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53113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9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会考复习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会考复习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a aa a b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东汉)曲辕犁(唐代)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a aa a b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p9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2、的基本特点a a aa a b(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古代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P3 (2)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农民赋税、徭役沉重; (3)成熟的农业技术、完备的农业管理、水利兴修等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a aa b b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汉代汉代p13p13: 品种多、技艺高、品种多、技艺高、( (素纱禅衣、绒锦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远销海外 ( (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 “丝国丝国” ”) )唐代唐代p14p14:官营规模大;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私营作坊出现;出现;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a aa b b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p15 生产规模相当大; 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 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 图) ; 汉代:冶铁技术 p16生产形式:官营; 燃料:煤炭;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马排 )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

4、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a aa b b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 唐宋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等闻名天下。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p1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 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b AC B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汉代六朝唐代宋代明清“市”的发展p21法律规定 明码标价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草市形成,草市尉草市普遍,夜市

5、繁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草市有饮食服务 。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严格 限制 阶段放松 限制 阶段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 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b AC B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 p22-23 注:提纲没编进去长安的市:常设的商业区、洛阳的市:规模超过长安、广陵(今扬州):雄富冠天下杭州 湖州:地区经济中心汴京(今开封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相国寺庙会唐宋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 响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ab b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p25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3、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经济) (2

6、)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政治文化)1、最早提出:2、含义:商鞅变法(战国)4、评价: 积极(从目的角度考虑)消极: 社会经济活力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经济:政治: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封建统治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 响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ab b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含义:p27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评价:积极: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消极:p28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新 经济因素

7、产生,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 近代化的世界。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 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a a b aBb b c cC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标志: 影响:P34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P35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 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

8、代产生 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初步发展 民国初期到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抗战爆发前夕(19271936)短暂发展 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P3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时间: 途径:著名企业:19世纪70年代前后。P35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 工矿企业。 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 家张謇、荣氏兄弟 a c1、历史条件(外因,内因):p362、时间3、表现:p37)帝国主义竞

9、相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的浪潮;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什么?)创办创办 人地址企业业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劳动力、市场资金政策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P40p40 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 部门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p37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力量弱( 传统经济 占绝对优势)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发展艰难。 P45 夹缝中求生存 斗争中求发展经济政治思想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b c p49 问题研讨 民族资本

10、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有利于社会进步.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 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 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aC c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1 1、发展原因:、发展原

11、因:(1 1)内因:)内因:(2 2)外因:)外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一战一战” ”的影响的影响客观条件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纺织、面粉出口量增加(政局)(政策)市场(政局)市场、原料等市场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aC c主要表现:P39 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海外华侨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新建厂矿多,新增资本多,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P40 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

12、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aC c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P42-43P42-43时间:19451949年2 2、官僚资本的压迫(法币政策实施后、官僚资本的压迫(法币政策实施后)3 3、美国的经济侵略、美国的经济侵略4 4、繁重的捐税负担、繁重的捐税负担1 1、恶性、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政策政策P42P42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a a a b b b b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

13、度基本确立(1956)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195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p54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p55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a b b 指导思想:时间:实质:后果:启示:“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跃进” 启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大跃进”

14、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p55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 左倾错误的发展 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1958年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a b b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P56 使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运行失控,经 济工作陷入瘫痪、半瘫痪,交通堵塞,物质供应困难, 工矿业停产半停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P57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 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

15、容及其作用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a bc a b主要内容:p60作用:p6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 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 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a bc a b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p61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形成 :特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p61-62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珠海、汕头、深圳、厦门; 1988年海南)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珠海汕 头厦门海南岛点点线线面面内地内地经济特区 (1980)沿海开放 城市 (1984)沿海经济 开放区点线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p65bb既是社会主义的, 又是市场经济的必须坚持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