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59748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山东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一)总体情况:大约有51万份试卷,其中文科大约20万3千份试卷. (二)阅卷老师构成: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中学教师 一、阅卷情况介绍(三)阅卷流程: 评卷、仲裁、质检,采用“双评”加“仲裁” 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确保 了阅卷的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四)阅卷给分标准:每份答卷先由两名阅卷老师评分(双评),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 的分数,两名阅卷老师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派送,若两人所给 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数学科要求大题的每一小问得分误差不超过 1分),那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 的最后得分。如两人所给分数超出一定的

2、范围(误差超过1分), 由第三个人重新评阅(仲裁),也就是由小组长裁定,以仲裁分数 为最后分数(小组长给的分数)。而仲裁分数与评卷分数差,将记 录第一次评卷的两个老师的有效率,如果误差太大(误差超过2分 ),将记为“恶评”, “恶评”作为考评阅卷老师的重要依据,对恶评 率高的予以解聘,并且将解聘报告反馈到评卷老师所在的教育局和 学校。这样,可以避免较大失误,相对来说,评分更加公正准确。 当然,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但误差已经降到最低,并且有效 地控制了感情分数的出现。 (五)阅卷给分原则: 在标准答案的基础上,由阅卷组长把关对相应试题的评 分标准进行细分,并把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

3、点都列出来,把分值细化到1-2分,制定评分细则(有 利于批卷,与评分标准有出入)。阅卷老师在评卷之 前先培训明确评分细则,然后进行试评(13号下午),在 正式阅卷中,严格按照评分细节阅卷。只要是评分细则认 可的就给分。高考阅卷评分原则,比起平时老师阅卷,更 加强调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客观,评分本着“给一分有理 ,扣一分有据”的原则。寻找得分点,通过“见点得分”,“ 踩点”得分,上下不受牵连。(六)阅卷速度 电子阅卷速度非常快,平均阅一道大题的时间只有十 几秒时间甚至不到10秒 ,一个阅卷老师一天平均要阅数 千份卷子(只批一道题) ,几乎达到了机械性的条件反射的 熟练程度。以我为例,我批阅的是文科

4、19题(立体几何 题)和文科填空题,3天时间共阅了9千多份试卷(文科 19题立体几何)。填空题半天阅了1600多份,作息时间 从早上8:00到下午17:00,中间休息两次,中午用餐加休 息一共1个半小时,速度之快可想而知。高考数学题目多 在2问以上,多数阅卷教师习惯整屏显示一个大题,不翻 页,电子卷图像文字偏小,字迹不清、书写不工整、版面 布局不合理,都会导致阅卷教师不好辨认,从而极有可能 导致考生得分点被遗漏,造成失分。二、具体题目评分细则:(1)文科填空题; (2)文科19题(立体几何); (3)理科17题(三角函数); (4)文科21题(解析几何); (5)文科22题(函数与导数); (

5、6)理科19题(概率)(1)文科填空题;学生答题情况:前三道正确率比较高,但第16题几乎 不得分(正确率估计不到千分之一)评分细则:填空题不化简不得分。答错位置不给分。(2)文科19题(立体几何)第一问评分细则:第一问具体操作:学生常见错误:第二问评分细则:第二问具体操作:N学生常见错误: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出现错误基本上是前面错例分析的情况,不少学 生放弃这道题或者乱写一气、毫无头绪,学生得分呈两 极分化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得分很低(低于3分),有 很少学生得分10分以上,中间分数很少。预计平均不到3 分。(3)理科17题(三角函数)评分细则:具体操作:学生答题情况:(4)文科21题(解析几何

6、)评分细则:sTPQ(1 )sTPQ(2)sTPQ(3)sTPQ(1 )sTPQ(2)sTPQ(3)具体操作:学生答题情况:(5)文科22题(函数与导数)评分细则:法二:由(I)知,设,则即在上是减函数,当时,从而综上可知,的单调递 增区间是单调递 减区间是8分知,当时,从而由学生答题情况:(6)理科19题(概率)标准答案:具体操作:学生答题情况:三、阅卷体会与反思1、在平日教学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通性通法的 教学。在教学中不要追求技巧和创新方法,在立体几何的阅卷的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其他的方法,学生的其他的方法细看进去有的正确, 有的错误,但如果你的方法不是评分标准中的方法(一般是通性通 法

7、)往往很难满分,甚至就是0分。(特别你的卷子如果是前两天批 的话)因为在短短的几天中,要批阅几十万份试卷,工作量是很大 的,阅卷老师不可能每一道题都在那儿细细的研究。通过高考阅卷 ,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的学生,基础知识、通性通 法的掌握和基础能力的训练非常薄弱,由此可见,老师在平日教 学中不要仅仅局限于题目怎么做,更重要的在于切实抓好 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学、在于抓好方法的总结与升华 。对基础知识、通性通法要强化训练。如:文科17题的第一问的解答,切化弦通分两角 的正弦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正弦定理结论, 第一步切化弦是通性通法,而学生恰恰是第一步没有迈 出,逻辑思维换乱,无从下

8、手乱写一气。所以我们在平 日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基础知识、通性通法的教学。文科19题中当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往往 要考虑中线,而学生没有做出中线从而找不到思路;第 一问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第二问线线平行线 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是基本方法,而学生却不知道 该写什么。(文科立体几何中要特别注意中点、中位线 、中线)在立体几何中要特别注意分析法思维方式的利 用(即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文科21题最值的求法,除了利用换元法以,而解,应先求出的零点。还可以利用导数求解,应首选导数。的单调区间时,大多数学生对文科22题第二问求不会解,原因在于没有分析不等式出分母大于0,解不等式就是解2

9、、要加强对课本例题、习题的讲解和利用、重视 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对于必修4第10页中B组第3题,老师在教学中如果 充分利用好这道题,那么文科填空题第16题就好做多了 。对于必修1第113页中B组第2题,老师在教学中如果 充分利用好这道题,那么文科第21题的分类讨论和数形 结合就简单多了。对于必修5第43页例1(2)、第52页中A组第1(3) 、 6题,老师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好这道题,那么文科第 20题就容易理解了。由此可见,高考题目许多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因此老师在平日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本例题、习题的讲 解、利用和升华。3、在平日教学中要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如:文科填空题第16题没看

10、懂题;文科第19题没搞清底面形状、几何体的形状;文科第20题第二问没看懂题;由此可见,老师在平日教学中要重视对审题能力的 培养、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审题(搞清楚题目已知什 么、要求什么)、如何快速寻找题目的突破口。4、狠抓学生的运算,减少计算失误,提高学生的 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如:文科第20题第一问出错,以下零分;文科第21题,第一问出错,以下零分。第二问如果 考虑到椭圆的对称性,可以减少一种情形的计算;在计 算中间如果及时换元,则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量;文理科第22题,导数错最多1分,求对即可,化简 错不扣分,导数错以下0分。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重要性。而学生计 算能力的提高,特别是

11、运算技巧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 在于平日练习中老师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5、注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有许多学生文科选择12题放弃;文科填空16题放弃 ;文科19题立体几何第一问没做出来,第二问放弃; 文科20题数列第二问放弃;文科21题解析几何第二问 放弃;文科22题导数第二、三问放弃。究其原因当学 生碰到难题时特别是多道难题时,就慌张了,看看这道 不会,看看那道不会。而不是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题目已 知什么、要求什么,会多少答多少。因此建议平日教学 中特别是在高三模拟考试中应该让学生经历各种类型卷 (难卷、简单卷、难题、简单题交叉卷),增强学生抗 挫折能力和应对策略。6、在平日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答题

12、技巧的训练。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把所需的条件和结论写全,中间的 步骤可以省略,即中间环节的证明有误或空缺,可以跳过 去往下演算,写出结论,这样后面部分仍可得分。因数学 第一问与第二问独立计分,当你第一问做不好时,别放 弃,我们可以借用第一问要证的结论来解第二问,只是不 给你前一问的分而已。所以,我们平时训练时,就应对学 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 以推导出结论的,你哪怕是只推导出一个结论,也可能是 得分点,实在不行,你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你也是 可能有得分点的。7、在平日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答题的规范性,要 注意书写干净整洁,答题简明扼要.答题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只要

13、抓住各个知识点, 把主要过程表达出来就行了,多数阅卷教师习惯整屏 显示一个大题,不翻页,电子卷图像文字偏小,字迹 不清、书写不工整、版面布局不合理,都会导致阅卷 教师不好辨认,从而极有可能导致考生得分点被遗漏 ,造成失分。因此,在平日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书写 认真规范,要帮助学生明确题目的得分点,哪些步骤是 可省的,哪些是不可省的,哪些是可要的,哪些是不 可要的,在平时练习时,要求学生尽量按得分点、按 步骤书写,严格训练。8、要认真研究大型模拟考试试题,讲解时不要就 题论题,要注意试题的课本原型和试题的引申和 变式。 如青岛二模文科第20题与高考文科第20题就有很大 的相似性,而高考这道题第二问

14、的得分率很低。老师如果在讲解青岛二模文科20题时不就题论题,注 意试题的适当引申和变式那么第20题就简单多了。由此可见老师要认真研究大型模拟考试试题,讲解时不 要就题论题,要注意试题的引申和变式。9、注意高考信息的搜集和利用。 高考前胡老师在组织我市高三老师进行高考预测时强 调今年的高考题不会太简单,要特别注意省实验中学、 山师附中等学校的三模试卷和打靶试卷。今年省实验中 学的三模试卷就很难与高考分数基本相当。因此,我们 一定要注意高考信息的搜集和利用,特别是教研室搜集 的信息。总之,通过研究今年的高考试题和参加高考阅卷,我 感触很多,也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我最 大的感触是高考的成败不仅仅在于高三的教学,而在于高 中的每一节课、在于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例题 、 习题;在于基础知识落实;在于通性通法的强化;在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日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 透高考并不神秘,她就在我们每次的练习中;高考并 不遥远,她就在我们每天的学习中。我们只要认真搞好每 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规范解答每一道题,利用好每一次练 习,踏实走好每一天,就一定能够逐渐接近高考,超越高 考。谢 谢!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