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8331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论古村落保护(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及实例S200912004 刘嘉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2内容目录一.古村落概念界定二.研究古村保护的原因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3一.古村落概念界定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41.1学术界的几种观点古村落是古代保存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 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是现代环境里所能见到的古代村落。同时提到古村 落与历史文化村落或传统村落的概念大致相同。 (刘沛林) 一要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里面;二要有丰富 的历史文化遗

2、存,且这个遗存包括物质的,还包括非物质的;三要基本保留原来 村庄的体系;四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丁怀堂) 物质文化遗产自成体系,有跟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历史街区,代表性民居 建筑,一些公共设施,比如庙宇、桥梁、水井、戏台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同 时,有比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冯骥才) 所谓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 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 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朱晓明)一.古村落感念界定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51.2古村落的定义1.属于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2.满足以下条件的村落:成村

3、年代不晚于清代:历史遗存丰富,或意义重大(区级以上文物):布局保存完整,脉络清晰(传统布局占村庄总面积一定比例):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或有名人故居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北京市历史文化名村(镇)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密云县古北口镇一.古村落感念界定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6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72.1古村落具有宝贵贵的人文价值值朴实、生动、鲜活、极富文化内涵的古村镇,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 成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时代的乡村经济和极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 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沉淀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4、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教育、旅游等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 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5年9月,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债口宣言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8古村落是传统传统哲学的物质载质载体古村落建立在农耕经济“天人合一”思想上的村落形态,强调人与自然以 及人与人的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单体建筑、建筑群体组合、择地观念和空 间形态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传统的科学精神,如背山面水的选址原则等等 。古村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活体文明古村落与人的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与当地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具有强 烈的地域性。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只有在古村落中才能得以延续。二.研究古村落

5、保护的原因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92.2高速发发展带带来的外部威胁胁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改善农 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市政交通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 将进一步推进,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缓解用地矛盾,北京市近 年来开始了各种原因的较大规模的村庄的迁并工作,2010年北京启动了城 乡接合部的50个重点“挂账村”作为试点,全部在年内完成搬迁。同年,为了 保护生态,北京山区有221座村庄从地图上消失。2010年,为南城发展腾地 ,大兴区对64个自然村进行拆迁。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古村落保护与城 乡建设发展的矛盾将比以往更加突出。

6、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0三.古村保护研究现状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13.1国外相关理论论与法规规梳理l)法国学派,以维奥莱一勒一杜克为代表,主张修复古建筑的形式主义,追求艺术完美, 风格统一;不仅修复风格,还要修复内部结构;修复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因地 制宜,因事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应采取绝对化原则;要符合当代的使用功能, 使建筑具有生命力;2)英国学派,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代表的英国学派,主张保护古建筑原始风貌的历史浪漫 主义。拉斯金在其著作建筑七灯一书中否定了法国学派的修复做法,主张加强经常 性保护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原始面貌

7、,保护古建筑所构成的传统历史文化情调;古建 筑是不可再现的,提出用“保护”代替“修复”并保护要有识别性,保护其历史记忆。3)意大利学派,以焦万诺尼为代表,汲取了法国和英国学派的观点,主张古城(历史小城镇 、古村落)、环境、建筑的统一,古城(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的每个片段都应该统一于同 一个总体设计中,历史建筑统一于当前的古城肌理当中,要保护建筑本身和环境之间的 历史文脉;古城(历史小城镇、古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在进程中要有相似性,如 尺度、生态、整体格局、相互关系;修复要尊重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可以用现代方法和 材料,但不能超过历史建筑的量度。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2012.03古村落保

8、护方法与实例12国 外 相 关 法 规 梳 理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33.2国内相关理论论与法规规梳理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国内古村保护发展历程21世纪: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历史、经济、环境、社会、旅游等其他众多领域的相关学者 也参与研究并发表众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定义历史文化村镇并加以保护2003年公布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聚落景观、乡土建筑、民居改造等视角进行研究:关于传统村镇聚落景观的研究(彭一刚) 关于民居聚落改造的研究(单

9、德启) 关于古村落乡土建筑的调查研究(陈志华) 对北京古村落的研究等等(李先连、许先升)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43.2国内相关理论论与法规规梳理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名称生效时间时间层层面发发布单单位备备注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护法2002-10国家法规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 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国家为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的法律,其中部 分条款涉及古村风貌保护。制定年代较早,比 较宏观,针对性不强。北京历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护条例2005-5地方法规北京市第 十二届人 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 九次会议 通过尚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和法规细则提供完 善的法律保证和实施

10、指导。历历史文化名城名 镇镇名村保护护条例2008-7行政法规国务院第3 次常务会 议通过北京市针对古城保护工作制定的地方法规。切 合北京地方具体情况,其中少数条款对古村保 护具有借鉴意义。村庄整治技术规术规 范2008-8行业规范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中国建 筑设计研 究院国家提高村庄整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制定 的国家级规范。其中第11章专门针对历史文化 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进行了详细规定,是各项 法规中最有具体指导意义的。国 内 相 关 法 规 梳 理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53.3我国古村保护护中的现实问题现实问题三.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1.保护意识淡漠:有的古村落为了进行民居

11、改造,拆除了原本具有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价值的院落、建筑, 而代之以与传统风貌形式不协调的住宅建筑;有的村落在给住宅加保温层时,没有考虑到传 统建筑外立面的特点,直接加装保温层后对墙面进行粉刷;还有一些古村落,在准备不充分 、规划不到家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过度的旅游开发,破坏村庄的文化氛围;有的古村落保护 意识非常淡漠,村民不清楚也不关心古村落的保护要素,用不当的方式破坏了村庄标志性的 古树,或对文物建筑粉饰一新。2.保护资金匮乏:古村落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文物保护、房屋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量 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目前北京市多元化社会融资模式尚未建立,致使村庄中文物古迹 未得到

12、合理保护和修缮,村落中的历史传统建筑得不到维护管理,逐渐遭到废弃、被拆除或 改为它用。3.政策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第一,内容不全面 第二,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 第三,缺乏实施保障。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6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74.1古村保护护核心问题问题的两种观观点古村落研究的核心问题问题:如何协调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两种观观点:1.有些学者强调要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可以总结概括为:“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2.有学者着眼于保护与发展的冲突,强调对古村落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2012.03古村落

13、保护方法与实例184.2古村保护护的八种方法四.古村保护常用方法总结保护护方式具体措施侧侧重方向博物馆馆式保护护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这种保护方式对 有价值的东西不搬迁不复制,而是就地保护,同时保护使其得以存续的 环境。保护集散为为整的保 护护把分散的经典的建筑集中于一处进行保护,如山西王家大院就是这种方 式。 历历史街区保护护对较为孤立存在的历史街区或代表性院落进行就地重点保护。分区式保护护原有的古村落不动,在其旁边再建一个新区,以供村民居住和生活。原生态态式保护护强调保持当地原住民的原生态生活。旅游开发发式保 护护在大多数古村落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其理想状态是一方

14、面通过旅游开 发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上;另一方面,古村落旅 游业的开展,促使该地区的居民更关注古建筑和古文化的保护,增强当 地居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发展景观设计观设计式保 护护因地制宜,建设文化景观村落。特色产业产业式保 护护结合古村落自身资源特点,发展古村落特色产业,比如花卉、编织、盆 景、园艺、农产品和水产品等。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19五.古村保护实例分析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205.1.著名古村保护实例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21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临沣寨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221.村落概况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

15、,在郏县县城东南约12 km处,距离平顶山市 市区约20km。东临襄城县,南接宝丰县、平 顶山市市区,西北与汝州市、禹州市相邻, 是历史上通往洛阳、南阳、许昌的交通要 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临沣寨的最初村寨 建筑格局可能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寨堡 的典型代表,其平面呈椭圆型,总占地大约7 万m2。现存的红石围砌的寨墙建于清同治 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49 a历史。 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 紧围着,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寨” 或“红石古寨”。2005年11月,由国家文物 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级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232.存在问题2.1

16、 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 制约古村落保护的首要问题。2.2 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临沣寨之所以能够将较完整的明清风貌保留至今,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 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传统民居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 问题。2.3 认识不足,保护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在临沣寨,由于居民与领导的保护开发意识不强,村落的整体保护规划仍处于初始阶段 。2012.03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242.存在问题2.1 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 制约古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