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82232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附Z公司的组织变革[组织行为管理推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理1、目标统一性组织结构设计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中的每一单元都应该与既定的组织目标 相联系,否则便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要求组织设计要以事为中心,不要因人设职。2、分工协调分工不仅可以取得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有分工就必须有协调。组织结构 设计如果能反映出合理的分工和协调关系,其管理就越有效。3、管理宽度主管人员直接指挥其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就产生了管理层次。每一主管人员的管 理宽度应该是多少?需要视具体的情况合理科学地确定。4、权责一致职权和责任必须相等,即“封闭原理”的体现。5、统一指挥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使组织最高管

2、理部门的决策 得以贯彻执行。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为了保证有效的管理,必须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型和高度分权 型的领导方式都有弊端。7、精干高效在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机构,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的方法来提高效率。8、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组织结构及其形式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9、均衡性同一级机构,人员之间在工作量、职责、职权等方面应大致平衡,不要发生畸高畸低的 现象。练习题:请给一个小型加油站设计组织结构图。 (3.03.0)团队 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相互作用和依赖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和共同目标的人 群),是由具

3、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成员们彼此承诺为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 而努力。特征(与群体相比):1、绩效不仅取决于成员的个人努力,更产生集体工作结果;2、工作结果的责任是共同的责任,全体成员对之负责;3、不仅具有共同目标,而且要对这个目标作出承诺;4、成员们的技能是互补的,相互配合。显然,团队比之群体是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重的责任心的一种组织 形式。类型(按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分):(1)问题解决型;(2)自我管理型;(3)跨职能型团队。委员会委员会(组织整合的形式)(组织整合的形式)“委”是指受到某项委托,“员”是指组成某种机构的成员。委员会 由受到委托的代表们所组成的某种决

4、策或参谋机构,就叫做委员会。委员会里,各位委 员都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不仅委员会的构成要代表有关各方的利益,而且其所做 出的决定都应充分反映委员们的看法和意志。运用委员会的理由1、综合各种意见,提供决策的准确性;(集思广益)2、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协调合作)3、集体讨论,避免集权,完善决策质量;(集体判断)4、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参与管理)5、加强沟通联络,充分传递信息;(信息共享)6、决定将代表各方利益,(利益结合)7、有利于主管人员的成长(相互学习)委员会的局限性1、成本较高(费用、时间、精力的耗费);2、决策折衷(当分歧较大时,往往相互折衷,皆大欢喜)

5、;3、优柔寡断(有时分歧较大时,往往议而不决);4、权责分离(全体负责即无人负责;决定者不是执行者);5、一言堂(主持人凭借权威,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提高委员会工作效率的途径:1、权限明确(决策还是咨询?议题要透明);2、规模适当(过少没有代表性,过多成本太高);3、人选合适(与议题相关的人员,能力、职位相近);4、议题得当(议题必须适于讨论,不能含糊);5、重视主席的作用(委员会主席是关键,需谨慎选择);6、审核决议(应将决议公布,以供修改或补充)。案例分析: Z公司的组织变革Z公司的组织变革 Z公司是一电子企业。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较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 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至1

6、994年底企业出现经营亏损。为此,企业负责人在组织专家论证 、多方咨询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症结和企业组织结构、决策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发现:尽管企业1994年底出现账面亏损,但部分分厂与车间的赢利指标和其他综合经济指 标却遥遥领先,其生产的产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巨大的市场前景,然而多年来由于受传 统的工厂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局限,这部分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难以 得到发展,其经营业绩一直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也影响其经营积极性的发挥。认识到上述问题之后,该公司决策层提出了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资产剥离组 合的变革设想,并加以实施。1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原有的企业组织进行重新

7、整合与裂变,将有发展前景、产 品畅销市场的部分分厂和车间通过资产评估、折价入股的方式,组建成股份有限公司,原 有的企业部分车间及后勤服务系统在局部调整基础上,保留整体框架精简部分科室与人员 ,以保持企业外部及上下对口联系。新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以适销对路的产品为龙头,集 团化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扩展市场份额。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打破原有的以职能划分为主的机构设置,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市 场部为主体的、以产品开发部、资金核算部为两翼的扁平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最显著特点 是扁平化,只有决策层和实施层,公司各个单位是平等的,管理全部放到各单位。3企业分为集团公司总部和下属工厂、子公司两个层次。集团公司是一级

8、法人,下属 各工厂、子公司对外也是独立法人,且实行混合所有制,但生产经营活动都由集团公司统 一管理,集团公司掌握决策权和资本经营实施权。这种结构吸收了事业部制结构和直线制结构的优点,形式上没有事业部一级机构,但通过总部对下属单位直线管理 ,使下属单位基本发挥事业部功能。4集团公司总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非常精干,由18人组成,即总经理、副总经理、 总会计师、工会主席等,指挥下属单位的生产与经营。处于扁平式双层结构第二层的是各 工厂和子公司,各工厂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也是高效精干,实行厂长负责制,最大限度减 少非生产性人员,以提高劳动生产率。5在内部机构监管方式上,通过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三者制衡

9、机制和法人治理结 构以及上述企业组织的重新整合,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至1996年底,新组 建股份有限公司利税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倍多,原有企业亏损额有所减少,两者相抵后企业 仍略有盈余。与此同时,新组建公司的产品市场覆盖率也由原来的3提高到65,大大 提高该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在整合正式组织结构的同时,该企业还善于通过企业 文化的培育,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精神,以此来凝聚职工,激发广大职工生产经 营积极性,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整合作用,提出了“今天不努力找市场,明天就到市场 找工作”的口号,以此鞭策、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动力,为充分发挥老企业职工积极

10、性, 提出了“我为新厂做奉献、新厂兴盛我光荣”的倡议,鼓励企业职工为新厂发展出谋划策 ,提合理化建议,新厂在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为老厂 提供扶持和帮助,从而形成了新公司和老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讨论题:1,Z公司进行了哪几方面的变革?变革的依据是什么?2Z公司的组织变革为何能使Z公司得到进一步发展?3、Z公司的组织变革体现了哪些组织工作原理?1 1、答: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创新:、答: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资产重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变革的依据是:外部环境的变化: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新的环境。其 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组

11、织结构不适应外部环境,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发生了账面亏损,陷入困境。企业的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2、答:原因在于:(1)剥离优良资产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以利于优势部门的发展,打破大锅饭体制。(2)组织扁平化。只有决策层和执行层,去掉中间层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有 利于决策的迅速贯彻,信息快速地传递,下属部门积极性的发挥。(3)实行“二级法人”管理体制。吸取事业部制(分权)和直线制(集权)的优点而形 成。给下属单位一个“笼子”而不是“绳子”,让其充分地自由发展。(4)加强总部机构的决策效率,机构精干,避免久议不决,政出多门。同时实行“厂长 负责制” ,赋予全权,以利于指挥生产。(5)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优点,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激励的机制。(6)塑造企业文化,强调奉献精神,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3、答:该企业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组织工作原理,如:目标统一性原理。该企业的组织变革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不论是实行 现代企业制度、组织扁平化、二级法人制度,还是厂长负责制,都是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分工协调原理。建立精干高效的决策层,主管决策,而分厂则主管执行,分工明确。去 掉中间管理层次,为的是更好地协调。再如法人治理结构,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受到制衡。责权一致原理。如厂长负责制,既有权力又肩负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