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5669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课件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清中国社会的 性质,就是说,认清 中国的国情,乃是认 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 国最大的实际教学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 出、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 客观依据 三、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一)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论断的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和含义民族构成 及传统历 史特 点地 理状 况人 口因 素自 然资 源国 际环 境生产力 发展水平阶 级状 况文 化教 育政 治制 度经 济制 度正确认识我国社 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 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 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和含义(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我们党对基本国 情认识的曲折经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和含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共产主义发展历程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超英赶美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发达阶段比较发达阶段过渡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 学论断的形成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和含义(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叶剑英在纪念建国 三十周年上的讲话社会主义制度还处 于幼年时期, 它还 不成熟、不完善,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 然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 的过程。“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 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但

3、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 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 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 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国的 社会主义社会现 在还处在初级发 展阶段,物质文 明还不发达。”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邓小平指出: “ 我们党 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 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 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 会主义。 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 (二)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和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基本涵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 们必须坚持

4、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我们不 能超越这个阶段。 49年56年 2050年 左 右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100年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 期性的是由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 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1763年英国发生工业革命,1793年英国使者 访华,乾隆皇帝说“不”。中国失去工业革命 机会而付出代价:1800年,中国是世界一流国家;1900年,中国成为世界二流国家;1949年,中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变迁中的国情再认识 传统中国历史前提的再认识。 以王权为中轴的社会结构模式在某

5、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 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 级模式,相反,却在不断得到复制 、延伸和精致化,从而这一社会也 逐渐失去了容纳新因素成长和制度 创新的内部机制。向现代化的变迁 ,只有等待与世界潮流所提供的历 史机缘来从头发动。是由我国的现 实状况决定的 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2400美元3000美元人 均 GDP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88.7%85%以上非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45%以上 40%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4.9%50%以上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53.

6、1%70%以上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表1 日本人口产业结产业结 构的变变化 单单位:%-全国就业总业总 人数 所占比重 年份 (万人) 第一产业产业 第二产业产业 第三产业产业- 1947 3 289 54.2 22.6 23.21955 4 118 40.2 23.9 35.91965 4 761 24.6 32.3 43.01970 5 259 19.3 34.0 46.61975 5 314 13.9 34.1 51.71980 5 536 10.4 34.8 54.81985 5 807 8.8 35.7 55.51995 6 457 5.7 32.9 61.41996 6 48

7、6 5.5 32.7 61.81998 6 514 5.2 31.5 63.3 -资资料来源:日日本统计统计 月报报1999年3月号第16页页; 日东东 洋经济统计经济统计 年鉴鉴1977年版第115页页,1979年版第92页页,1996 年版第133页页。 部分数字根据上述资资料自行计计算。表2 韩韩国人口产业结产业结 构的变变化 单单位:%、万人-就业总业总 人数 各产业产业 所占比重 年份 (万人) 第一产业产业 第二产业产业 第三产业产业 失业业率-1960 784 66.0 9.0 25.0 8.21970 795 50.4 14.3 35.3 4.51980 1371 37.0 2

8、7.0 36.0 5.21990 1600 18.0 35.0 47.0 3.81994 13.6 23.9 62.51995 2200 12.5 23.6 64.030.6 57.0 -注:为韩为韩 国统计统计 。它的产业产业 分类类在第三产业产业 中包括建筑业业,故其 第三产业产业 比重偏高,第二产业产业 偏低。内是按国际际可比口径的估算数字。 为为1962上数字。为为1986年数字。表3 中国人口产业结产业结 构的变变化 单单位:%-就业总业总 人数 所占比重年份 (万人) 第一产业产业 第二产业产业 第三产业产业-1952 20729 83.5 7.4 9.11965 28670 81

9、.5 8.3 10.21975 38168 77.1 13.3 9.61978 46152 70.5 17.4 12.11980 42361 68.7 18.3 13.01985 49873 62.4 20.9 16.71990 56740 60.0 21.4 18.61994 61470 54.3 22.7 23.01996 68850 50.5 23.5 26.01997 69600 49.9 23.7 26.4-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统计 年鉴鉴1995年版,第83页页、1997年版,第94页页、 1998年版,第128页页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12.5%6.3%大学生占20 24

10、岁年龄人口比重0.51%1%以下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73岁70岁以上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5年)平 均 预 期 寿 命660人1000人以下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4年)平 均 多 少 人 有 一 名 医 生现代化标准中 国(2007年)90% 80%以上成 人 识 字 率上述几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揭示 出我国当前基本国情的“二元结 构”表现: 经济上“四多四少”二元经济 结构 政治上“城乡分治,一国两 策”导致的二元社会结构就业结构我国经济的“ 二元结构”农村人口多 城市人口少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我国经济的“ 二元结构”传统农业多 现代工业少不发达地区多 发达地

11、区少就业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我国经济的“ 二元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低技术多 高技术少技术结构我国经济的 “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导 致的二元社会结构 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 制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 二元社会。这种社会制度的核心是 僵化的、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 度(户籍制度)。不同的身份享受 截然不同的社会待遇。 转型期中国对客观现实的再认 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是“城 乡分治,一国两策”。在当代中国, 农民与非农民的界限既不是在种田 人与不种田人之间,也不是在大型 聚落(“城市”)和小型聚落(“乡村 ”)之间而是在两个世袭或准世袭的 身份等级之间:农民

12、就是那些非经 特别批准便只能世代属于“农业户 口”者,而非农民就是世代拥有“ 非农业户口”者。身份制的社会必 然是个人权利极不发达的社会。 。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 化,它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 、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 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 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从18世纪到21世纪 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 ;第二次现代化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点,将来还有新的现代 化。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 地区现代化之路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不平衡。

1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 海地区现代化水平比较高。就分区而言,也是不平衡的。首先,中 国北方片、南方片和西部片的现代化水平不平衡。如果把港澳台计 算在南方片内,那么,中国南方片现代化平均水平高于北方片,南 方片和北方片现代化水平都高于西部片。如果把港澳台单列,不计 算在南方片内,那么,大陆内地北方片现代化平均水平高于南方片 。其次,中国八大区域的现代化水平不平衡。在中国大陆内地八大 区域中,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是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东北地区 、华南沿海、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是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其三,中国三 大地带的现代化水平不平衡。东部地区现代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现代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这与中国三大地带的平均海拔 高度形成一个“剪刀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发布提出 经济现代化路径图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以经济现代 化为主题。报告通过对世界经济现代化 的300年时序分析和8个截面考察, 以及 对131个国家52年的定量评价,归纳出经 济现代化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提出广 义经济现代化原理和方法;报告分析了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 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图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是欧洲和北美经济 崛起的300年,也是中国经济衰落和追赶的 300年。在20世纪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