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64914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董小麟广州外语外贸大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董小麟2011-04-16 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的重要方面。外经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应当围绕着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 主题,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主 要依靠“引进来”向更多“走出去”转变,从经 贸方式与主体的不平衡向相对协调平衡转 变。 1995年以来,加工贸易额持续保持了超 过一般贸易额的态势,其中2000年到2004 年,加工贸易占出口的比重保持在55%以 上。但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容易使我们的出 口贸易更多地在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同时 受国际市场较大制约,并影响自主知识产 权的培育,影响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环境效 益 加工贸易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与结构 优化转变

2、,同时积极提高一般贸易比重, 是贸易方式优化的基本内容。一般贸易除了可以发展自主品牌、使企业 更直接更自主面对国际市场,同时也比加 工贸易更能体现一国外贸竞争力的强弱等 因素外,还有利于统筹内外需市场。 2005年以来,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开 始降到55%以下,2010年进一步降至 46.9%。一般贸易所占比重2009年和2010 年分别达到44.1%和45.7%。 预期一般贸易在“十二五”期间是可以反超 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的,当然,能不能进一 步有效提高一般贸易比重,还有赖于企业 自主创新、国际营销渠道的拓展以及民营 企业的培育这三个因素的改善,它们将决 定一般贸易增长势头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

3、 力。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贸易主体看,大 体上经过了国有企业为主要主体,到外资 企业为主要主体,再到民营企业逐步崛起 的过程;而对外投资主体长期以国有企业 为主(截止2009年的我国对外投资存量, 纯国有企业占7成)。 我们所主张的调整主体结构,是顺应外经 贸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国际化进 程,促进民营企业成为贸易与投资最具增 长潜力的主体。 2010年,中国国有企业出口所占份额已 从2001年的42.5%下降到15.2%;外资企业 所占出口份额10年间基本保持在50%多而 未到60%的比例,最高年份为2005年的 58.3%,2010年已回落到54.6%;民营等其 它企业所占比重则已

4、从2001年的7.4%不断 攀升到2010年的30.5%。 本次金融危机是对不同市场主体的考验。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下降16%,其中国有企 业出口下降25.8%,外资企业出口下降15%,而 民营企业等其它企业下降幅度最少,为11.6%;广东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当年出口额 下降11.5%,其中国有企业出口下降20.7%,外 资企业出口下降12.5%,而其它企业只下降2.3% (其中私营企业只下降0.7%)。2010年的外贸具有恢复性增长势头,但非国有和 非外资企业在上年下降幅度较小的基础上,其出 口增幅比国有及外资企业高出13.9至19.5个百分 点,进口高出21.3至22.3个百

5、分点。民营和非国 有控股企业的抗危机能力强于国有与外资企业。 以往国有经济曾经取得外贸垄断权,而 外资企业也获得过大量优惠待遇;所以, 如果民营企业客观上更需要成为外经贸主 体,那么,在政策上不能仅限于平等待遇 ,必要的政策性补偿是应该积极给予的。 国内企业一般对前期市场调研的重视程度 远不如对后期产品促销的重视程度,这是 影响我国企业贸易与投资效益的一个重要 因素。另一个问题是只做局部调研或浅尝 辄止,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调研方 面没有形成系统性和协调性。在对外直接 投资包括国际并购方面也缺乏战略性的调 研,因而贸易风险多发,特别是投资风险 较大。 调研要解决主体和客体的问题,还要解 决

6、主体怎样达到客体的问题。首先,要调研自己,吃透自己,知道自己 的优势和劣势,也知道自己具有哪些把劣 势转化为优势的条件。一些企业由于没有 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知道“我究竟 是谁”,从而简单跟风,急功近利,或者在 国际合作与交换中失去自我,而造成挫败 。 其次,要调研市场,充分认识政治、经济 、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把现 实性和前瞻性的调研结合起来;并且充分 认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尚未具备 强大的具征服力的国家背景,所以对国际 市场还是要以环境和风险的可适应性可控 制性为进入的前提,在实施直接投资项目 时尤其需要优先关注政治风险和文化风险 因素。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海外并购

7、交易额年 均增长70%以上,2010年上半年绝对交易 额已经居全球第二位,但数年来的国际并 购是成败参半的。 在此我提出“软并购”的概念,即实施国际 并购时,不要仅仅从资本实力上考虑,而 是必须考虑在政治文化等“软因素”方面是否 具有并购的优势或融入的条件和能力;不 考虑“软并购”而只是考虑资本实力,相应就 只是“硬并购”,可能会受挫。 再次,要注意拓宽调研主体,企业还可以 依托所在行业组织,或者依靠海外合作伙 伴极其行业组织,或者委托其它中介企业 进行调研,以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 身调研力量不足或视野不够的问题。为配 合企业“走出去”,我们的社会急需发展涵盖 调研、咨询、信用评价、融资担

8、保等各种 功能的中介服务机构,最大限度减少企业“ 走出去”孤军作战的状态。 2010年,我国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 为59.2%,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为31.2%,分 别比2000年的42.3%和14.8%高出16个百 分点以上。这是产业升级带动出口产品结 构优化的结果。 提升产业优势,一是要注意改变出口风险 与收益过分集中于少数产业的现象。 2010年出口商品中,电子信息产品(自动 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手持或车载无线 电话、液晶显示版)和纺织品服装与鞋合 计的出口额就占全部出口额的30.4%,可见 ,主要出口产品涉及的行业还不够多,这 对一个国民经济结构应该比较全面的大国 而言,尚存在需要改

9、善的空间。 二是要改变某些主要出口产业中,外资与 内资比重失衡的现象。我们虽然电子信息 产品出口多,但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占绝对 优势。在电子信息产品和服装、鞋的出口 中,自主品牌产品很少,以及各类商品能 够引领国际标准的严重欠缺,都是我们从 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强国必须补上的“短板” 。 三是在提高物质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同 时,充分关注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问题 。2010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 769.7亿美元,同比增长41.2%,明显快于 货物贸易出口的增幅;比服务贸易进口增 幅多16.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平衡还必须抓大产业; 同时对新兴产业如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存 在贸易顺差的

10、产业也必须因势利导进一步 做大做强。 在外经贸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物质 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与效益,也决定了服务 贸易的竞争力及效益,更决定了对外直接 投资的竞争力与效益。如果说中国目前尚 未成为贸易强国,那么,成为瓶颈的就是 :我们与主要西方国家相比,创新能力尚 属很弱。所以,加强技术创新,就是要从 主要依靠劳动获得外经贸收益,转变为主 要依靠技术获得收益。 在中国参与的国际服务贸易诸行业中,最 弱项属于“专有权利使用费”,2010年上半年 ,其出口额仅4.2亿美元,而进口额为70亿 美元,出口额只相当于进口额的6%。这折 射了中国企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的缺陷。 从本质上说,中国长期的封建意识

11、和儒家 文化是不鼓励创新的;改革开放前的传统 体制也令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 截止2010年12月,我国内授权专利有3384478 项,其中80%是入世后9年间获得的,而2001年 前的17年获得授权的为680242件,仅占20%。在国际专利申请中,我国企业近年表现活跃,国 家专利局受理的国内企业PCT(国际专利合作 条约)申请量在2010年猛增了57.1%,我国跃 居世界专利申请受理量第四位,其中企业申请的 超过七成。同时,中国企业也已进入世界专利申请500强, 2010年,中兴、华为、大唐移动通信、中国移动 、西电捷通等12家国内企业PCT申请公布量排名 进入世界前500名。 必须指出,我们

12、的国内外专利申请的行业 领域还是很不平衡,过于集中在信息技术等 行业,与美国、日本等专利大国申请的国际 专利涵盖面之宽有很大差距,值得我们各行 业的企业注意,而且这也说明了我国企业国 际竞争力的狭窄。此外,我国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情况 还不普遍,研发机构“走出去”的少.当我们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舞台上,有更多 行业运用知识产权获得真正竞争优势和重要 贸易收益的时候,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外 经贸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近几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很快,在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保持了对外直接 投资每年都有正的增长率。2010年非金融 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36.3%;截止2010年 底,累计非金融

13、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 元。 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当年全球跨 国直接投资流量的5.1%和存量的1.3%,当 年绝对额列全球第5位 从几年来的态势观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 业的集中度上非常明显。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 量最集中的是商务服务业(204.7亿美元)、采矿 业(133.4亿美元)、金融业(87.3亿美元)、批 发和零售业(61.4亿美元);而名列第五的制造 业是22.4亿美元,其它尾随的行业的投资额就更 小了,它们与前四类行业的差距很明显。就此,我们可以指出,对外投资的发展,存在需 要协调的两个方面:即投资与外贸出口的协调, 以及投资领域内部的协调。 就直接投资与外贸

14、出口的协调而言,我们 可以认为,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 结构,与中国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存在明 显错位,从而与一般发达国家从出口贸易 走向投资的路径不同,没有实现较多的优 势出口产业“走出去”直接投资。换一个角度说,是对外直接投资没有把国 内部分长线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加以转移 。这是我们外经贸发展方式转换中要加以 注意的一个问题。 就直接投资领域内部的协调问题,我认为有两 点必须重视:一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多年以商 务服务和批发零售等流通领域服务业为重,但也 存在大(自己与自己比)而不强的情况,整合力 度不够;今后可以把营销渠道的并购和整合作为 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之一。二是直接投资项目考虑的长远规划不够,以及投 资项目的产业链的链接性不足。比如对能源资源 性产业的投资力度迅猛提升,但配套的加工制造 业投资比较不足,相应的国际资源和初级产品的 期货市场的深度介入也未能同步等等;今后在产 业配套投资和园区化投资方面可以多加着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