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67459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写作专项突破八引述材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语文第四部分 写作写作专项突破八 引述材料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议论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仅是用来阐明道理的一个论据, 它不需要,也没有必要细致地铺叙描绘。因此,在说理议论时 ,叙写论据要惜字如金,高度浓缩,少写或不写细节,只需用 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事例讲清楚就可以了。那么,写议论文或议 论性散文时该如何引述材料呢?1简明,扼要。在一篇八百字的文章里如果一个事例占了全文的近二分之 一,那么文章就缺乏足够的篇幅展开分析、论证,而且会显得 头重脚轻,文体不明。所以要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突出与主 题相关的内容。高考总复习语文英国有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孩子对上学好像没有什么

2、天赋,而且对学习也毫无兴趣。 虽然,为了父母,孩子努力过,但成绩依旧没有起色。渐渐 地,这个家很少再有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整日的叹息和 无奈失望,终于,孩子因忍受不了家庭的压抑气氛而离家出 走。在外出谋生时,他发现自己对雕刻似乎很有天赋,经过 努力,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一天,他听说政府决定要为一 位伟人雕刻一座雕像,很多雕刻匠都希望自己能完成这项工 作,谁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和伟人的名字一同被雕在上面呢? 在千万个竞争者中,孩子技压群芳,赢得了这项工作的权利 。雕像落成那天,人们纷纷去瞻仰,大家被伟人的丰功伟业 折服,同时也注意到了雕像上的另一个名字:小马文。高考总复习语文先将上面的一段文字进行

3、压缩,于是这样叙述:英国有一个男孩,对学习毫无兴趣,因不堪学校的枯燥生 活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愤然出走。在独自谋生的几年中,他 终于在雕刻上找到自我,最终成为一位鼎鼎有名的雕刻家。对大家熟悉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则更应简略,只需要 突出几个关键词就够了。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 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 ”这样的豪言壮语!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 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高考总复习语文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 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那时”

4、,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 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 口就是“成功的路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高考优秀作文那时花开)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多个历史人物,作者几乎没有写他们的 事迹,只强调了几个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把他们的 故事原原本本写出来,不仅罗嗦,而且也破坏了全文的气势。高考总复习语文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人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能成名,再举方才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蛰,试题是“不迁怒,不贰 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蛰没有看中,于 是韩愈落第了。过了两年,韩愈再次

5、应试,主考官还是陆蛰,试 题跟上一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遍交卷。 陆蛰仔细看了,这才发现了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 他为第一名。对上述材料,该如何引述呢?有个同学是这样叙述的:韩愈第一次应考,主考官陆蛰没有看中他的文章,于是名落 孙山;过了两年,再次应试,而对同一主考官,同一试题,韩愈 交上同样的答卷,这回陆蛰才发现文章的妙处,取他为第一名。2要根据中心论点叙述。高考总复习语文如此引述,简洁明了,但由于目的不明,角度变换频繁, 显得错杂纷乱,不能顺着文脉自然地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而 引述材料,应由立意决定。不同的立意应当有不同的引述角度 ,其要著就是根据立意,定向引述

6、。再看看下面是如何依据论 点变换角度来引述材料的:立意是“自信,成功的基石”,可以这样引述:韩愈首次 赶考,自信考得不错,却名落孙山。两年后再考,面对同一主 考官,同一道考题,他毫不犹豫地交上了与前次一样的答卷。 这一次,他终于高中头名。击节赞叹之余,我们不得不佩服韩 愈的自信。立意是“赞知错就改”,可以这样引述:陆蛰曾两度 当过韩愈的考官,而且两次出的都是一样的试题。第一次,他 没有高考总复习语文看中韩愈的文章,致使韩愈名落孙山。两年后,当他发现韩愈 抄在试卷上的还是两年前写的那篇文章时,陆蛰仔细看了又看 ,这才发现韩愈文章的妙处。这一次,陆蛰录取了韩愈,而且 把他列为第一名。我不禁为陆蛰宽

7、广的胸怀赞叹不已。立意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可以这样引述:怪哉!同 一篇文章,同一个考生所作,同一个考官评阅,第一次名落孙 山,第二次却高中头名。何也?是金子总会发光。3正反结合叙述,丰富表达方式和内容。(1)用正面或反面材料牵引比照、点化,增加文章厚度。没有狼牙山五壮士生命最后一分钟里表现出来的悲壮,没有黄继光生命最后一分钟里表现出来的英勇,没有董高考总复习语文存瑞生命最后一分钟里表现出来的壮烈黄志全悄悄地走了 ,他的一生是平凡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做完三件 平凡的小事,然后安静地走了。然而,这三件看似平凡的小事 却折射出主人公崇高的人性美的光辉:生命不息,尽责不止。此例牵引出狼牙

8、山五壮士,诸如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赫赫 有名的悲壮而走的英雄。文段正面衬托了在生命最后一分钟缓 缓做完三件平凡小事后悄然而去的黄志全,在此基础上以精警 之语加以点化,使文章顿生厚度。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 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高考总复习语文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 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 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 老虎”而吃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 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该段用

9、蔡桓公、马谡等事例与秦孝公、李鼎铭的事例作对 比,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2)正例反设或反例正设,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说服力。正例反设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 点高考总复习语文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 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 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 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反例正设人要有自知之明。三国时蜀汉的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战策

10、,天下无敌,不听别人劝告,死搬书本知识,将 军队驻扎在山上。结果被敌军切断水源,蜀军大败,街亭失守 ,马谡本人也因此而犯罪被杀。假如他能有一点自知之明,知 道自己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听听别人的正确意见,何至于落得 如此下场呢?高考总复习语文运用假设分析法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 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 的论证。那么,引述材料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学会浓缩。1浓缩就是把事例中对观点有用的部分简洁地概括出来。 要做到:(1)摘取:根据论点需要摘取出原材料中能论证论点的要点 。(2)压缩:通过筛选,去掉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内容。(3)替换:个别词语不够流畅通

11、顺的,或者不够确切地直击高考总复习语文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 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 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 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 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王维的安中心论点的要筛选替换词语。2在材料转述浓缩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方法呢?(1)将丰富的材料浓缩并营造出文学氛围,使文章具有文

12、学 色彩。高考总复习语文 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正 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 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 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 基点,一个发散源。(2003湖北卷感时花溅泪)简评:本例众多的名人名句一步一步地帮助作者说明了 正是由于诗人丰富多彩的感情才创造出了多彩多姿的意象。 作者浓缩引入、化用名言名句、典故,这些带有文学色彩气 息的语句,意蕴丰厚,文采飞扬。(2)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使文章文采斐然。高考总复习语文4要有意味。有意味,引述的材料才能吸引人。有意味,要做到以才识服人

13、,以文采悦人,以情动人。引 述时要在概括的基础上体现丰富,突出关键性的情节或细节; 要展示自己的知识面;要讲点文采,也学会带情叙述,干巴巴 的材料是难以悦人的,也影响说服力。14岁的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日暮灯下,我 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 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 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 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 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高考总复习语文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

14、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 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一段的意思其实就是“我看过屈原、朱自清、雨果、三 毛、张爱玲、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伊豆的舞女 百年孤独”,但如果这样表达读之还有味吗?这一段文字 或概述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风格,或简述作者的代表作品、 主要情节等,内容简约而丰富,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知识面,同 时句式工整,文采斐然。再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 样一组句子:高考总复习语文这组句子除了排比之

15、外,还使用了“引用”、“对仗”等 修辞手法,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写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 很有文采。如果不善于运用修辞,只是平平淡淡地写:“我喜 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 ,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和信息也就大 有差别。(3)将丰富的材料聚焦并传达出历史积淀,使文章具有思 想厚度。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近一亿生灵死于非命, 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 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 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狈与铁血啊!可看看巴以冲突中的流高考总复习语文血牺牲,看看菲律宾的人质危机,人类啊,难道还要

16、我们的心 智像雨、像风,以对道德的沉沦来拯救我们这个越发脆弱的星 球吗?(20世纪你美吗)简评:文章的作者将历史的积淀和思想的厚度聚焦成段 ,相得益彰,让人领悟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好的文章应有所兴寄(即字里行间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思想厚度,给人以启迪),这种兴寄,往往多在文章结尾处凸 现。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 坷面前心如止水。高考总复习语文内敛,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时爸爸送 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伞叮咛 。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 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 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 了内敛。(张扬与内敛)非凡的思辨能力,浸透着作者浓浓的哲思,这就是思 想厚度撼人心魄的魅力。高考总复习语文 因此,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运用组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