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损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57540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简史和现状早在1955年Sewell报道,在结扎狗冠 状动脉后,如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 部分动物立即发生心室纤颤而死亡。1960 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 损伤的概念,即在心肌缺血恢复血流后, 缺血心肌的损伤反而加重。1967年, Bulkley 和Hutchins发现冠脉搭桥血管再通 后的病人发生心肌细胞反常性坏死。此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能发生缺血 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休克时微循环的 疏通、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心脑血管栓 塞再通(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 、心肺手术体外循环后和心脏骤停后心肺 脑复苏、断肢再植

2、、器官移植血供恢复等 都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在20世纪80年代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是一个 热点。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定义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 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 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 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不等于缺血-再 灌注,后者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措施 之一。缺血后再灌注,绝大部分缺血的组 织器官功能和结构可以恢复,只有少部分 情况下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 注损伤并不是不可逆的。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一、原因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前提是缺血,所以 凡能引起组织器官缺血的因素都可能成为 缺血-

3、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1、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液供应:休克微 血管痉挛解除后 2、组织器官缺血后血流恢复:器官移植 3、某一血管再通后:溶栓疗法二、条件 1、缺血时间:再灌注前组织缺血时间长短 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缺血时间 过短或过长均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2、侧枝循环:侧枝循环丰富的组织不易发 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3、需氧程度:对氧需求较高的组织易发生 再灌注损伤,如心脏和大脑。 4、再灌注条件:一定程度的低温、低压、 低pH、低钠、低钙灌流液灌注,可减轻再 灌注损伤,而高钠、高钙可诱发再灌注损 伤。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反常现象,它 的发生与氧自由基

4、大量产生、细胞内钙超 载、白细胞激活有关。一、自由基的作用 (一)自由基的概念和类型 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 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由氧诱发 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分为 1、非脂质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自由基(OH )、NO。 2、脂质自由基 :氧自由基和多价不饱和 脂肪酸作用后产物。脂氧自由基(LO) 、脂过氧自由基(LOO)等。活性氧是指一类由氧形成的、化学性质 较基态氧活泼的含氧代谢物质,包括氧 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物质,如单线态氧 (1O2)、H2O2 (二)自由基的代谢 生理状态下98%的氧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 系统接受4个电子还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1-

5、2%的氧通过单电子还原产生超氧阴离 子自由基、H2O2和OH。 自由基参与人体内的电子转移、杀菌和 物质代谢。生理情况下,细胞内的抗氧化 物质可以及时清除自由基,使其对机体无 有害影响。病理情况下,活性氧生成过多 或机体氧化能力不足,可引发氧化应激反 应,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三)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黄嘌呤氧化酶 (XO)、黄嘌呤脱氢酶(XD)主要存在于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内。正常时,90%以XD的形 式存在, XO仅占10%。组织缺血时,细胞内Ca2+增多,激活 Ca2+依赖性蛋白酶,使XD大量转化为 XO;同时,由于ATP降解,次黄嘌 呤生成增加。

6、再灌注提供了大量的氧,使缺血时积 聚的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 下生成黄嘌呤,后者再在黄嘌呤氧化 酶作用下生成尿酸,这两个过程都有 活性氧生成。2、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白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入 氧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 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 ,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组织缺血可激活白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 新获得氧供应,激活的白细胞耗氧量显著 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 ,造成细胞损伤。 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3、线粒体:缺血缺氧使ATP含量减少, Ca+进入线粒体增多,使线粒体功能受损 ,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导致

7、 进入细胞内的氧经单电子还原形成的氧 自由基增多,而经4价还原生成的水减少 。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示意图(四)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活性氧可以和膜磷脂、蛋白质、核酸 等多种细胞成分发生反应,破坏细胞 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细胞损伤。 活性氧使脂质、蛋白质、核酸氧化Mitochondria 线粒体 Chromosome 染色体1. 膜脂质过氧化( lipid peroxidation) 生物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 体膜和内质网膜)是活性氧攻击的主要 部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极性脂质( 磷脂、胆固醇)和膜蛋白(酶、受体、 离子通道等)。膜磷脂富含多价不饱和 脂肪酸,易发生脂质过氧化。(1)细

8、胞膜结构破坏:质膜脂质过氧化使 细胞膜不饱和性改变,继之发生膜流动性 降低、脆性增加、受体失活、离子通道变 构、酶活性改变,从而引起细胞功能和结 构变化。 (2)细胞器膜结构破坏:溶酶体破裂释 放溶酶体酶,引起细胞结构损坏;线粒 体肿胀、功能障碍,产能减少;肌浆网 Ca2+-ATP酶活性降低使摄取的Ca2+减少, 导致细胞内钙超负荷。2. 蛋白质失活: 活性氧对酶活性的影响包 括:破坏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巯基; 破坏酶活性所必须的脂质微环境;在酶 蛋白之间发生交联形成多聚物;攻击酶 活性中心部位的氨基酸;激活磷脂酶A2 使膜磷脂释放出花生四烯酸,导致前列腺 素、白三烯生成增多,炎症反应加剧。 3.

9、 DNA损伤: 活性氧可以与核酸反应从而 使碱基发生修饰、断裂和交联。造成DNA 损伤的活性氧是OH(占80%)和NO。二、钙超载 (一)细胞内钙超载的产生机制1966年Zimmerman和Hulsmann发现 ,用无Ca2+的“生理盐溶液”灌注大鼠离体 心脏,短时间内即发生肌膜损伤,随后灌 注正常含钙的生理溶液,心脏发生更为严 重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这称为钙反常。各 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 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称为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1.Na+-Ca2+交换异常 缺血缺氧时,细胞内pH降低(细胞内酸 中毒),恢复灌注使细胞内外形成pH梯

10、 度差,Na+-H+交换增强,使细胞内Na+增 加,从而使Na+-Ca2+交换发生反向转运, 细胞外Ca2+大量内流,造成细胞内钙超 载。(正常情况下, Na+-Ca2+ 交换蛋白 以正向转运的方式将胞浆Ca2+运出细胞 )2、生物膜损伤 (1)细胞膜损伤:缺血造成细胞膜外板与 糖被分离,使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大大增 加;细胞内Ca2+增加又可激活磷脂酶,使 膜磷脂降解,细胞膜通透性进一步增高。 当再灌注时,钙离子顺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大量进入细胞内。 (2)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活性氧还可 以损伤线粒体膜,导致ATP生成减少,抑 制钙泵活性;损伤肌浆网和内质网,影响 钙的转运,加剧细胞内钙超载。

11、 (二)钙超载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1. 线粒体功能障碍:胞浆内高浓度的 Ca2+使线粒体摄取Ca2+增加, Ca2+浓度增 高使线粒体内形成磷酸钙沉积,影响ATP 合成,导致ATP合成减少。2. 激活钙依赖性降解酶 :Ca2+浓度增高 可激活多种钙依赖性降解酶。磷脂酶激活 促进膜磷脂水解,造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质 膜受损;蛋白酶和核酸内切酶激活可引起 细胞骨架和核酸分解,导致细胞损伤。3. 促进活性氧生成 钙超载激活Ca2+依赖性蛋白酶,促使黄嘌 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致使活性 氧生成增加,损害组织细胞。 4、肌原纤维过度收缩(破坏细胞骨架) (1)再灌注使缺血细胞重新获得能量供应, 在胞浆存

12、在高浓度Ca+的条件下,肌原纤维 过度收缩。(2)再灌注形成细胞内外H+浓度 差,促使H+细胞内移出,减轻对心肌收缩 的抑制作用。三、白细胞的作用 (一)再灌注时白细胞的激活 正常情况下,微血管内皮细胞仅表达少量 黏附分子(黏附分子是指由细胞合成的, 并可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 基质之间黏附的一类分子的总称,如整合 素、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细胞 黏附分子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等) ,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液中流动的中性粒 细胞互相排斥保证血流通畅。 缺血-再灌注后数分钟内,血管内皮细胞和 白细胞表达大量黏附分子,如P-选择素表 达增加,使白细胞沿内皮细胞表面缓慢滚 动,形成不稳

13、定黏附。再灌注4h后,整合 素表达增加,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出现牢固 黏附。同时,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细胞和 白细胞释放具有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如 LTB4,这些趋化因子吸引大量白细胞穿过 血管壁游走到细胞间隙,从而导致白细胞 黏附聚集。 (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再灌注损伤 1、微血管损伤 (1)微血管血液流变学改变:白细 胞黏附造成微血管阻塞。 (2)微血管口径改变:激活的中性 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大量缩 血管物质。(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呼吸 爆发会释放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 次氯酸等活性氧,损伤微血管壁。 2、细胞损伤 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可 释放大量的致炎物质,如自由基、蛋

14、 白酶、细胞因子等。第三节 机体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再灌 注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多为室性 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自由基和钙超载造 成的心肌损伤及ATP减少使ATP敏感性钾 通道激活是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 主要原因。2. 心肌舒缩功能下降:心肌舒缩功能下降 表现为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后者是指心肌经短暂缺血并恢复供血后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处于“低功能状态”, 常需数小时或数天才可恢复正常功能的现 象。心肌顿抑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 现形式之一。心肌顿抑的产生与活性氧生 成、

15、钙超载、白细胞活化、合成高能磷酸 化合物能力降低以及微血管灌注障碍有关 。3.心肌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心肌细胞水肿 、心内膜下出血或出血性梗死。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 临床表现:感觉、运动或意识严重障碍2. 脑电图:病理性慢波3. 组织学变化:脑水肿4、发生机制的特点: (1) 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门冬氨酸 )随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抑 制性氨基酸逐渐增加。 (2) 脑细胞更易受活性氧损伤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尽早恢复血流,减少缺血时间:这是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原则。 二、采用低压、低温、低流、低钙再灌注 液。 三、清除活性氧 四、钙拮抗剂的使用 五、抗白细胞疗法 六、补充能量及促进能量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