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8561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病的针灸特色疗法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目 录 体针 火针 刺络放血 灸法 穴位埋线 体 针 调节神经功能 调理脾胃 调理内分泌 调节神经功能适合于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瘙痒性 皮肤病及伴随有焦虑、失眠的皮肤病患者。取穴:四神聪、神庭、神门、三阴交、太冲等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脾胃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显得相当重要,特别是慢性病中。取穴: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等。 调理内分泌主要用于伴有月经不调的皮肤病中。取穴:曲池、合谷、气海、关元、血海、三阴 交等。火针我院最具特色的针灸技术之一,皮肤科自90年 代以传统火针疗法治疗为切入点,在不断临床总 结和科

2、学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火针为主治 疗顽固性皮肤病的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皮肤科领 域,对痤疮、扁平疣 、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 慢性湿疹以及一切肥厚性苔癣样变皮损效果明显 ,能够快速排脓散结、止痛、促进修复等,从而 快速消除皮损的目的。 在我科承担的10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中,有 一半都是围绕火针展开的,通过研究证实了火针 治疗皮肤病的科学性。其优势表现为: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安全可控。刺络放血主要适用于火热、湿热偏盛的患者,如痤疮 、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常见 皮肤病。对预防、控制复发效果显著。刺络放血具体又包括:背部刺络拔罐、耳尖放 血、局部点刺放血等手段,其中背部采用皮肤

3、针 扣刺、耳尖及局部采用针头点刺。 刺络拔罐方法常规消毒叩刺部位皮肤,医者右手握皮肤针柄, 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上,以拇指和中指挟持针柄,再 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尾部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 针柄末端露出手掌1cm,以手腕力量均匀而有节奏 地弹刺,落针要稳、准,提针迅速,针尖与皮肤垂直 接触,刺激频率每分钟90120次。叩刺后将火罐 罐吸附于皮肤被叩击部位,留罐58min。强度: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刺激强度可分为轻( 叩至局部皮肤略有潮红)、中(叩至局部皮肤潮红, 有血疹,但不渗血)、重(叩至局部皮肤明显发红, 并有轻微出血)三度。疗程:5日治疗1次。注意:速度要均匀,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 ;局部皮肤有创

4、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疗法。l耳尖放血 穴位选择:耳尖穴 (耳廓向耳屏对折,耳轮上 方尖端处)。操作手法:稍加按摩揉捏而部,待其充血发红, 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尖,右手持三棱针快速点 刺耳尖穴,深度2mm左右,挤压出血58滴,用消毒 干棉球吸附出血。保持针眼干燥。疗程: 5日治疗1次。 灸法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全身治疗适用于虚 寒性疾病;用于局部可宣通气血 ,祛除湿邪 ,引 热外出,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痂壳形成 、增快炎性物质的吸收。用于辅助治疗痤疮、扁 平疣、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湿疹、斑秃等皮 肤病疗效明显。 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指在消毒条件下将羊肠埋入穴位 ,经多种因素的复合刺

5、激,达到疏通气血经络以 治疗疾病的方法,其集针刺、埋针、穴位封闭等 多种疗效于一体,对各种慢性疾病可以长持久作 用,可减少病人就诊次数以达到治疗的一种良好的 治疗方法,患者易于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原理和针灸治疗原理相同,药线 在体内一定的穴位,具有长期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 ,同时人体活动时尤如针灸行针。在多种刺激效应 过程中,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局部新陈 代谢正常化,并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产生多种 淋巴因子,从而提高人体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 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其作用机理概括 而言为:复合刺激作用,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器材20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1支

6、(约110mm),消毒 弯盘1只,有盖方盘1只,医用剪刀1把,镊子2把,7号注 射针若干,0.38mm56mm针灸针若干,创可贴若干 ,0.9%生理盐水1瓶。 准备工作将羊肠线置于消毒弯盘中,倒入0.9%生理盐水浸 泡至肠线变软后(约数分钟),镊子夹持羊肠线,用剪刀 将其剪成710mm小段若干,倒去生理盐水,待肠线稍干 后装入无菌小瓶中备用。用镊子将羊肠线从注射针针尖穿入,再将针灸针 从注射针针尾部穿入,组成一套,放于有盖方盘中备用 。选穴主穴:肝俞、肺俞,便秘加天枢、大肠俞,月 经不调加次髎。 操作暴露并指切患者穴位留痕后, 常规消毒,术者 戴无菌手套,右手食、拇指持已装妥羊肠线、针灸 针的

7、注射针针尾(注意勿使垂直),将针尖贴靠穴位 皮肤后,按操作要求和针刺角度刺入穴位(一般达 肌层或皮下组织)使有得气感后,右手拇、食、中 指持针灸针不动,左手食、拇指持注射针逐渐上提 约10mm,待注射针上提有轻松感时,连同针灸针一 并起出,使羊肠线埋于穴位之内,查看针孔部无出 血后,用创可贴保护针孔。疗程15天埋线1次。 注意事项进针时切忌手法粗暴或进针过快,观察患者表 情,倾听其主诉,以及时调整针刺角度。胸、腹部穴位慎用,腰背部穴位应严格掌握针 刺角度及深度。若针后针孔出血或有皮下血肿,可用消毒棉球 按压局部数分钟,止血或血肿消退后,再用创可贴 贴护针孔。埋线后12天内保持埋线部位清洁、干燥。若埋线后,患者皮肤有过敏现象(出现风团、瘙 痒)则停止埋线,并可服用抗过敏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