃诗: 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简洁、朴素铺陈、华丽比较阅读品读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 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 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 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 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 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 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 不同。 课堂小结品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 非。” 陶渊明归去来

10、兮辞“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 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 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 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以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句欣赏延读归园田居(其一)演唱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

11、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延读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 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五首延读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12、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 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 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 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 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 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 已复至天旭。归园田居五首延读一、对归园田居(其一)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情景交融,语言朴素 ,比喻贴切。B.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 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C.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 一副恬静优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D.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 官场的全过程。布置作业答案:D。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 ,而是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 朴可爱,来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延读二、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误落尘网中 2.羁鸟恋旧林 3.池鱼思故渊 4.久在樊笼里(比喻) (拟人) (拟人) (比喻)三、写一篇小文章(任选一题)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布置作业延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