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1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87485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病综合征12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肾病综合征12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肾病综合征12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肾病综合征12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肾病综合征12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病综合征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病综合征12(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病综合征儿科教研室 章文平目的要求 【掌握】肾病综合征本证、标证的辨 证治疗。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 况,临床诊断。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 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 合征。 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大量蛋白 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不同程度的水肿。以上、 两项为必备条件。 本病属水肿范畴,多以腰以下浮肿为主 ,故属阴水。 阴水:凹陷性水肿阳水:非凹陷性水肿发病率 NS在小儿肾脏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 急性肾炎。1982年我国的调查结果 NS占同期住院泌尿系疾病患儿的21 。 发病年龄

2、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前儿童,35岁为发病 高峰。 学龄前儿童以微小病变型多见,学龄儿童 以非微小病变型多见。 单纯型者发病较早,肾炎型者偏迟。 男女比例为3.7:1。临床分型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单纯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炎性肾病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转归与其病理变化关系 密切。微小病变型预后最好,局灶性肾小球 硬化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最差。 微小病变型9095的病儿对首次应用 糖皮质激素有效。其中85可有复发,复发 在第一年比以后更常见。34年未复发者, 其后有95的机会不复发。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 多种原因(遗传、过敏、感染)引起的免疫障 碍

3、性疾病;尤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关系密切 。 发病机理 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 电荷屏障和分子筛屏障破坏导致血浆白蛋白 漏出增加。正常肾小球 毛细血管袢 模式图 1、上皮细胞 2、基底膜 3、红细胞 4内皮细胞 5、足突 6、系膜基质 7、系膜细胞肾小球微小病变模式图 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足突红细胞发病机制滤过膜 损伤 免疫反应或 其他因素 破坏了电荷屏 障和机械屏障蛋白尿血浆蛋白从 尿中丢失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 下降血容量降低 继发水钠潴留水液外渗 组织间隙 水肿肝脏代偿性合成增加 脂类物质代谢障碍高 脂 血 症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免 疫或其他原因的损伤,电

4、荷屏障和(或)分 子筛的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大量漏入尿 中。 低蛋白血症 血浆蛋白由尿中大量丢 失和从肾小球滤出后被肾小管吸收分解是造 成NS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病理生理 高脂血症 患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 三酯和低密度、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其主 要机制是低蛋白血症促进肝脏合成脂蛋白增 加,其中的大分子脂蛋白难以从肾脏排出而 蓄积于体内,导致了高脂血症。病理生理 水肿 水肿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A.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液体 将在间质区潴留。 B.血容量减少,刺激了渗透压和容量感受 器,促使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分泌,导致钠、水潴留。 C.低血容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5、近端 肾小管Na+吸收增加。病理分型 1.微小病变型;(儿童最常见) 2.系膜增生型; 3.局灶节段硬化型; 4.膜性肾病; 5.膜增殖性;中医病因病机 正常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 源;脾制水,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水,司 开阖与气化。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水谷精微输布、封 藏,均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开阖 与三焦、膀胱气化来完成。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小儿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 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本病发生的主要 因素。 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 功能失常,水液停聚,封藏失职,精微外 泄,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外感、水湿、湿热、湿浊及瘀血是本病发 生的重要病理环

6、节 病机 标证 本证 禀赋不足 久病体虚 卫外不固 外邪入里 外感 肺气虚 脾阳虚 肾阳虚 水湿 水液代谢障碍 统摄无权,封藏失司 湿热 瘀血 水肿 蛋白尿 湿浊 阳损及阴,肾病及肝 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病机小结 病机中心: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后 波及至肝。 证型变化规律:早期或易治病例,多以阳 虚为主;后期及部分难治病例、或药物影响 ,多至阴虚或气阴两虚。 本证与标证的关系:本证以虚为主,标以 邪实为患。(治疗上,治本为主,但要时时顾 及标证)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起病隐匿,水肿为凹陷性,重者出现胸 水、腹水等,男孩阴囊水肿。患儿常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倦怠无 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并发

7、症: 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血 管栓塞;肾小管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肾 上腺危象;生长迟缓 实验室检查 1尿液分析(1)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多在+ ,约15有短暂镜下血尿。(2)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检查50mg(kgd)为肾病范围的 蛋白尿。持续2周以上。实验室检查 2血清蛋白、胆固醇和肾功能测定 血清白蛋白浓度为25gL可诊断为NS的 低白蛋白血症。 胆固醇5.7mmolL和三酰甘油升高, LDL和VLDL增高,HDL多正常。 BUN、Cr多正常,肾炎性肾病综合征可升 高。实验室检查 3血清补体测定 微小病变型NS或单纯性NS 血清补体水平正常,肾炎性NS患儿补体可下 降

8、。 4高凝状态的检查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率增加,血 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尿纤维蛋白裂解 产物(FDP)增高。实验室检查 5经皮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 NS肾活检指征: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耐药或频繁复发 者; 对临床或实验室证据支持肾炎性肾 病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者。诊断 临床上排除先天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之后 ,才考虑为原发性肾病,再根据有无血尿、 高血压、氮质血症和低补体血症,将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分为单纯性和肾炎性NS。单纯性肾病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定量50mg/kg.d )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5g/L) 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5.72mmol/L) 不同程度的水肿(指凹性)。 其中以大量蛋白

9、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 条件。肾炎性肾病 除单纯性肾病四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四项 中一项或多项: 血尿;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补体降低。按糖皮质激素反应 激素敏感型NS: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 尿蛋白转阴者; 激素耐药型NS: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 蛋白仍阳性者; 激素依赖型NS:对激素敏感,但减量或 停药1月复发,重复2次以上者; NS复发与频复发:复发(包括反复)是指 尿蛋白由阴转阳2周。频复发是指NS病程中 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 按糖皮质激素反应肾病综全征 8 周 激素敏感型 激素耐药型激素依赖型 复发 痊愈鉴别诊断 PNS需与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病综合征鉴 别。 部分非典型

10、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鉴别诊断 尚应与下列可出现水肿的病症相鉴别: 营养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 肝性腹水中医辨证要点 1.区分本证、标证。 肾病的本证以正虚为主,有肺脾气虚、 脾虚湿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 两虚之不同。 肾病之标证以邪实为患,有外感、水湿 、湿热、血瘀及湿浊。辨证要点 2.区分实证、虚证。 正虚易感外邪、生湿、化热致瘀而使 邪实;邪实又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 使正气更虚。 3.在肾病不同阶段,标本虚实主次不一。 一般在水肿期,多本虚标实兼夹,在 水肿消退后,则以本虚为主。治疗原则 治疗法则:扶正培本、祛邪治标 重在益气健

11、脾补肾、调理阴阳,同时配合 宣肺、利水、清热、化瘀、化湿、降浊。 分阶段治疗,解决主要矛盾。 水肿严重或外邪湿热等邪实突出时,应先 祛邪以急则治其标; 在水肿、外邪等减缓或消失后,则扶正祛 邪,标本兼治或继以补虚扶正为重。证治分类: 本证 肺脾气虚 脾虚湿困 脾肾阳虚 肝肾阴虚 气阴两虚 标证 外感风邪 水湿 湿热 血瘀 湿浊?(一)本证 肺脾气虚 证候: 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尿量减少; 面色白,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自汗 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 舌淡胖,脉虚弱。 治法:益气健脾,宣肺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防己、 黄芪、甘草、 白术、生姜、大枣。 脾虚湿困 证候:全身浮

12、肿,以肢体为著,小便减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或 兼腹胀、胸闷、四肢欠温,舌淡胖, 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益气,利水化湿。 方药:防己茯苓汤合参苓白术散。防己、 黄芪、桂枝、茯苓、甘草。 脾肾阳虚 证候: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以下 肢为甚,小便短少,可伴有胸水、腹 水;面白无华,畏寒肢冷,神疲蜷卧,纳 少便溏,恶心呕吐,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行气化水。 方药: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肝肾阴虚 证候:浮肿或重或轻;头痛头晕,心烦躁扰,口干咽燥,手 足心热或有面色潮红,目睛干涩或视 物不清,痤疮,失眠多汗,舌红苔少 ,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13、平肝潜阳。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气阴两虚 证候:或有浮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汗出,易感冒 ,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 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质稍红,苔 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二)标证 外感风邪 证候 发热,恶风,无汗或有汗,头身疼 痛,流涕,咳嗽,或喘咳气急,或咽痛、乳 蛾肿痛,舌苔薄,脉浮。 治法方药外感风寒,辛温宣肺祛风麻黄汤外感风热,辛凉宣肺祛风银翘散水湿 证候全身浮肿,肿甚者可见皮肤光亮,可伴 见腹胀水臌,水聚肠间,辘辘有声,或见 胸闷气短,心下痞满,甚有喘咳,小便短 少,脉弦。 治法:一般从主证治法,加利水祛湿之剂。伴水臌、悬饮者短期采用补气健脾 、泻水消肿法。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湿热 证候 皮肤脓疱疮、疖肿、疮疡、丹毒等; 或口黏口苦,口干不欲饮,脘闷纳差等; 或小便频数不爽、量少,有灼热或刺痛感, 色黄赤混浊,小腹坠胀不适,腰痛,便秘;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上焦湿热,清热解毒燥湿五味消毒饮 中焦湿热,清热化浊利湿甘露消毒丹 下焦湿热,清热利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