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09第5讲8-20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58280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硕士09第5讲8-20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专业硕士09第5讲8-20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专业硕士09第5讲8-20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专业硕士09第5讲8-20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专业硕士09第5讲8-20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硕士09第5讲8-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硕士09第5讲8-20(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讲专业硕士逻辑试题的7种类型及解题要领(续)逻辑推断 (直接推断、复杂推断) 谬误识别 类比分析数字比例因果关系(弱)相关知识要点2概念分析 一个概念惟一地确定一个类。 类对象的属性偶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概念所确定的类的本质属性。外延:概念所确定的类。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个体和类,个体和集合体两类关系有什么不同?类的性质必然地属于组成类的每个个体(分 子);集合体的性质不必然属于组成集合体的每 个个体。反映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反映类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类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在集合的意义上使用,也 可以在非集合的意义,即类的意义上使用。思考以下两个推

2、理的漏洞在哪里?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1. 全同相容 2. 属种3. 交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1. 不相关不相容不相容 a. 矛盾2.相关不相容b. 反对相容:1. 全同 例如:A=北京B=中国的首 都2. 属种 例如:A=动物B=人3. 交叉 例如:A=白种人B=美国人A B BAAB不相容: 例如:A=男人 1. 矛盾 B= 女人C= 人2. 反对 例如:A= 老人B= 年青人C= 人ABCCAB 概念的定义及其规则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1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在外

3、延上必须是全同关系。定义过宽定义过窄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同语反复循环定义3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定义不作否定句)4不能以比喻代定义.思考:以下断定作为定义是否严格?1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定义过宽)2直系亲属是指和当事人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定义过窄)3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规律的科学。(同语反复)4 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循环定义) 概念的划分及其规则划分:明确概念的外延划分的结构: 母项子项划分标准划分的规则1. 每次划分必须使用同一标准划分标准不一2. 子项必须不相容。子项相容3. 母项必须等于子项的概念和。划分过宽 / 划分过窄4. 子项必须是同

4、一层次的概念。子项不当并列 / 概念不当并列概念的层次性 社会意识科学 宗教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哲学数学 物理 化学 法律 经济 历史 中哲 西哲 逻辑初 高 有 无 中 外 传 数等 等 机 机 国 国 统 理数 数 化 化 史 史 逻 逻学 学 学 学 辑 辑思考以下断定作为划分是否严格?1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战争。(划分标准不一;子项相容)2“直系亲属”分为“双亲”(父母)、“ 胞亲”(兄弟姐妹)、“配偶”和“子女”。(划分过宽)思考以下概念的并列断定是否恰当?3“要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工 厂、农村、机关、学校。”(毛主席语录) 4. 中华民族5000年来经历过很多的危机

5、、入侵和 内乱,但中华文明和历史能够一直延续而没有中断 或湮灭,其中最有力的传承工具,就是我们的语言 和文字。(概念不当并列)练习 写出下文中相关概念间的树状结构(横式):在H国200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中,婚姻状况分为四种:未婚、已婚 、离婚和丧偶。其中,已婚分为正常婚姻和分居;分居分为合法分居 和非法分居;非法分居指分居者与人非法同居;非法同居指无婚烟关 系的异性之间的同居,包括分居者之间的非法同居和分居者与未婚、 离婚和丧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 答:正常婚姻已婚 合法分居(独居) 婚 分居 和分居者同居 姻 非法分居(非法同居) 状 和未婚、离婚、或丧 偶 况 者同居未婚离婚丧偶例 过去,我

6、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 致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 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 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 义最合适? 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 、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 基础部分。解析:答案是B。A项定义过窄;C项使用否定句下定义;D项以比喻 代定义。因而都不合适。例在丈夫或妻子至少有一方是中国人的夫妻中,中国女 性比中国男性多2万。如

7、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恰有2万中国女性嫁给了外国人。 在和中国人结婚的外国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在和中国人结婚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和。 E、和。在丈夫或妻子至少有一方是中国人的夫妻中,中国女性 比中国男性多2万。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恰有2万中国女性嫁给了外国人。 在和中国人结婚的外国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在和中国人结婚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国人(男性和女性一样多 )和中国人结婚的人 (中国女性比中国男性多2万) 外国人(男性多于女性)解析 答案是D。和中国人结婚的人,包括中国人和

8、外国人两部分。和中 国人结婚的中国人中,男性和女性一样多(一夫一妻制) 。由条件,和中国人结婚的人中,中国女性比中国男性多2 万,这说明:在和中国人结婚的外国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即成立。和中国人结婚的人,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两部分。现 有:(1)和中国人结婚的中国人中,男性和女性一样多; (2)在和中国人结婚的外国人中,男性多于女性。由此可 推出:在和中国人结婚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即成立 。思考:为什么不一定为真?如果一定为真,能推 出什么结论?欧拉图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见WORD文档(附件)(弱)相关知识要点3思维的确定性与协调性: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同一律1. 概念同一混淆概念 /

9、偷换概念2. 论题同一转移论题 / 偷换论题 3. 论域同一例如: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在这个推理中,两个前提中的“人”不是同一 概念。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 非集合概念,因此,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 念”的错误。 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 真,也不能同假。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 真,但可以同假。如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不是湖南人” 这 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 一真一假;而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是江西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

10、真,但可以同假。 常见互相矛盾命题:“所有S是P” 与 “有些S不是P”“所有S不是P” 与 “有些S是P”“a是P” 与 “a不是P”“p并且q” 与 “非p或者非q”“p或者q” 与 “非p并且非q”“如果p则q” 与 “p并且非q”“只有p才q” 与 “非p并且q”“必然p” 与 “可能非p”“必然非p” 与 “可能p” 常见互相反对命题:“所有S是P” 与 “所有S不是P”“必然p” 与 “不可能(必然非)p” 不矛盾律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 时肯定。自相矛盾(反对) 排中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不当)两不可 有时两个或若干个命题之间,并不明显 是互相矛

11、盾或互相反对的,但如果对它们同时 断定,就会推出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结论。 如果这样,这种断定也违反了不矛盾律。例如,“自相矛盾”一词就出于这样一个中国古代 的寓言故事: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作了两个断定 :第一,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第二,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有人问: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样呢?这里,从这个楚人所作的两个断定中,可同时推出 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第一,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矛能刺穿天 下所有的盾);第二,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因为我的盾天下所 有的矛都刺不穿)。因此,违反不矛盾律。例 这次预测只是一次例行的科学预测,这样的预测我 们以前做过多次,既不能算成

12、功,也不能算不成功。以下哪项对于题干的评价最为恰当? A题干的陈述没有漏洞。B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 :这次关于物价问题的社会调查结果,既不能说完全反 映了民意,也不能说一点也没有反映民意。C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 :这次考前辅导,既能不说完全成功,也不能说彻底失 败。D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 :人有特异功能,既不是科学结论,也不是非科学结论 。答案是D。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同时都否定,不违 反排中律。例如:“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自 私的,我也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不是自私的”, 这段议论不违反排中律,因为它所否定的两个 命题是同一素材的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 题,它们之间是互相反对关系。 预设根据排中律,对任意命题A,A和A必然 有一个成立。B是A的预设,是指:如果B不成立,则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